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三万里》外,彭州刺史高适,任上最开心的事是→

 李子木本 2023-07-23 发布于四川

图片




这个暑期档,《长安三万里》火了。该片自7月8日全国上映以来,累计票房已突破8亿元。《长安三万里》以李白与高适的故事为线索,展现了大唐的诗歌与历史。

图片

《长安三万里》

不少人在观看影片时,会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高适而感动。高适(约700—765),字达夫,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唐朝边塞诗人……

图片

《长安三万里》中的高适

高适虽出身官宦世家,却因家道败落、家境贫寒,靠躬耕田垄过活。一直以来,高适以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为己任。

与《长安三万里》中的故事一致,高适曾于20岁到长安,却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机会,但没有找到出路。此后,高适在梁宋一代度过十余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

图片

《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与高适

天宝三载(744年),在李白弃官的这一年,44岁的李白在洛阳和汴州一带遇见了33岁的杜甫。几个月后,李杜相约在梁、宋一带见面,寓居于此的高适便成为李白、杜甫再次相遇的见证人。与杜甫相比,高适与李白年龄相仿,性情相投,都喜欢舞文弄剑,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三位大诗人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一起作诗,一起吟诗,一起打猎,一起梁园访古,一起纵酒高歌,一起郁郁不得志,食则同羹,寝则同席。

杜甫日后作《遣怀》一诗回忆往事: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两个多月后,三人依依惜别、各奔东西。此后数年间,虽然天各一方,但三人间有书信往来,交流诗文,互相激励。

任彭州刺史,“他乡遇故知”

759年,安史之乱的第四年,“蜀中乱”,高适任职彭州刺史 (今成都彭州) ,第二次入蜀。这次入蜀,时间长达5年,在此期间,高适曾两次平息蜀乱。

图片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高适在洛阳,当时唐军九节度在相州被安史乱军击溃,郭子仪朔方兵断河阳桥,保东都洛阳。据《资治通鉴》载,当时“东京士民惊骇,散奔山谷,留守崔园、河南尹苏震等官吏南奔襄、邓(襄阳、邓州)。诸节度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高适正是这时离开洛阳,随着这股逃难的人流向西奔走,他由宛叶入武关,再经商洛至长安。

图片

到长安后,他被任命为彭州刺史,于是马上带领随从,昼夜兼程,南下上任,途中还受过乱兵的劫夺。到任彭州后,高适写了《谢上彭州刺史表》,说:“伏奉圣恩,授臣彭州刺史,宠光自天,喜惧交集……臣以今月七日到所部上讫,宣布德音,草木增气,敷陈睿泽,黎庶昭苏。”可见到彭州以后是顺利上任的,当地并没有发生战争,除了处理狱讼和清理赋税而外,一切都基本按部就班。

图片

《长安三万里》中的童年杜甫和青年高适

高适到彭州半年后,杜甫一家老小也流寓到成都西郊的一个古庙。高适一听到消息就立即写诗去打听情况,兼表慰问,杜甫接到诗后也非常高兴,立即回诗相答。

高适
曾任彭州刺史

图片

“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草玄今已毕,此外复何言?”(《赠杜二拾遗》)

图片

杜甫
诗圣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赠》)

就连杜甫生活困难时也曾直接向高适呼救,他在《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中写道:“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这两首诗桴鼓相应,珠联璧合,成为诗坛千古传诵的作品。高适同时给了杜甫以经济上的及时而重要的支持,使杜甫在浣花溪边修建了茅屋,搬出古庙,有了安居之所。

“边塞诗人”高适的彭州诗歌

随后,高适转任蜀州刺史,他在彭州只生活了不到一年半时间。然而,据刘开扬先生《高适诗集编年笺注》载,高适在彭州的诗作一共有六首,即《赴彭州山行之作》《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赠杜二拾遗》《寄宿田家》《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图片

这里面,很重要的是《酬裴员外以诗代书》,此为高适的第一首长诗,诗体是五言排律,洋洋九十四句,四百七十字,以“诗史”之笔回忆了自己崎岖坎坷的一生,可谓痛定思痛,感慨万千,是我们了解高适生平和唐代政治军事情况的重要作品,可以和杜甫的自传体长诗《壮游》相媲美。此外,他的另一首五言排律《赴彭州山行之作》也是脍炙人口的诗歌:

