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体诗写作 立意

 梦醒小径边 2016-04-15
一、写诗应该讲究立意

        现在人写诗,往往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老干体,比较注重思想性,多喜欢口号入诗,看似家国天下,但由于语言过于直白,缺乏意象表现手法,读起来比较干涩,枯燥,缺乏诗意,有的勉强拔高,给人以作秀的感觉,因此往往不太受人喜欢;还有一种是很多人根本不讲究立意,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全是一己情怀,虽然写的很真实,但是毕竟缺少寄托。有的甚至不知所云。那么究竟写诗要不要讲究立意呢?
        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例子:老杜《剑阁》诗云“吾将罪真宰,意欲铲迭嶂。”与太白“捣碎黄鹤楼”,“铲却君山好”语亦何异!然《剑阁》诗意在削平僭窃,尊崇王室,凛凛有义气;“捣碎”“铲却”之语,但一味豪放了。故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黄彻《蛩溪诗话》
        有些诗句表面看起来同样豪迈,但由于含义深浅,就分出高下来。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他在江夏和朋友韦冰喝酒,看到那里的“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对于黄鹤山上的古迹像头陀寺、黄鹤楼都看不上眼,对于长江边上的鹦鹉洲也觉得讨厌,于是酒中忽发狂言:“我且为君捣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又《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第二首说,“醉后发清狂”。要铲却君山,正是醉后的狂言。君山在洞庭湖中,遮住人们的视线,所以想铲除。“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望出去更阔大了,更好喝酒来欣赏洞庭湖的风光,所以说“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这些话写得意气豪迈,但并没有什么深意。杜甫《剑阁》诗讲到剑门形势险要,野心家利用它来进行封建割据,所以说:“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意欲铲迭嶂。”杜甫反对野心家的封建割据,所以说要责备天公,想铲除重重迭迭的山峰。这样说就有含意,在当时反对封建割据是进步的,所以具有思想性。(未完待续)

二、好作品应该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

        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人的作品:
        白乐天《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新制绫袄成》: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意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再看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三首诗的含意都比较深刻,所以经常为人所称道。杜甫在茅屋被秋风吹破后,又淋了雨,可他却不是首先想到自己,而是想到天下寒士,只要天下寒士都有广厦住,自己就是冻死也感到满足。白居易在自己制布裘时,想到天下受冻的人;新制綾袄时,想到人民的啼饥号寒。这在当时都是比较难得的。这种关心人民的思想,给他们的作品奠定了较高的思想性,使它们成为传诵的名篇。
        有人在讨论这几首诗谁写的更好,都从用意着眼,有的认为白居易更难得,有的认为杜甫的用心更好。假如从用意着眼,杜甫想到的是寒士,白居易想到的是百姓,好像白居易比杜甫更高一些。其实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及其他关心人民的诗,他何尝不想到人民。只是些这几首诗时,两人联系各自的处境着想,白居易在做地方官,自然想到他治下的百姓。杜甫当时处境比较困难,自然想到寒士。因此,要评价这几首诗,不能脱离两人的处境来看用意,还要结合用意和艺术成就来看。就用意说,都是好的;就艺术成就看,杜甫的就比白居易的两首高,因为他还有“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进一层写,就更有力量,在艺术成就上更高。
        古往今来,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是因为立意高,思想性强而千古传诵。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岳飞、陆游等等……
        写竹子的诗很多,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更难打动人心,就是因为立意高,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关心人民生活的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