概念: 学校文化SIS规划,是指运用整体形象传播系统,将学校办学理念与视觉形象传达给学校周围关系或团体(包括学校内部与社会大众),并使其对学校产生一致的认同与价值观,进而发挥“内铸品牌,外树形象”的功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SIS系统主包括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行为文化识别系统(BI)四大模块。
规划原则: A、坚持教育政策、教育规律、教育趋势、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 B、坚持挖掘区域内陆域优秀文化资源,根植于地域文化,塑造学校文化的归宿感; C、坚持学校客观实际、历史文化、立足现状、前瞻性发展,打造个性化学校文化; D、坚持学校领导班子教育思想与学校发展理念一致性,塑造持续和稳定教育思想; E、坚持全校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上下统一、深入论证、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体系。 设计内容: 规划示意图:
构建流程:
1、专家和工作团队赴学校调研、访谈、考察 2、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初创构想、研讨、确定 3、学校校徽、标准字、标准色创意、讨论、确定 4、学校理念文化20余种元素的规划、讨论、确定 5、学校视觉文化100余种元素的创意、讨论、确定 6、学校环境文化主题、主色调构想、讨论、确定 7、校园景观、楼宇、馆室、走廊等构想、设计 8、学校行为文化活动总主题的构想、讨论、确定 9、学校实践活动、生活活动、节日活动构想规划 理念文化识别系统 · 概念: 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SIS规划系统的灵魂,该系统是由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等因素长期影响积淀而形成的主导意识和深层心理定势,对内可以激活师生为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奋斗,对外可以塑造学校形象。 研究团队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放眼未来,吸收现代文化资源,借鉴其他社会组织的核心文化构建,进行全程策划,系统整合、完善各文化元素,上下统一,深入论证,逐渐形成个性化的理念文化体系。 规划原则: A、坚持理念文化核心性、统领性、导向性、战略性; B、坚持理念文化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个性化; C、坚持理念文化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政策、教育性; D、坚持理念文化根植地域文化、塑造文化的归宿性。 设计内容: A、基本理念:核心理念、学校精神、办学宗旨、一训三风 B、办学理念:办学方略、办学特色、办学追求、培养目标 C、治校理念: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用人理念、服务理念 D、口号誓词:学校口号、教师誓词、学生誓词、校长寄语
构建流程: 1、分析评估学校理念文化体系现状与趋势 2、调研分析学校领导、师生等教育理念 3、学校核心教育理念文化初创与研讨确定 4、学校基本理念文化元素规划与讨论确定 5、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元素规划与讨论确定 6、学校管理理念文化元素规划与讨论确定 7、学校誓词口号文化元素规划与讨论确定 8、学校理念文化体系修订整合与研讨确定 9、学校理念文化规划成果提交与实施评估 行为文化识别系统 概念: 学校行为文化系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工程,是实践学校理念与创新的办学运行模式,是对学校办学、行为方式进行统一规范的动态识别系统。研究团队通过完善学校规章制度,策划活动加强学校宣传、交流,使学校行为文化得到规范,并与理念文化保持一致,由此展现学校的办学风貌,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规划原则: A、坚持与理念文化保持一致的原则,行为文化是理念文化外在的展示; B、坚持全程、全员、全时的原则,行为文化塑造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影响。 设计内容: A、学校行为文化定位与塑造; B、领导行为形象定位与塑造; C、教师行为形象定位与塑造; D、学生行为形象定位与塑造; E、学校校本系列活动指导; F、学校公共系列活动知道。 构建流程: 1、分析评估学校行为文化体系现状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规划与研讨确定 3、学校生活体验活动主题规划与研讨确定 4、学校德育活动主题规划与研讨确定 5、学校节假日校庆活动主题规划与研讨确定 6、学校行为文化体系修订整合与研讨确定 7、学校行为文化规划成果提交与实施评估 视觉文化识别系统 · 概念: 学校视觉文化系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外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它使师生从视觉上感受自己的学校与其他学校的不同,并且通过某种视觉识别形成对学校的特定印象,这就是视觉识别的目的和任务。研究团队通过个性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方案,对以校徽、标准色、标准字为主的基础要素和160多个应用元素进行规范设计,为学校的发展营造独特的视觉形象。 规划原则: A、坚持与理念文化相一致的原则,视觉文化是教育理念的艺术展示; B、坚持与学校形象相一致的原则,视觉文化是学校形象的符号传达; C、坚持特色性、艺术性、实用性、规范化、系统化、传播性的统一。 