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器:觥

 芝润斋 2016-04-16
 
青铜器:觥
 
    第一次知道“觥”,是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写道:“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只知道“觥”是一种酒器,至于什么样子,那不得而知,也没去寻根问底。
    在查阅研究青铜器物的过程中知道了:觥是古代汉族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青铜器:觥

1、【折觥】朝代:西周早期    馆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1976年12月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村南青铜器窖藏。通高28.7厘米,腹深12.5厘米,口宽11.8厘米,口横7厘米,重9.1千克。觥体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鋬,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盖的头端呈昂的兽形,高鼻鼓目,两齿外露,长有两只巨大曲角,两角之间夹饰一个兽面,从头顶处开始在盖脊正中延伸一条扉棱直到尾部,颈部这段的扉棱做龙形,两侧各饰一条卷尾顾首的龙。盖的颈部以下,也就是不再昂起而接近水平的部分,装饰有一个饕餮纹面,在饕餮的头端加铸了两只立体的兽耳。铭文铸在盖内,器身上的铭文铸在内底部。器、盖同铭,共计六行四十字。
 

青铜器:觥

2、【后母辛觥】朝代:商朝后期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
    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通高36厘米,长46.5厘米,宽12.5厘米,重8.5千克。此器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器身内底中部与器盖内均铸铭文“后母辛”,“后母辛”是妇好的庙号。整器为扁长体,前窄后宽,为一站立状四足兽。首似马,上有一对卷角,“臣”字状目,前两足为兽类奇蹄,长于后足,后两足状如鸟爪,有四趾,尾部作兽首鋬。器纹饰精美,通体以云雷纹为地,器盖饰一龙,身尾较长。前胸两侧与腹前端两侧各饰一夔龙,夔首向下,身尾上竖。前足外侧饰夔龙纹,腹后端饰有并拢的双翅与下垂的短尾,后足饰羽翎纹,两者应为一整体,以示禽属。此器造型奇特,寓意神秘。
 

青铜器:觥

3、【日己觥】朝代:西周中期    馆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西周窖藏。通高32厘米,通长33.5厘米,腹深12厘米。日己觥通体由盖和长方形器身组成,盖前端为双柱角夔龙头,后端作虎头形,中脊为一只小龙,两侧各饰长尾凤鸟纹。器身曲口宽流,四角起扉棱,曲口饰回首夔龙纹,尾随小鸟,器腹四面饰卷角饕餮纹,圈足饰鸟纹,把手为宽大逶迤的兽尾,饰鱼鳞纹。纹饰采用浮雕手法,突出于器表,神秘奇特的造型和豪放粗犷的纹饰组合巧妙,是西周青铜艺术中独具匠心的设计。日己觥器、盖同铭各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
 

青铜器:觥

4、【龙形觥】朝代:商代    馆藏:山西博物院

    1959年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盖面饰龙纹与前端龙首衔接,衬涡旋纹。腹两侧以涡纹和云纹为衬托,主纹饰鼍纹和夔龙纹,头向与龙首相反,颇富动感。一边一对贯耳用于悬挂;圈足饰相对的夔龙纹,更增稳定之感。特别是鼍纹在青铜器中极为少见,鼍即鳄鱼。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青铜器:觥

5、【兽形觥】朝代:商代晚期    馆藏:山西博物院

    1976年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旌介村出土。高21.5厘米,长24厘米。整体状如蹲兽。前有宽流,下承高圈足。盖前端为龙首形,与上翘的流口扣合为颈,高浮雕粗角、尖耳,眉目突出,颈部起扉棱至盖面中部;盖后部作兽面,双耳高耸;器腹前、左、右起扉棱,后有兽首形鋬。盖部以云雷纹衬托两个兽头,器身则以三条扉棱为中轴组成兽面主纹,口沿下饰昂首卷尾夔龙纹,圈足饰夔凤纹,均以云雷纹衬地。三层花纹。
 

青铜器:觥

6、【兽形觥】朝代:西周    馆藏:山西博物院

    2006年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墓地出土。高29,长30.5厘米。此兽形觥纹饰、造型都具有商代遗风。觥体四壁和圈足分别饰兽面纹和龙纹,内卷角大兽面在商代晚期极为盛行,其独特之处在于,在卷角处分别附设两条小龙纹。此觥并未采用常见的三层花纹,没有地纹。整器庄重大气,富丽堂皇。      

 

青铜器:觥

7、【凤鸟纹觥】朝代:西周早期    馆藏:南京博物院

    1954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烟墩山出土。西周凤鸟纹兕觥形似四足兽,兽身为园角长方形,上有兽纽盖。腹饰对称的凤鸟纹,云雷纹地。
 

青铜器:觥

8、【父乙觥】朝代:商代晚期    馆藏:上海博物馆

    父乙觥高29.5厘米,全长31厘米,底部纵长12厘米,横长16.7厘米,重4.8公斤。觥盖前端为昂首而出之兽首,后端作牛首形,中脊为一小龙,前端兽耳后部各有一小蛇。器身周体饰凤纹,主凤特大,长尾逶迤,形态优雅。

 

青铜器:觥

9、【牛觥】朝代:商代晚期    馆藏:湖南博物馆

    1977年11月在湖南省衡阳市蒸水北岸包家台子出土。包家台子南距辖神渡约1000米,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高出周围地面约1.5米。其时,牛觥埋在深约1米的黑褐色土中,头部东向,周围未见墓葬痕迹,当为部落首领或长老在一场祭祀天地、祈求平安的祀典后深埋在台地中央的。牛首及背为盖,腹内盛酒。颈部为流。此牛的头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此觥的造型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艺设计思想。

 

青铜器:觥

10、【兽面纹觥】朝代:商代    馆藏:故宫博物院

    通高15cm,宽20cm,重0.72kg。兕觥失盖,椭圆形体,口上有流,鋬上铸一兽首,高圈足。流、腹、足上起扉棱。通体以雷纹为地纹,饰兽面纹和夔纹。此兕觥纹饰华丽,工艺精美,属难得之佳作。
  

青铜器:觥

11、【长子口簋形觥】朝代:西周    馆藏:河南博物院
    1997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长子口墓出土。该觥分盖、器两部分。盖身呈圆形,觥盖前端为一昂首而出的兽首,后端呈宽扁尾上翘,中置半环形钮。盖沿内折,伸出子口,套合于器口。器宽短流,侈口圆唇,微束颈,圆鼓腹,圜底,圈足外撇,足底加厚。与龙尾对应的腹部置半环形兽首鋬,下有长方形垂珥。器底内壁有铭文“长子口”3字。这种簋形觥极为罕见。整器装饰手法纯熟灵巧,是西周早期较为独特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