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才能半天看透一个学校?开放日不能白去!

 jinglee_cn 2016-04-14

iKids写在前面的话:

        因为iKids做“别焦虑”系列,去了很多学校采访,也参加了很多次开放日。开放日其实只有短短半天哦!

  • 我就这么晃荡着去吗?还是事先做准备?

  • 到现场应该看什么?看着都挺好看的哦!

  • 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 看老师和学生的状态之外,还应该看家长?(当然咯)

        半天看透一个学校!我们分享一些小心得之前,我先来讲点八卦,都是我在屡次开放日里听到的奇葩问题集锦,都是真实的,如有雷同说明咱们擦肩而过....


老师,你说你们毕业生考上这个牛校、那个名校,那我儿子到时候万一没考上怎么办?你们负责吗?

---你咋不上天呢?当支付宝申请退款吗?


老师,你们毕业生考上了什么大学说来听听?

---能先稍微做点功课吗?这所学校最老一届都还没到读大学呢!


老师,我儿子特别勤奋,特别聪明,你看我这里带了他的钢琴考级证书、英语演讲比赛证书.....(然后摸出一个文件袋)....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是也可怜老师不知道怎么接啊....


老师,你们学费太贵了!我们小区好多妈妈有兴趣,一起来报打折吗?就当我们都是兄弟姐妹,你们兄弟姐妹不是给打折吗?

---这是上我们iKids拼团买玩具吗?。。。。


        anyway,这些问题都是真实发生的!大家想象下现场只有四五个提问机会,然而话筒留给这些问题,其他家长的心是有多塞...



第一,我们应该看透的是自己:

你们是怎样的家庭?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我们在iKids经常说:要为孩子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就有人说,这不跟没说一样吗?这当然不一样好吗!世间没有完美的学校,真的只有最适合的学校,最适合你孩子的、最适合你家的。

        首先说理念

  • 你们是特别传统的家庭,还是愿意尝试新的(甚至还没被完全验证的)教育方法的家庭?

  • 你们本身是生活方式偏东方还是偏西方的家庭?

  • 你们是在乎学习的家庭、还是觉得书随便读读就行了的家庭?

  • 你们更看重孩子的终身品格培养,还是更看重孩子的分数?

        ......

        这些问题,需要你和你的partner、甚至其他involve到小孩教育的家人一起坐下来、认真讨论。达成共识。


        朋友家庭A:父母都是毕业于国内外顶级名校的学霸,从小参加奥数那都是全国拿奖的,父母虽然自己也是高压之下出来的精英,但对这样的童年绝对不想重蹈覆辙,他们家就不该选择很鸡血的学校。因为鸡血就一定意味着海量的作业、高压的竞争,连父母自己都反感这些,试问孩子怎么可能对这样的学习产生热情?

        朋友家庭B:父母书读的不好,很早就出来创业,自己一手一脚创造的财富也不少。公司想要拓展的时候,发现最大的瓶颈就是自己学识不够。他们不理解有些老师说的“让孩子产生内在驱动力热爱学习”、更不赞同“把一些本该上课的时间拿来游泳搞运动”,他们觉得读书就是要狠狠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和B谁有错?都没有错。只是他们不该选择同一所学校。如果他们的孩子一起考入某校,一定就会发生一个说“这学校样样好”、另一个说“哪里好了?一点都不好”这样的对话。


        其次来说中方和西方两条路,真能两条腿走路都学到极致好?看跟谁比了。

        现在上海大多数私立学校都有中英双语课程,但如果你认为把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出来就可以双母语了,那未免太天真。

        认真去看学校open day的介绍,其实就会看出不同的学校在“中国母语教育”、“西方国际教育”之间,这杆秤一定还是有倾斜的。有些是注重国际教育的本地学校、有些是兼顾中国文化的国际学校,主语不同,意味着师资力量不同,也意味着学生的强项将会有所不同。

        那么,我们自己又是怎样的家庭?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学习,从掌握它as第二外语、到学到IB\AP Advanced等水准、到最高等级达到文学精妙水准,我们希望孩子的哪门语言达到哪一步?不排除有牛娃长大后两者都能达到最高等级,但毕竟是少数。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孩子的精力不够、要倾向某一个,你愿意他/她倾向哪个?没有对错,只是家里都要先商量好。


第二,参加Open Day之前,请先至少把官网、官微给看一遍!

