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治病大法是谐和阴阳——李国栋

 乐山有大佛 2016-04-15
       《伤寒论》第58条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凡病,是指一切疾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反过来就是说,凡病不愈者,就是阴阳不和。如第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此条“病常自汗出者”,是荣气和、卫气不和的桂枝汤证,治法是以桂枝汤谐和荣卫。荣气为阴,卫气为阳,谐和荣卫就是谐和阴阳。
       第93条:“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此条太阳表病,本当先汗,而反下之,故令不愈。先下伤里,因复发汗又伤表,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是头昏眼花,头属表,表为阳,故冒为阳气虚。冒家汗出自愈,是汗出为阳气和,表为阳,故曰“汗出表和”。
       第250条:“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此条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是表解里不和,故与小承气汤和里。
       《金匮要略》曰:“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此条腹中和无病,故用药无犯腹中,纳药鼻中则愈。
       总之,经方的施治方法是哪里不和就和哪里。表不和者和表,里不和者和里,头不和者和头,腹不和者和腹,哪里有病就和哪里。所以,《伤寒论》的治法就是一个“和”字。和什么呢?和阴阳,也就是“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既然是和阴阳,那么阴阳就是实物,阴阳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能阴为实物,阳为虚物,阴气看得见,阳气看不见,如若这样,谐和阴阳就无法落实。
       阴阳本为同一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如《黄帝内经》曰:“阴阳异名而同类”,“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这个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津液。例如胚胎初成,没有五脏六腑,没有筋脉骨骼,构成胚胎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津液。那么人体内的阴气、阳气是什么?根据中医阴阳学说基本理论:表为阳,里为阴;外为阳,内为阴;数为阳,迟为阴。从表里来说,在里部运行的血液为阴气,在表部运行的血液为阳气;从内外来说,在血管内运行的血液为阴气,在血管外运行的津液为阳气;从数迟来说,在静脉血管中运行的血液为阴气,在动脉血管中运行的血液为阳气;这就是实实在在的阴阳气。
       表为阳,表实者法当泻阳气。泻阳气的方法是发汗,如麻黄汤法。里为阴,里实者法当泻阴气。泻阴气的方法是攻下,如承气汤法。通常情况下,脉浮者为阳气强,阳气强者表现为表证;脉沉者为阴气强,阴气强者表现为里证。故脉浮者宜汗之,脉沉者宜下之。反常情况下,也有表证而脉反沉,里证而脉反浮者。如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发热头痛为表证,表证不瘥,脉反沉,这是里阳不足,无力鼓脉,故脉沉,当温其里,宜四逆汤。363条:“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下利为里证,里证不瘥,寸脉反浮数,这是里热过盛,热气升浮,故脉浮。反常情况还有痉病,如《金匮要略》曰:“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太阳病证的表现是脉浮发热、头项强痛。太阳病,其证备,是“发热、身体强几几”其表阳证备,脉反沉迟,这是热伤阳气的痉病。热伤阳气,表气不足,无力鼓脉,故表阳证备而脉反沉迟。
       通常情况下,伤寒中风者,都是邪气先犯人体表部,表病不愈,则会由表入里。如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在人体表部相搏,血弱了,气行表部经界也到尽头了,“气尽”是气行表部经尽。气行表部经尽的日数是六七日,所以“腠理开”是六七日行表部经尽的时候,故腠理松开,邪气因而进入人体里部。269条:“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伤寒六七日是行其表部经尽的日数。无大热,是无表热。如“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就是表实证。无大热,如果其人安静,就是其病欲愈。无大热,其人躁烦者,就是表邪入里,故曰“此为阳去入阴”。阳为表,阴为里,“阳去入阴”就是表去入里。97条之“邪气因入”和269条之“阳去入阴”其病理变化的机制是一样的。
       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脉浮为表,浮细为表邪衰减,表邪衰减者不应当嗜睡,故嗜睡是邪气入内。入内入到何部了?“设胸满胁痛者”,是邪入肝脾,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故与小柴胡汤谐和肝脾。“脉但浮者”,是表邪不衰,正邪依然分争在表,故与麻黄汤和表。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是表邪入里。入里入到何部了?“少腹当硬满”,是邪入下焦。邪入下焦,小便自利者,是下焦蓄血,故与抵当汤和里。“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是以随着太阳病六七日表部经尽,表邪入里,故瘀热在里。
       《伤寒论》所述病证在通常情况和反常情况下,都有论及阴阳气的变化状态,从而可知何病之阴阳气因为什么不和,故可“以法治之”,谐和阴阳。表病者则和表之阴阳,里病者则和里之阴阳,阴阳得和,其病必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