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务驱动 作文如何拿高分? (欧阳国胜)

 红瓦屋图书馆 2016-04-20


    “任务驱动型作文”自高考标题作文(1977-1997年)、话题作文(1998-2005年)、材料作文(2006-2014年)后在2015年全国高考中悄然兴起,很快成为2016年以来学界的一个高频热词,研究也迅速升温。但有不少研究剑走偏锋,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考生与家长。

    那么,高三学子如何才能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今天,我们邀请厦门外国语学校欧阳国胜老师来做指导。他说,识别“雷区”,着意内涵解读,才能在考场中规避低分作文,实现高分突破。
    欧阳国胜 厦门外国语学校语文高级教师,厦门市第五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首届班主任技能大赛一等奖、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
    在《南方周末》发表《高考评卷岂能草菅人命》评论,被各大媒体速转,对上海市高考评卷实行“准入制”起到推动作用。

作文转向   引导学生回归真实交际生活


    事实上,国家层面的一次高考历史性的作文方向改革,一定有着内在的深刻追求: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转向不仅仅是“防止套作、宿构”,而是引导学生回归真实的交际生活。在价值导向方面引导学生尊重他论、文明交流,并由封闭性的私域说理或强说强辩走向公众说理与公共文明。公众说理所需要的公共理性与文明情怀关乎公民美德与思维公正,因而,国家推行新型作文旨在立德树人,提升国民素养。
    欧阳国胜老师介绍,“任务驱动型作文”缘起于英美等国的日常教学。“任务型教学”的全称为“任务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最早由维果茨基提出。它重在给出一个带有争议性或可讨论性的问题,可能有多个结果,让学生通过协商或讨论的方式做出一个决定或选择一种结果,重在充分交换意见,不必达成一致,但须充分论述。
    欧阳国胜老师说,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学生则需设想交流的对象,然后文明交流,而非自说自话封闭说理。所以,作文时要有明确的对象意识,要呼应他说,尊重别论。这是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最起码的知识储备。

质检反思   考生“踩雷”未审清材料内涵


    在上述知识储备下,我们来分析颇受赞誉的2016年4月福建省质检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也要求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文明交流。这则材料取自于一位名人曾用过的一栋教学楼遭校方拆除的真实事件,但命题者睿智地加以了改造,以更适合考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辨析讨论。
    对当下考生而言,目前要注意两个方面:规避低分与高分突破。要规避低分就得先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必不可踩的“写作雷区”,本次集中体现出如下四个“雷区”:
    一是内涵的浅表化。考生对校园老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内涵挖掘不到位,这在很大层面上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层次,内容的浅表化无法走向表意的深刻。
    二是主旨攀附化。考生对校园老建筑存留原因的分析,过多地扯附于传统文化,并转向对传统文化的过多论述,而忽略了对老建筑去留问题本身的多维度探讨。
    三是未按材料要求与任务指令写作。考生擅自改动材料所包含的“特殊性”、“教学楼”等重要概念,如把“教学楼”替换为“学校”等。此外,任务指向是以当下现实的第一人称形式写作,而有考生改变了这一任务,把写信人定为20年后的自己,或是以一个学生母亲的身份等。还有呈现对象错误,如《给拆迁办的一封信》的呈现方式为拆迁办,这是不切合材料、不符合任务指令的。
    四是因交流感与对象意识淡漠而造成“钢性说理有余,绵性入情不够”的现象。书信体应是一种实际运用的情理兼具的特殊文体,要求有较强的对话意识,即写作时话语指向的对象应该具体清晰,而较多文章依然停留在旧式议论文的单向说理向度,入理的同时未能入情。
    出现“踩雷”现象,很可能是基于未审清材料内涵及任务指令。所以,高分突破的首要路径就是审清任务要求,着意内涵解读。
高分突破 立足矛盾关系着意内涵解读
    对于一则材料,考生需首先明确“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是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前提。“内容”指向事件,“含意”指向事件所体现的旨意。本则材料“内容”是“校园老建筑是否应拆除”。当命题材料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时,考生要能从材料中发现矛盾对立点,提炼矛盾对应关系。
    如2015年全国I卷就可提炼出“传统伦理与现代理性”、“生命意识和法律意识”、“情与理”、“情与法”、“法与理”等之间的矛盾关系。
    “是否拆楼”这则材料提供了两难处境:从理想角度看,学校追求“发展”立足“现代化”建设,事关学校发展大计,拆楼似乎无可厚非,但确要拆除,校方又可能背负破坏人文环境的指责;如果保留,又要受制于“用地所限”的现实制约。所以,拆除,感情上难以接受;保留,学校发展深受影响。
    由此找到矛盾的两个对立点,并提炼出一组矛盾对应关系,这样便可拟出材料“含意”:“校园人文建筑与学校现代发展的冲突”。而矛盾对应关系的发现有赖于关键概念,所以,寻找概念间的关系是发现矛盾关系的较好路径。
    材料中“矮小、简陋、老旧”等概念表明教学楼的现状并非危楼,只是不再适合作为教学场所而已,但可以通过修缮改造进行再利用。材料借助“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等修饰语表明了旧建筑的“特殊性”,对“特殊性”即对“老建筑”内涵挖掘的深浅就决定了作文思想的深浅。
    除命题者提供的解读方式外,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解读“老建筑”的内涵:“老建筑已非普通教学楼,它积淀着无数学子的集体记忆,是师生情感的纽带,是唤醒记忆的催化媒介。是历史与人文情愫的校园文化符号,是凝固的音乐,是活的标本。是具有永久的激励教育、启迪与怀旧意义的精神高地与文化食粮。”这样的概念厘定就避免了写作的浅表化。“立足矛盾关系,着意内涵解读”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突破、获取高分的有效路径。
导报记者 魏文 梁张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