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 尹周安 (一)享受被“蹭课”的感觉! 今天是本学期《中医妇科方剂选讲》的最后一次课,近200个座位的教室依旧座无虚席(选课的150左右,估计蹭课的有三分一),作为中医药大学的一门公选课有如此的场景,我是非常欣慰的。 刚走进二号教学楼,就有学前前来与我打招呼:“老师,你好,我们是来蹭课的!” “欢迎来蹭课!”我笑着回答。 “老师,你的魅力真大,我们是从你的《方剂课》蹭到《妇科方剂选讲》,从《妇科方剂选讲》蹭到《从方剂到临床》。。。”另一个学生接着补充。 我相信学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中医,喜欢上了方剂课,就如同十年前,每次熊继柏老师的《黄帝内经》课,彭坚老师的《中国医学史》,赵国荣老师的《温病学》课一样,每次都非常期待这些课的到来,每次都会提前去占座位,甚至为了占座位与兄弟班级的同学有过“激烈”的交锋!曾几何时,我梦想站在中医药大学的讲台上,面对数百学生如饥似渴的眼神,授课之时能引经据典娓娓道来,紧贴临床跌宕起伏,教室时而安静,而是发出啧啧的笑声! 这种上课的境界,挥挥手在黑板上写下中医之医理,点点头传承的是为人处事之哲理! 执教路上,有恩师作楷模,有前辈作榜样,同行作交流,何苦之有?
(二)课后的交流 下课之后,再次被学生围住,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非常乐意与学生交流! 今天有学生告诉我“老师,你今天讲泰山磐石散时估计有口误,是八珍汤去了茯苓而不是川芎。。。”真的感谢这位同学,口误难免,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够直言不讳的指出来,老师能够坦诚的接收“批评”! 教学相长,绝不是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感悟!很多困惑,疑惑的地方,在课堂上讲着,讲着,思路就清晰了,写着写着,就明白了,课堂上顿悟的感觉真好!如果不是为了教学,我绝对不会去想天仙藤散治疗水肿的机理,也不会去想缩泉丸组方的思路,更加去翻阅文献,请教同行。。。曾经认为的难点,疑点现在一个一个被“击破”,这种乐趣估计也只有从事教育工作者最能体会!
(三)现场临床教学 中医不同于其他专业,非常强调临床,强调实践!熊老师总是反复告诫吾辈“中医之生命在于临床”没有实践的体会,很难讲好一堂中医课程,尤其是方剂学这种临床基础课! 课间总是有学生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感冒,咳嗽,发烧,腹泻,痛经。。。等等前来咨询,要求现场诊病!我总会挑选部分典型的案例来个现场教学,“此同学发烧,午后夜甚,伴有咽喉疼痛,口干口苦,苔黄白厚腻,此属湿温,甘露消毒丹主之”“此同学经期感冒,往来寒热,身痛,口苦,纳差,脉弦细,乃经期感冒,柴胡桂枝汤主之”“此同学腹泻,因饮食不节受凉所致,吐泻交作,泄利无度,藿香正气水最佳”。每次边诊病,边讲解,善于学习的同学都会凑上来也号号脉,看看舌,然后记录案例!还有些时候,有病人直接找到教室来看病,那更是现场教学的绝好机会,让病人来评价中医的疗效,病人的现场说教,比老师自导自演所起的作用大多了! 今天课后,有个女生追着我,一定要我帮她奶奶远程“诊治”,其实我知道缺乏四诊看病,这是违背中医原则的,但是关键时刻还是得出手相助! 其奶奶年近古稀,突发大面积脑梗1周,在当地医院住院,神志时清时寐,半身不遂,肢体乏力,大便干结不通,舌红少苔(拍的照片所见。估计与西药甘露醇脱水有关),考虑津亏燥结,与增液承气汤加茯苓(生地30 麦冬30 玄参30 大黄10 芒硝5(兑服) 甘草10 茯苓30) 鲜竹沥40-50毫升,兑服 先服用2-3剂 大便通后大黄、芒硝减半或去之! 告知:阴虚有热,须谨防脑梗并发脑溢血! 学生甲问之:为何不用活血化瘀之品? 答曰:当前主要矛盾是津亏肠燥便秘,大便通则热从大便除而不灼伤阴液,西医云降低血液粘稠度,就是改善血液循环!中医称之为滋阴活血法!增液承气汤吴鞠通以增液以行舟通便,为何不能做到增液以“行血”呢? 学生乙问之:方中为何用茯苓、竹沥? 答曰:用竹沥,朱丹溪《丹溪心法》反复强调中风多痰浊阻络,鲜竹沥,姜汁,荆芥沥皆为化痰通络之佳品。可惜荆芥沥不易取得,故选择鲜竹沥化痰通络也! 至于选择茯苓,方中有芒硝,与茯苓为伍,仲景有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开化痰饮之先河,后世指迷茯苓丸中也有芒硝茯苓化痰之用法,故借鉴二方而用之。 学生丙:患者目前阴虚肠燥,何以见到痰饮之象? 答曰:中风之后,血不利则为水(痰饮),西医称之为脑水肿,中医为何不知化饮?再者,患者神志时清时寐,半身不遂,非瘀即痰,故方中与竹沥化痰通络,茯苓芒硝化痰祛饮。 离开教室之后,漫步在校园内,忽然传来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不是读英语,而是读伤寒,读内经,读方剂。。。 或许,这就是中医未来之希望,也是为师之期望,作为一名普通高校的老师,不仅仅要有蜡烛的奉献精神,更要做点亮蜡烛之人,做点亮学生心中对知识渴求火花的人。。。 一笑堂主人尹周安 丙申年谷雨前后于长沙米兰春天一笑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