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开善 图/俞升昇 很多人不曾想到 数十年前的北京曾是一座水乡 那时候河湖纵横、鱼鸟成群 恰似江南 不仅城里处处见水,城外更是河流环绕 不信? 有诗为证: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因此水乡北京曾有过 东方威尼斯之称 北京原来有这么多水 这些水是打哪来的呢? 弄清楚这个问题很有必要 远古时期这里是片海 后来海水慢慢地退了 出来了陆地 古人看中了这片水 才在这里造北京的 如果这里没有水 也不会有北京了 古人看中了水,实际是五大河流 分别为永定河、拒马河、 温榆河、朝白河、泃河 我们都知道,北京最先建都是西周时期的燕国 首都叫蓟城 在随后的一千多年中 北京一直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 后来人口逐渐增多,外加上水灾频发 周边种植的粮食已不够吃了 随着隋唐大运河的贯通 北京人吃饭问题就解决了 不过,此时大运河 起点在杭州,终点却停在了北京通州 也就是说,货物只能运到通州 然后,再从陆路运抵京城 等到了元代 情况又不一样了 在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下 疏通东西向的运河 也就是开凿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这段水路 不过这段水路有落差 水总是往低处流的 你让它逆流而上 还是相当困难的 为了保证船只通行 郭守敬在这之间修建了24个水闸 通过控制闸门形成水的落差给船以动力 这样,才能保证船只顺利抵达到积水潭 这段水路被元世祖命名为通惠河 通惠河开通后,行船漕运直抵积水潭 因此积水潭,包括现今的什刹海、后海一带 成为大运河的终点 当年漕运兴盛的时候 可以说是“万帆争渡”、“舳舻蔽水”的场面 郭守敬规划的另一条新渠 就是把北部山区水源以及西山泉水引入城内 也就是发源于昌平的白浮泉的玉河(又称御河)的水 引入到颐和园昆明湖 再由西直门的水门进入积水潭 这样玉河的水系,又与通惠河相连接 这等于昌平的水和通州的水 被北京城连接在一起 郭守敬规划的目的 主要为了保证大都城能有充足的用水 帝都人民为了不忘记郭守敬的功绩 在西海北沿建造一座郭守敬纪念馆 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好让世人永远记住这位“挖井人” 元大都城外有五大水系 内城有两大水域 即海子、太液池(北海、中海的合称)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开挖了南海 太液池便一分为三 即北海、中海、南海 明初海子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 另外,紫禁城内外更不少了水源 内外有金水河 流经故宫内太和门前的是内金水河 流经天安门前的金水为外金水河 老北京其实 还有一道耀眼的风景 那就是内外城护城河 如今内城的东、西、南护城河早已湮没 只有北城河尚存 外城的护城河一条也没剩下 我们只有从老照片中窥探它们的“真容”了 ▽▽▽
由此可见 北京城里城外都是水 而且都是活水 那时候的北京才是名副其实的水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