设计内容: A、核心元素:校徽、标准字、标准色、辅助图形; B、应用元素:办公、宣传、服饰、指示、公关、运输、环境系统等百余个元素。 构建流程: 1、分析评估学校视觉文化体系现状 2、学校校徽创意构思设计与研讨确定 3、学校标准字创意构思设计与研讨确定 4、学校标准色创意构思设计与探讨确定 5、学校视觉文化百种元素创意设计确定 6、学校视觉文化体系修订整合与研讨确定 7、学校视觉文化规划成果提交与实施评估 环境文化识别系统 · 概念: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对学校的品牌文化、特色办学、塑造形象、环境育人有重要作用。研究团队分析学校的地域文化、建设现状、理念文化、视觉文化,利用环境文化(EI)规划理论和组景法、轴线法、空间脉络法、视觉环境法、核心放射法等设计方法,本着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营造科学、人文、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 规划原则: A、念文化、视觉文化、行为文化统一性; B、坚持环境育人的功能、景观、文化、主题相互统一; C、坚持主题统领、渗透教育元素、处处有景、景景充人; D、坚持整体规划、着眼未来、系统设计、分步实施; E、持组景、轴线、空间脉络、放射等科学设计方法。 设计内容: A、核心元素:环境主题、环境主色彩、设计风格 B、应用元素:广场文化、景观文化、雕塑文化、馆室文化、楼宇文化、大厅文化、走廊文化、道路文化等。 构建流程: 1、分析评估学校环境文化体系现状和基本布局 2、校园环境文化主题创意设计与研讨确定 3、校园环境文化主色调定位与研讨确定 4、校园环境文化整体布局规划与探讨确定 5、校园楼宇文化主题规划设计与研讨确定 6、校园馆室文化主题规划设计与研讨确定 7、校园景观文化主题规划设计与研讨确定 8、校园走廊文化主题规划设计与研讨确定 9、学校环境文化体系修订整合与研讨确定 10、学校环境文化规划成果提交与实施评估 景观文化设计 · 高品位的校园景观蕴含着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富有文化审美和艺术审美的高要求。现代校园景观主要包括亭台楼阁、喷泉、广场、假山、花卉、树木、道路规划、文化墙等元素,让师生接受潜在的文化教育。 馆室文化设计 · 学校馆室文化建设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出独特的专业性、艺术性和教育性。山东大学品牌学校研究所根据不同楼宇及功能室的功能定位,依据校园环境文化建设EI理论,进行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办公楼、体育馆、校史馆及校史室、舞蹈室、实验室、德育室等功能室的规划设计。 实验楼文化设计应着眼于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辅以浓郁艺术气息的装饰,以提升环境品味,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与修养。 实验楼文化设计应着眼于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辅以浓郁艺术气息的装饰,以提升环境品味,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与修养。 图书馆是学校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师生查阅资料、休闲放松的场所。在环境文化营造时应突出舒适、休闲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 楼宇文化设计 · 学校楼宇文化建设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出独特的专业性、艺术性和教育性。山东大学品牌学校研究所根据不同楼宇及功能室的功能定位,依据校园环境文化建设EI理论,进行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办公楼、体育馆、校史馆及校史室、舞蹈室、实验室、德育室等功能室的规划设计。 浮雕文化设计 · 浮雕文化墙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是展现学校文化底蕴、特色文化的“名片”。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选择意义积极健康、蓬勃向上、内涵丰富的文化主题,以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形式进行表现,突出视觉效果和观赏性,传递审美思想情感,突出墙体文化的教育性和艺术性,让师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美的熏陶和作用。 主题墙文化设计 · 主题文化墙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是展现学校文化底蕴、特色文化的“名片”。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选择意义积极健康、蓬勃向上、内涵丰富的文化主题,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突出视觉效果和观赏性,传递审美思想情感,突出墙体文化的教育性和艺术性,让师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美的熏陶和作用。 雕塑文化设计 · 雕塑是校园环境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立体艺术形式,以其突出的视觉艺术效应对校园空间文化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是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装饰校园空间并形成视觉焦点,与周围的环境空间、建筑空间形成视觉场,通过美的形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