        文章开篇提到的那些极品问题,那都是真的!在现场仅有的四五个提问机会时,拿到话筒的家长问的如果是那样的问题,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浪费大家的时间和宝贵的机会!

        去学校之前,请先至少把官网和官微看一遍,很多基本问题就不需要问了:学校是由谁创办的、理念是什么?学校一天的课程设置是什么样的?学校有哪些设施?

        一些做得到位的学校,会把管理团队、主要教师团队的学历、任教背景详细列出来,让大家有所了解。一些大学名校录取率亮瞎眼的学校,也会在官网上公布毕业生的去向名单,这些都是家长很在意、而没必要在现场问老师的细节。

        看过这些信息,再去参加Open Day的时候,就不会懵懂得不知道看什么、问什么。你也许会看到官网上的老师做宣讲,他们是否将那些虚的slogan阐释得让你信服?他们是否真的通过教育、活动将学校的slogan实践在每一天?

        光看官网和官微,对一个学校的”气质“是很难有具象的认知。但如果参加完Open Day,你觉得“这个学校的确很符合他们slogan的感觉”,那就非常之好。如果参观完那个学校,你觉得一切平平,slogan依然只是一句虚无缥缈的语言,那么就一般般。

        另外,学校官网还能看出很多小”门道“,比如不少官网都有招聘信息,家长不妨也点进去看看,比如学校会强调老师对教育有passion吗?再比如是个外国人就能成为外教吗?等等...一般看了也能有点感觉。

        当然,在去Open Day之前,你可能已经“潜伏”在很多个微信群,看家长们怎么评论那个学校。在微信的语境里,传播一个谣言的成本就是零,所以请独立判断、兼听则明


        会有人只是因为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就说这个学校一无是处;

        会有人因为学校A今年有人上了哈佛就把A捧上天然后说B藤校进得少孩子都不读书;

        也会有人因为自己考上了A没考上B就说A很好公平公正B里面都是条子生......


        一些家长的表达,倒是可以让我们对这个学校的家长风格有所判断,是专业人士居多?还是盲目的多?一句话:多看看,别轻易信。



第三,到了现场哪些值得问?

1. 问理念究竟如何实践?

        学校的创校史、中外方校长背景,一般学校都会主动介绍。但是我很想知道,这个学校的理念是否和我的教育理念相符。

        我随便举两个例子:

  • 在一个slogan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学校,我曾经问过老师:你们是怎么样来做这个激发的?是课程根据不同的水平有不同设置?还是有老师到某个特定时刻专门引导孩子去做个性化教育安排?

  • 在一个slogan是“lifelong passion of learning”的学校,我曾经问过老师:这个passion怎么发现、怎么保持?有没有遇到对学习没有passion的孩子(当然有咯)那你们怎么办?

  • 在一个slogan是“东方融合西方”的学校,我曾经问过的问题是:到底怎么融?除了有中文课有英文课,其他融的方面能举几个例子吗?


        老师的回答一般是这样的:讲得越具体、越有案例、越靠谱!只说理念不提怎么实践的,那都是不靠谱。

        有些新的双语学校(此处不点名),Open Day使劲说自己中西融合、培养世界公民,但是说的只有夸夸其谈的理念,却没有任何实际课程或者活动计划,拜托我们是办学校不是卖广告好吗;

        同样有些新的双语学校,Open Day也介绍自己中西融合,中方用什么课程计划、如何改良以强化中文文学和数学、中方老师是什么背景,西方用什么课程计划、外方老师是什么背景、特色课程有什么、怎么上、甚至图片展示特色课程的场景。

        你说哪个学校更有诚意?你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哪个学校?不言而喻吧!



2. 问学校的课程和活动安排

        Open Day介绍时,一般学校都会把一天的典型课程表放出来给大家看。但有一些问题,可能是你需要额外问的:

  • 贵校是重视阅读、还是重视运动?

