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践 | 薛红霞等:创建基于“双平台”的“无界课堂”

 汀泗书院 2016-04-15

创建基于“双平台”的“无界课堂”/薛红霞 肖增英

入新世纪以来,山西省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进行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我们把这种模式概括为“成长为本—问题导引”(简称“问题导学”)模式,其标志是:以“成长为本”为灵魂,“问题解决”为基石,“导航设计”为关键,“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探究”为核心,“展示交流”为精髓,配套的“支持系统”为保障。“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学校自主研究、自主开发的产物,已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显著的效果。它具有很多优势,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处在信息时代的现代学校教育,却没能搭上网络这一“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网络技术助力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创建了“双平台”环境下的“无界课堂”。

“双平台”是指课堂平台和网络平台。“无界课堂”是指基于网络与课堂“双平台”的教学模式,它将在六个方面打破课堂界限,即学习时间、学习场所、学习群体、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具体而言,学生学习的时间不局限于上课时间,学习的场所不局限于教室,同时,学习的群体可以不是本班级的师生,即学生可以借助于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可以交流的对象学习。同时,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和爱好进行选择,真正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和个别化;学习方式可以是实地听课、网上远程听课,也可以是自主探索研究;学生接受的评价可以通过网络或者集中考试实现。因此,只要搭建平台,资源充足,学生的学习就可以突破束缚,真正提高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新教学模式亟待信息技术支撑

2009年以来,山西新教学模式的发展应用更加广泛。在该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流程发生了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才智的发挥。但是这种模式也明显存在着不足,其主要问题是:

1.缺乏信息技术支撑的自主学习,等同于读教材

在“问题导学”模式中,学生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展示交流。这样的学习流程,输入与输出并重,甚至输入重于输出。因此,如果没有充分的输入,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维加工的材料就会严重匮乏,输出就会比较浅薄。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学习导航”(学案、学单、导学案、学道的总称)就是一张纸质的问题单,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只有一种:读教材。

自主学习是“问题导学”模式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后续的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展示交流都难以深入。因此,如何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基本条件(实验、网络、图书、场地等)以及教师必要的及时的指导交流,如何保证学生能有多样的自主学习方法和深度的思考,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2.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自主学习,缺乏个性化和个别化

在“问题导学”模式下,虽然学生的学习进程可以自己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个别化,但是总的学习进程依然是由教师控制的,学生只能根据教师下发的学习导航进行学习。这样,个别化的学习就受到制约,更无法实现拥有自身特质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依然跳不出同步、统一的教学节奏。


3.缺乏信息技术支撑的互动交流、探究展示、评价反馈,难以及时、生动、直观、深刻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疑惑,需要求助于同伴或者教师;也一定会有智慧的火花闪现,期盼与同伴或教师分享,但在原有的条件下,只能等到课堂上再呈现。因此,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交流的方式是单一的,时间是滞后的,难以达到直观、形象生动的效果。而在探究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只能是读教材、记结论,缺少了探索研究,理解就难以深刻。及时的评价能帮助学习者了解自主学习的情况,调整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等待滞后的评价。


4.传统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新教学模式不匹配

在传统教学中,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师的教;在“问题导学”模式下,如果教师依然沿用原有的理念,那么信息技术与新教学模式就难以匹配。在“问题导学”模式下,信息技术的使用,要使学生从被动的看、听,到主动的参与、探究;要变整齐划一的学习,为个性化、个别化的学习;要从单向获取信息,到共建共享;要从辅助“教”,走向辅助“学”……

我们认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提升“问题导学”模式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方向。


二、量身打造“乐学苑”,催生“双平台”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研发了配套的网络平台“乐学苑”,奠定了“双平台”环境下“无界课堂”的基础。该平台是根据山西省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发的,因此它的功能与“问题导学”模式相匹配。下面简要介绍该平台的三个核心功能。

1.“教师工作台”:学案的“生发地”

学案的创建、审核、共享功能在“教师工作台”实施。如图1所示,教师通过“教师工作台”登录“问题导学e课堂”,进入“学案管理”页面后,可以“创建学案”、“修改学案”、“预览学案”、“发布学案”。教师在创建学案时,平台的资源库会为其提供相应的资源,教师通过点击、拖拽等简单操作,就可以将微格化的资源插入到相应的学案中;在教师发布学案时,这些资源将一并发布给学生,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所带班级的课程表,将相应的学案发布到平台上之后,学生就可以通过学生端登录“乐学苑”,进入“问题导学e课堂”进行学习。


