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诸侯伐齐。三月,齐人杀无亏。 郑伯始朝于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 齐人将立孝公,不胜四公子之徒,遂与宋人战。夏五月,宋败齐师于甗,立孝公而还。 秋八月,葬齐桓公。 冬,邢人、狄人伐卫,围菟圃。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及朝众,曰:“苟1能治之,燬2请从焉。”众不可,而后师于訾娄。狄师还。 梁伯益3其国而不能实也,命曰新里,秦取之。 【译文】十八年春,宋襄公带领诸侯联军征伐齐国。三月,齐国人杀死公子无亏。 郑文公开始到楚国朝见。楚成王赏赐给他金,既而又反悔,与他盟誓说:“不用来铸造兵器。”所以铸了三口钟。 齐国人准备拥立孝公,但挡不住四公子的反对,于是与宋国人作战。夏五月,宋军在甗地打败齐军,拥立孝公回国。 秋八月,孝公安葬了齐桓公。 冬,邢国人、狄国人征伐卫国,包围莬圃。卫文公想把国君地位让给父子兄弟、以及其他人,说:“如果谁能治理,我请求随从。”大家不同意,而后在訾娄设置军队。狄国军队于是退回。 梁伯使国土增加而不能落实,把那地方命名叫新里,后来秦国夺取了。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42年,周襄王十年期间。主要记述了五件事,一是齐桓公生前把孝公托付给宋襄公,因此宋襄公率诸侯联军征伐齐国,欲平定公子无亏强行为君带来的动乱。齐国人听说宋襄公前来,即叛乱杀死公子无亏。二是郑文公访楚,购得金属铜,但楚成王不允许他用此铸造兵器。三是在宋襄公的帮助下,孝公回到齐国,安葬了父亲齐桓公。四是邢国人、狄国人想征伐卫国,卫文公欲让贤,可是遭到众人反对,于是陈兵訾娄,使邢国人、狄国人知难而退。五是梁国人占领一点土地,但没有民众迁居此处,后来被秦国占领。 —————————————————— 【注释】1.苟:(gǒu狗)《管子·白心》:“知苟适,可为天下周。”《论语·里仁》:“苟志於仁矣,无恶也。”《论语·述而》:“苟有过,人必知之。”《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荀子·儒效》:“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史记·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汉贾谊《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五:“苟,犹若也。”这里用为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如果”之意。 2.燬:(hui毁)人名。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卫文公名燬。《左传·僖公十八年》:“苟能治之,燬请从焉。”《说文》:“燬,火也。春秋传:‘卫侯燬。’” 3.益:(yì艺)“溢”的本字。《管子·重令》:“故曰:亏令则死,益令则死。”《庄子·人间世》:“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韩非子·喻老》:“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吕氏春秋·察今》:“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易·杂卦传》:“损益,盛衰之始也。”诸葛亮《出师表》:“有所广益。”这里用为增加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