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阴阳学说

 闲之寻味 2016-04-14

中医阴阳学说

分类:中医学 | 标签: 中医 阴阳学说
2016-03-28 10:50 阅读(446)评论(0)

中医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1、阴阳对立:主要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的结果是达到动态平衡,称为“阴平阳秘”,如果这种平衡遭遇破坏即是疾病的形成,如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自有其规律,若冬天应寒反暖则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受影响,易引起疾病。

2、阴阳互根:阳存于阴,阴依存于阳。阴阳都以对立的存在为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这就是阴阳的互根作用。阴阳互根作用既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因此,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阴阳消长: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永远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即所谓消长平衡。阴阳就在这种运动变化中,生生不息。但任何一方太过盛或太过衰,破坏了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动态平衡,就会引起机体的不适。

4、阴阳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阴转化为阳。如寒饮中阻患者本为阴证,但由于某种原因,寒饮可以化热,即为阴证转化为阳证。

阳证也可以转化为阴,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病征变化,即属于阳证转化为阴证。但如果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得以恢复,病情又可出现好的转机,可见阴阳互相转化是有条件 。

阴阳的消长(量变)和转化(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消长是转化的前提,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总之,阴和阳是事物的相对病性,因而存在着无限可分性,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是说明阴和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静止不变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反相成的。

阴阳学说经典引文: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一阴一阳谓之道”――《易传·系辞》。

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