2.“我的课堂”:学生学习、交流的“大舞台”

学生进入“我的课堂”,根据课程表,选择相应的课程开始学习。

(1)独立自主学习

图1:“教师工作台”界面


图2:“我的课堂”界面


如图2所示,学生进入“我的课堂”界面后,首先进行“独立自主学习”。依据教师提供的学案,学生依次进行学习,并提交自主学习成果,进入自我检测环节。自我检测实行即时评价反馈。教师可以在教师端掌握全班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据此确定后续学习中通过平台给学生怎样的指导,推送什么研讨话题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发布在“问题墙”上,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如图3所示。


图3:“问题墙”界面


(2)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独立自主学习”任务后,进入“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根据教师的指导或者教师推送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将小组最后的探究成果展示在平台上。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交流。在小组讨论时,各个小组可以随时了解其他小组的进程和想法,实现跨组交流,甚至跨学校的组间交流。

3)班级展示交流

在“班级展示交流”环节,各小组首先展示所形成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和建议,在综合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本小组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在其他小组展示时,也可以进行补充、点评等。然后进行班级展示交流,甚至可以组织跨校的班级交流。

(4)个体检测反馈

之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给予的权限下,完成后续的“个体检测反馈”,并进行及时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即时掌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即时掌握自己的成绩和不足。


3.“资源库”:实时生成、共建共享

平台提供资源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学生和教师根据这个标准建立各自所需的资源,包括学习的过程性资源共享。平台采用IM即时通讯客户端、论坛、站内短信等方式,支持师师、师生、生生的跨班和跨校的资源共建共享。一线教师或资源建设者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实时生成鲜活的学习资源,通过推优、审核、发布后,成为平台的共建共享资源。

教师资源的生成是在“教师工作台”完成的。教师资源包括学案资源和素材资源,其中,学案资源的建设如前所述;素材资源可以通过“素材管理”实现上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学生资源除了在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中生成的资源外,还包括学生主动记录的错题本、注解本、笔记本、小结本及思维导图等资源。对学生而言,这些资源还是一个学习档案,方便他们后续的复习整理。


三、开发配套资源,促进“无界课堂”实施

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资源的提供是很重要的。我们开发了与平台配套的资源,以促进“双平台”环境下“无界课堂”的实施。核心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学习导航,一类是微格化的学习资源。

1. 开发“双平台”学习导航:整合资源,服务学生自主学习

“双平台”环境下使用的学习导航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导航,它是在网络环境下使用的,集文档、音频、视频、图片、软件等资源于一体的自主学习资源。学案用文字将这些资源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在一个化学学案中给出了如下内容:

问题3 通过阅读教材,你能简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吗?

锌铜原电池(1). flv(此文件来自Ku6.com)

来自ku6.com的资源就是我们剪切、编辑后的微格化资源的地址,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点击这个地址,就可以学习到其中提供的内容。

学案中链接的这些学习资源,都不能将现有的资源直接拿来使用,因此,我们组织教师开发了两类资源。一类是依托山西省电化教育馆的山西基础教育网,将其中的资源收集、整理,根据知识点进行剪切、编辑,形成了15G的微格化资源;另一类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录制了150个微视频。这些资源都是组织实验校的教师开发、录制的,并通过与软件平台的对接和应用,初步形成了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


2. 提供微格化学习资源:按“点”剪切、编辑,分类储存

平台还提供微格化、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根据所使用的教材,按照单独的知识点剪切、编辑录制,并按照章节、知识点分类储存。

开发配套资源,促进了师生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无缝隙结合。网络与课堂两个平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网络支持个性化、个别化学习,课堂支持基准性、共享性学习,教师则统筹应用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真正实现了“无界课堂”。我们体会到:基于“双平台”,学生可以进行开放式学习,自主的时空更大了;学生可以借助于信息化平台进行合作、交流,获取更多的资源,学习的容量更大了;课堂以解决问题、探索交流为主,探索更真实、更有价值,展示更及时了;活动的过程性材料能保存、可再用、可上传交流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更强了,及时、系统的评价,让他们准确了解自我,及时修正学习计划;教师的主导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同时,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双平台”环境下“无界课堂”的实践研究,掀起了我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学校对提升新教学模式信息化水平的探索热情。硬件方面,电脑、IPAD、手机、电子白板、网络设备等现代信息产品在实验校的教室里随处可见;软件方面,学校使用“双平台”,更超越双平台,不拘泥于“双平台”的已有资源,将各种可利用的平台引进新教学模式中,与“乐学苑”相结合,一起探索山西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之路。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