  • 如果是阅读,是否有相应鼓励阅读的program?

  • 如果是运动,你们的强项是哪些运动?你们重视参与热情、还是重视最终的获奖结果?

  • 贵校每年又有多少活动需要家长参与?


3. 问家长和学校的role怎么配合?

        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一方的事情。

        但是我非常反感学校通过是否家里有全职妈妈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值得录取。(Luckily我们iKids介绍过的学校里一间也没有)如果有,这实在非常不公。反倒是在很多Open Day里听到过不止一个学校的老师讲: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无非是个人选择,是否有长期持续的有效亲子陪伴,才是真正能体现在孩子身上的。

        反之,如果一个学校跟你承诺说:你就送进来,其他都不用你管。

        别大松一口气,那才真值得深思好吗!

        靠谱的学校和靠谱的家长,应该有一个共识:我们是组合在一起的社区。作为家长值得问的是:

  • 我要如何才能和学校紧密沟通?学校有设置哪些沟通渠道?

  • 学校有哪些组织/活动是家长参与、甚至家长组建的?

  • 甚至,我的意见能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吗?

        在问这些的过程中,Open Day也是一个机会,让你观察身边的家长。他们也许就是你将来六年甚至更长时间的peer,他们是看起来和你价值观类似的人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4. 如果有学生在场,有些问题也可以问,孩子一般不忽悠

        我喜欢问孩子一些非常直接的问题:

  • 你爱学校吗?

  • 最喜欢学校哪里呀?

  • 饭好吃吗?

  • (如果有高年级的孩子)你们将来想做什么呀?


5. 最后问下面试时看重什么?以及录取率

        学校看重什么,也很能体现出学校的理念。看重英语单词认识得多不多的学校,和看重孩子是否能和team快速融合一起完成任务的学校,理念当然不同。所以,学校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它对于家长的有效提问的回答中。

        录取率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和大家说下我观察到的现象:真正的牛校,从来不强调自己有多难考,甚至愿意把录取率说得低一点,因为不想让真的好生源望而却步不来考。所以我们家长群中的焦虑哪里来的呢?分享四句犀利的大实话,来自上海某牛校的老师:

  • 考得上的当然要说难啊!不难怎么体现出我儿子牛逼呢??

  • 考不上的当然也要说难啊!不难都考不上,当我儿子傻吗??

  • 你们这些social media当然也要说难啊!制造焦虑你才阅读量高啊!(所以我们做“别焦虑”是我傻咯.......)

  • 培训机构当然要说难啊!不要吃饭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最后他说,你要保障我人生安全啊千万别说我说的!哈哈哈


第四,到了现场哪些值得看?

        第一部分当然是硬件:看教室、看图书馆、看运动设施、看食堂;如果有可能,多留一些时间,看看图书馆和运动设施是孩子们经常爱去的地方,还是纯粹是个摆设?

        第二部分是看软件:看老师和学生相处的状态:

  • 孩子们在课堂里是积极高兴?还是疲软安静?

  • 学生和老师之间打招呼是热情洋溢?还是敷衍冷淡?

        有次参观日,带队参观的老师走到教室外面的走廊时,非常自豪地跟我们说:你看这些二年级孩子,他们画的自己的妈妈,多有想象力!你看他们写的诗,多美啊,我每次路过都忍不住一首首看过来!(然后就朗读了几行)。。。

        那种对学生的爱意,恕我文字真的无力表达,这些都是没法装出来的,而这些正是好学校最打动人的地方。



        写得热死,今天就这样。

        上海最近哪些学校有开放日?点击看这里,文章和评论一起看,信息就很全啦!(标题当时有错别字,谢谢大家海涵。。)



感谢关注

iKids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感谢你的阅读和分享。如欲转载,请输入关键词:转载,获取我们的转载规则。大家可以添加我们的客服号Kiwi妈(kiwima0120),也可以下面扫码看我们写过的学和玩,应该是上海最丰富的品质亲子生活信息库

魔、都、又、开、始、涅、得、来、耀、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