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诗人为啥流行到四川

 等待MYLOVE 2016-04-19

本音频由《看历史》杂志与成都故事广播FM88.2联合制作

摘要

安史之乱以后,巴蜀地区成为几位唐朝皇帝的避乱之所: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奔蜀;兴元元年,唐德宗避李希烈、朱泚之乱,奔避汉中,并且准备向西到成都,被朝臣劝阻了;广明元年,唐僖宗避黄巢之乱,幸蜀至成都;由此可见,巴蜀地区实为关系到大唐帝国安危存亡的战略大后方。

帝王、百官、文士、流民,各色人等不避蜀道之难,把这里当做乐土,跋山涉水,进入蜀中。

隋唐易代的时候,中原地区兵连祸结,干戈云扰。因为地理的险阻,巴蜀地区得以远离战乱,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故而北方移民大规模迁徙入蜀,由此形成唐代历史上第一次移民入蜀的高潮。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著名历史人物的身影。如高僧道基,避乱入蜀,在巴蜀地区弘扬大乘。武德元年,当时年仅十九岁的玄奘自长安出发,经子午谷翻越秦岭,抵达成都,师从道基学佛。

贞观元年,渤海人高士廉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镇蜀期间,教化蜀人,诱导民风,又在公务之暇召集成都地区的文人士子,讲论经史,复兴学校,他的这一番作为,后人多以其与汉代的文翁化蜀相提并论。

所谓唐代诗人皆入蜀,当然多少有些夸张,但是唐代最重要的诗人都有入蜀的经历,而且往往在蜀地其诗歌创作就登峰造极,却是历史的事实,所以韩愈有“蜀雄李杜拔”的说法。

现在所能考知的唐代入蜀诗人,最早在唐高宗年间,那时诗坛俊彦如雨后春笋,纷纷崭露头角,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以及杜审言(杜甫祖父)、刘希夷、沈佺期等著名诗人都有过入蜀的经历。

其中王勃和骆宾王在蜀的时间都在两年以上,王勃的全部两百多篇诗文,有近六十篇作于蜀中;卢照邻在蜀期间虽然只留下四十多篇作品,但却占其全部诗文数量的三成。

四杰居蜀时,行踪遍及广元、阆中、绵阳、三台、德阳、成都等地,随处与宴唱和,广泛结交文士,这对寂寞萧条了数百年的巴蜀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诗作迅速传播,在前无诗歌传统的巴蜀地区,第一次播下了诗歌的种子。

且听且评论。本周最佳评论得赠书《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