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住宅中的窗户

 高山仙人掌 2016-04-17

唐代住宅中的窗户

tuny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888696613

2011年国庆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李白那个时代,能在床上看见月亮吗?窗前的月光又是和地上的霜一样吗?这是少年时代我就产生过的问题。

 

    唐代的住房,现在已看不到遗存的实物了,我们只能从古代文献中去寻找线索。

 

    南朝刘宋时的崔凯在《丧服节》中说:“卿大夫为夏屋,隔半以北为正室,”“以南为堂。”堂是主人办公和接待宾客的的地方,一般堂的前部是敞开的,意味着主人的人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室是主人及家属居住和活动的地方,一般室是封闭的,开有门窗,供人出入和通风换气。平民大众和中下级官员的住宅就简陋一些;西晋名士山涛,死时只有“旧第屋十间,子孙不相容,帝为之立室”。可能是堂室不分,以能容身住人为主吧,还是皇帝为他建了居室。东晋时只身一人就为元帝平定了吴人内乱的周莚,初“于姑孰立屋五间”。曾任晋陵太守的吴隐之,“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拜度支尚书、太常后,仍“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

 

    到了唐代,虽按制度,王公及三品以上官员,堂可为面阔五间,进深九架,歇山屋顶。六品以下官员,堂为三间五架,庶民为三间四架。但在唐初,贞观十六年,魏征卧病时,“因宅内无堂,太宗命缀小殿之才以构之,五日而成。”也是皇帝为他建了堂屋。贞元十九年,白居易为校书郎,租用住宅为“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居住条件都较为简单,堂室不分。北方住宅大多为夯土垣墙,木屋架上复以茅草,复瓦的住宅,则是有钱的富有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八月秋风高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应当是当时社会,现实住房状况的真实写照。江南则多用茅草竹苇为屋;元和十二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庐山建草堂;“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幕窗用纸,竹帘紵帏,率是称焉。”草堂三间,中间前簷敞开,用两柱,两边间隔为室,室前后簷都开窗,窗下墙为编竹抹泥,窗用纸糊,窗外种竹。简陋而富有诗情画意。当时富贵豪宅也有,“每构一堂,费逾千万计”,那只能是像虢国夫人,杨氏兄妹等少数权贵所能为。

 

    一般庶民的住房虽然很简陋,但是窗户都必须开设,因为古代的窗户和烟囱一样,都是为了通风用的;“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这是《说文解字》的解说。在墙上的窗户很小,因为主要只用于通风换气,按礼仪制度要求,室内采光又不可过于明亮。《淮南子说山训》说“受光于牖,照北壁。受光于户,照室中无遗物”。(单扇为户,双扇为门)。又说“十牖毕开,不若一户之明。”可见古代的窗户很小,不到户的十分之一。房子也小,从南边窗户进来的光线,直接就照到了北墙上。

 

    魏晋以后玄风盛行,人们为了缓解精神上的压力,改变此前在居室中,被封闭压抑的状态,窗户也开始被用作主要为采光观景,面积大增。谢灵运就在《山居赋》中有;“开窗对山,仰眺曾峰,俯镜浚壑。”“还顾西馆,望对窗户”。窗户开始成为开阔视野,与自然外界和谐相处,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梁代庾肩吾也有“春牖对芳洲,珠帘新上钩”的诗句,窗牖帘幙与室外的景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很有诗意。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就是受了他们的影响而构建的吧。

 

    古代的窗户是什么样的?象征房屋建筑形象的、西周早期出土铜器,兽足方鬲的正面就是一双扇版门,其余三面中部开矩形之窗,棂格为十字形状。属西周中晚期的、现藏于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的季贞鬲,故宫博物院藏的刖人鬲,陕西扶风县白庄出土的刖刑奴隶守门鬲等,都是相同类型具有门窗的青铜器物。安徽天长县6号汉墓的木椁,也辟有象征性的双扇版门,棂格为斜方格形的窗户。汉代的窗户除棂格为斜方格形外,还有方格形、直棂、卧棂、锁纹等多种形式,但以直棂窗最为简单,也最为常见。

 

    到了唐代,老百姓用的窗户还是通行的直棂窗,一般棂木条为单排,则为固定不可开闭,但可挂帘或糊以纸成半透明状。白居易住宅中的“幕窗用纸”,就是这种直棂窗。

 

    唐代建筑中的这种直棂窗实物,可见于山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正面两侧的矮墙上,敦煌莫高窟第444窟的窟檐,也是这种直棂窗。除了用纸糊窗以外,也有“俱钉明瓦”的记载,但是“明瓦”不是像现代玻璃那样的“瓦”,只是一种半透明的蛎蚌片,由人工磨制而成,透光率远不及现代的玻璃。按照营造法式规定;窗棂木宽二寸,厚七分,两棂之间间隔宽一寸,这样,直棂窗的透光率,最多只能达到三分之一。减小棂木宽度,虽可增加透光率,但是太窄,就不好糊窗户纸了。

 

    可开启的直棂窗应为两排;如使前后两排棂木位置相重或相错时,直棂窗则成开启或关闭状态。可以开启关闭的直棂窗户,工艺较为复杂,可能只在皇宫中才有采用;《宋书》卷四十一后妃列传,有“沈美人者,太祖所幸也。尝以非罪见责,应赐死。从后(袁皇后卒于元嘉十七年440年)昔所往徽音殿前度。此殿有五间,自后崩后常闭。美人至殿前,流涕大言曰;"今日无罪就死,先后若有灵,当知之!"殿诸窗户应声豁然开。职掌速曰太祖,太祖惊往视之,美人乃得释。”按此记载,此窗应是双排可开启的,是有人为之鸣不平,而不是什麽天意。

 

    在汉代出土的陶楼明器中,也出现过支窗的形式,但为数很少。唐代仍以直棂窗最为流行。带勾阑的活动窗户,是到了宋代才流行起来;有的窗户下部还设有矮版墙,其上覆木板为椅,外侧置围栏,支起活动窗户以后,凭栏远眺,群山尽收眼底。像门那样的双开或单开扇形窗户,由于下部转轴的支撑构件的材质和结构较为复杂,那是宋代以后才有的事。

 

    可以说李白那个时代,在室内能看得到的月光,只能是从糊窗纸上投射进来的朦胧的月光。最多也只能是黑白相间的,像斑马纹状的月光。“明月光”和“地上霜”的感觉,在当时室内是绝对不可能有的,只可能在空旷的室外,才有可能找得到那种“地上霜”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