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揭秘——醋蛾子、海月形成的细菌纤维素膜

 我要摘它 2016-04-19
2011-03-10
  醋蛾子、醋鳗(海月)叫膜醋酸菌是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大小约0.6×2~3微米,能形成链并互相连结成膜,其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故形成的膜具有一定的韧性。我国民间酿醋用的“醋蛾子”,'海月'主要说的是这种醋酸菌。


  X

  图一


  图二


  图三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图四

  笔者经常在实验室用放大镜观察有幼龄细胞醋蛾子、醋鳗(海月)的发酵醋液(图一),可以看到游弋的醋鳗其结构简单,体为椭圆形,尾为斜端,扁看相似“鳗鱼”,其皮肤光滑,柔若无骨,行动可前可退,先成S形、再伸直向表面运动,以呼吸空气。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是附在发酵醋塔内的柞木碳(图三),塔底篦通风孔等处氧化表面较多,大量醋鳗(海月)积聚在一起,长大后形成如“海月水母”“小海蛰”模样的柔软体,但柔软凝聚体甚牢固,用手拽有弹性,不易分离。不按生产塔醋工艺操作,繁殖很快,其入侵途径很广,发现食醋、果醋、红茶菌等都有它的身影,研究者发现主要是木醋杆菌(A.xylinum),影响环境卫生和酿醋出品率。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国内报道不多,科研学者称为细菌纤维素膜(图四),2003年丹东酿造厂塔醋用冰醋酸分散法进行杀灭解决,现在研究用酸性纤维素酶等技术抑制,细菌纤维素的商业用途很广。

  照片(中图)上是二ОО八年六月中旬,丹东酿造厂塔醋设备动迁至丹东市蛤蟆塘镇黑沟村乡偏坎村。一天上午扒炭塔从塔醋假底处内取出一小片醋鳗(海月)带有醋线虫(图二),经考证是木醋杆菌化能异养的结果。下午傍下班发现有醋蝇出现,其产生的机理研究也正在探讨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