赴彭州山行之作

唐·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这是他在赴任彭州途中所作。诗歌借景抒情,本想以悦目之景,排遣远离京城之愁,好像有自我宽解的意思,然而终因彭州美景自赏,又生孤独之感。这虽是一首小诗,意思却可谓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见出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匠心。

图片

诗中的美景,在层峦叠翠的大背景中,有盈耳的鸟声,有秀色可餐的茂密森林,有轻萝和怪石的掩映,还有一路看不尽的各种山花,这真如一幅构图雄秀而又清气四溢的山水风景画,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愉快感。

图片

高适在彭州所写的其它诗歌中,凡涉及当地风光的莫不如此,这决不是一时的偶然,而是彭州雄奇秀美的山水给他的诗歌注入了新的元素。

彭州,一座诗意绵亘的城市

正如《长安三万里》所述,诗在,长安就会在。诗在,这些千古流传的情谊就会在;诗在,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就会在!我们轻声诵读的一联诗句,或许便是他们波澜壮阔一生的投影。

图片

“天下诗人皆入蜀”,彭州这座由诗歌写就的城市,从古至今便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的到来,仕途上的不得志,难免让人心生愤懑。但来到彭州后,彭州的山山水水治愈了他们,让他们平复了心情,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他们在这里留下了大量千古传颂的诗篇,而那些出口成诵的名句,便一一汇聚成了这座城市的诗意灵魂。

图片

都说“彭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许多诗人将这里视作他的第二故乡,一生写给了彭州许多的“情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人们与彭州的不解之缘……

《观内怀仙》

唐·王勃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图片

王勃很喜爱穿梭于彭州的山水间,并多次诗赋彭州,表达他对彭州山水的眷恋之情。《观内怀仙》是王勃在游玩葛仙山时,被彭州秀美的风光所深深吸引后而创作。

《人日寄杜拾遗》

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图片

高适,56岁时出任彭州刺史,在彭州期间,他和杜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高适得知杜甫来到成都时,还从彭州寄诗问候,且邀请杜甫来彭州游玩,寄情于山水放松心情。

《花底》

唐·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图片

杜甫在川的生活虽然不宽裕,但是自有一种闲适在诗里流露。他在成都生活了多年,访遍各地美景、赏过无数名花,但却独爱彭州牡丹。他经常到彭州邀约好友高适一起去赏牡丹,并以此诗吟咏彭州的牡丹,可见杜甫在彭州的“风花雪月”里是多么地愉快!

《天彭牡丹谱》

宋·陆游

天彭,号小西京。

以其俗好置牡丹,有京洛之遗风。

《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

宋·陆游

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

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看。

图片

南宋诗人陆游曾任蜀州通判,寓居蜀地多年,因为痴迷彭州牡丹,一有时间就会前往彭州赏花,他对彭州牡丹大加赞赏,赋予了彭州牡丹与洛阳牡丹同等的地位!

《彭州歌二首》

宋·汪元量

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

尚有遗儒头雪白,见人犹自问诗书。

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洛阳。

自笑我来逢八月,手攀枯干举清觞。

图片

汪元量是宋末元初著名的琴师,又是诗人、词人,既是音乐演奏艺术家,又是文学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他曾经两次到过彭州,留下了值得珍视的诗篇,他称彭州是“小成都”“城市繁华”“小洛阳”,可见他在彭州游山玩水时,对彭州的美丽风光评价之高!

从古至今

文人骚客们

也许在品一壶酒

赏一轮月的间隙

就能随口吟诵出一首美诗

为彭州这座城

留下专属的墨迹

让彭州源源不断地享受着

来自诗人们的“爱意”

无论过去了多少年

彭州都是诗人眼中的“诗意栖息地”




期数:2793

文:成都方志 史志彭州 品鉴彭州 网络

图:品鉴彭州 张勇 刘海清 冮志秀 网络

编辑:龙洋 责编:梁丹 审核:马山山 叶韬

★转载请标明来源,版权保护离不开你我的参与!

有一种美好生活,叫彭州!

图片
图片
图片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