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富祥:商先与东夷的关系

 昵称30459389 2016-04-16
摘要 商族与东夷关系极为密切,其本身就是东夷族的一支,与传说中的东夷的一些部落有近亲关系,故其主要同盟力量在东方。只是到了夏代,商部族的华夏化程度日深,其与“九夷”发生差别。夏王朝对东夷失控的同时,商王朝得以兴起。商由东向西灭夏后,东夷也逐渐西迁,以后又回迁东方。 

  上古东夷集群的分布范围很广。夏、商以前,其核心分布区域大致与考古学上的大汶口—山东龙山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相吻合,包括今山东省全境、河北省南端、河南省东部、安徽省东北角及江苏省淮河以北的地区。夏、商以来,这一地区自泰山以西的部分逐渐随着华夏民族的融合而化入中原文化区,而古文献所见“东夷”概念的实指地域范围乃渐次向东推移,于是有大率用以指称泰沂山区以东土著夷人部落或小方国的“九夷”之名出现。本文综述商先与东夷的关系,兼及商汤灭夏与东夷西迁的史实,着眼于广义的“东夷” 概念,而于“九夷”地区仍基本限定在北起泰沂山区、南至徐淮一带的轴线以东。文中所涉及的学者研究成果,仅择要作注,恕不一一列出。 

  一、商部族源出东夷商部族原为东夷族的一支,在今大致已为学者共识。

  直接证明这一点的是它的燕图腾标志,因为燕(玄鸟)及由燕神化而生成的凤本为普遍信奉鸟图腾的古夷人部落氏族的最高图腾。《诗·商颂·玄鸟》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谓帝喾次妃简狄取吞玄鸟遗卵而生契,这些都是商部族图腾祖先崇拜的孑遗。唯是后来典籍记此而愈益润色之,反而流失本真。郭沫若曾释玄鸟之“玄”为神玄,以为玄鸟即凤,而主张不论燕也好、凤也好,神话中的“鸟”都是《水浒传》里李逵口头上的“鸟”1 。其实远古初民的生育信仰质朴无华,尚不知从男女之大欲的性生活中去推求(这也许是由 
  于那时的性生活还毫无神秘感的缘故),于是近诸取身与物,习惯地归之于部族图腾的感应,以为人类自身的生产也不过是鸟类卵生之类方式的另一种变化。《诗·商颂·长发》又谓“帝立子生商”,可能与商人将图腾祖先抽象为“上帝”有关,然由此判定商先的族属却有相当的可靠性。近世学者大都认为,人类祖先崇拜是由图腾祖先崇拜发展、过渡而来的,图腾祖先相同的氏族,其族源也应相同。以此言之,商部族源出东夷几乎无须证明。传世商代铜器中有一件方,器口内铭有“玄鸟妇”3字,知燕图腾感生神话在商代早已流行。 
  传说商部族的本支出于东夷高辛氏或有虞氏,是帝喾或帝舜的后裔,故《礼记·祭法》说“殷人喾而郊冥”(冥当即玄冥即颛顼),《国语·鲁语》说“殷人舜而祖契”。而古籍中有关帝喾、帝舜若帝俊的记载多相牵连混淆,学者又多以为与卜辞中所见的“高祖(夔)”共4名并指一人。“”字原像摹画某种动物之形,王国维初释“”(或以为鸟头人形),后参考《说文》改释“”(以为指一种“母猴似人”的兽)。郭沫若认为当以释“”为是,理由是:“音与喾同部,故音变而为帝喾若帝。
  之古文与字相近,故形误而为若逡,更演化而为帝俊若帝舜。由此等文字上及传说上之演变,帝俊与帝喾固是一人,即帝舜与帝喾亦同是一人也”2。王、郭二家所考几成定论,然是否诸名为一人,似仍不能令人无疑问。据我们所理解的东夷部落变迁史,帝喾部的兴起应上与颛顼部甚相接近;就是说,颛顼、帝喾为部落大联盟首领应是前后相承的,要较舜的时代为早。即使按《史记·五帝本纪》皆追本于黄帝的错误说法,颛顼为黄帝三世孙,帝喾为四世孙,而舜为九世孙,喾与舜之间也相差好几代。甲骨文中所称的“高祖”,无疑是商人所祀的远祖之一。但卜辞“”字实有两种用法:称“高祖”者,与“高祖亥”(王亥)、“高祖乙”(或汤)乃仅见之辞,是为商人先祖;至于“年于”、“燔于”、“年于岳、河、”等,皆是祠山川风雨之辞,“”当是地名,并且很可能是指夔方国(后世归国的前身)。这后一种用法也见于商代金文,《小臣尊》铭文中的“夔”字即用作地名。所以我们认为,喾与舜本非一人,只是由于后人不太明了商人的祭祀制度,遂致在理解上发生紊乱。归结起来可以这样说: 
  第一,卜辞中的“高祖”,应指帝喾。帝喾部最嫡系的后裔是后来为舜乐正的夔,亦即夔龙氏,是以夔龙为图腾的氏族(入居中原后由夔兽图腾或鸟图腾混合了龙图腾)。其氏族名称本写作“”,喾、都是后起字;“高辛氏”之名也是后起的,因商人祭祀“高祖”常在辛日,故以为号。乐正夔为夔国的始祖,故又称后夔,与“高祖夔”不能混同。 
  第二,有虞氏可能源出于颛顼高阳氏,与高辛氏(以及夔龙氏)本为近亲氏族;但它更有可能是从高辛氏直接分化出来的一系。后来这一系势力大盛,以舜为首领,继尧(黄帝部后裔)之后上升到部落盟主的地位。由于是个大部落,其部族图腾也是多样的。既有驺虞兽和象(传说舜弟为象),也有鸟(俊鸟)。舜当出于以鸟为图腾的一支,因袭了东夷风俗,故甲文“”字像鸟头人形,典籍亦称舜为“东夷之人”。舜的后裔当称俊鸟氏,自应“俊”,从而生出“帝俊”之名,又转为“帝舜”。古籍中的“帝俊”,有的可能是指舜,而大部分当是指他的后人;这和“夔”有的是指帝喾,有的是指帝喾后人,属于同样的情形。据我们考求,“夔”与“”的初文亦不是一字。“夔”实际不是所谓“独脚兽”的写生,而是像擅长跳独脚舞的演员或教官之形,故相传为“夔一足”。“”则应像擅长跳两足相背的双脚舞的演员或教官之形(甲文“”作一只大脚者可能已是省形),故字又作“逡”,即盘桓容与、逡巡进退之意。这种两足向外叉开乃至摆成一条直线的舞姿,虽与独脚舞不同,而均属特征鲜明的难能舞姿无疑。“夔”的舞蹈扮相是兽,“”的舞蹈扮相是鸟,扮相虽异,实际都是大巫兼舞蹈行家。“舜”字古文是由“”字分化而来的,其下部仍为两足相背之形,上部当是舞具的讹变而兼作声符。“巫”、“无”、“舞”本是同源或同字,“ 舞”字加两足相背后的“舛”属繁化;反之,若两足相向,则称“交趾”,是南方的一种原始巫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