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打建国起,巴基斯坦政坛就长期动荡。经济方面,巴基斯坦工业发展极端落后,古老的旧式农业跟落后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高达70%,文明发展水平不高;政治方面,主张西式民选制度的文官,与崇尚威权专制的军人们常年争斗,以至军事政变在这个国家隔三岔五发生。除开政坛内争斗,巴基斯坦与印度的世代积怨,塔利班恐怖分子的叛乱,也同样让巴国深受其害。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麻烦,让这个从印度文明体系中脱离而来的伊斯兰国家,一直深陷困境。 为何巴基斯坦会沦落至此?要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我们要从水说起。 ![]()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元素。没有水,人类一切活动都无从谈起。 当然,巴基斯坦倒不是极端缺水之国。在之前的《地缘政治15:巴基斯坦为何会跟中国成为朋友》一文中,云石君就巴基斯坦的地缘条件展开过分析: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印度河自北向南,提供了大量的地表淡水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绚烂璀璨的古印度文明。一直到现在,印度河流仍旧是巴基斯坦的本部核心地区。 印度河全年的径流量大概为2000亿立方,虽然跟亚马逊、长江相比差距尚远(长江年径流量大概为1万亿立方),但总体而言也还算可以的了——像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年径流量才只有700亿立方米不到。 只不过,虽然有印度河的滋润,巴基斯坦的气候条件也着实太不给力了点。巴国绝大部分领土都干旱少于,即便是印度河流域这个核心区,年均降水量也仅有不过300毫米,而其它边缘地区如俾路支高原、塔尔沙漠等,甚至连可怜的100毫米都无法达到。 300毫米是个啥概念?关于这一点,可以黄土高原来比对。这个在中国名声远播的缺水地带,年均降水量差不多都处在400-600毫米之间。 降雨量的不足,对巴基斯坦的发展构成严重制约。 要是还在古代,这倒还还说。毕竟古代人口总量不高,所以即便降雨少点,但有印度河在,也够当时百姓引流灌溉之用。 但工业时代来临后,这种人与水资源的平衡被打破。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用水量远超传统农业。再加上现代医学的发生,使人类出生率提高、死亡率降低,何况伊斯兰教在文化上提倡多生多育,这一连环的因素,后果就是巴基斯坦的人口数量急剧攀升——到今天,这个占地80万平方公里,且国土多为山地、荒漠的国度,人口总量依然逾两亿! 要满足两亿人的生产生活所需,仅靠印度河当然是不可能够的。而巴基斯坦又不能像沙特那样,靠卖油维生,这就意味着,巴国的发展动能严重不够。 而地缘政治矛盾更加剧了巴国的窘迫。印巴矛盾早已世所共知。而除了印度,伊朗跟阿富汗这两个伊斯兰邻国,也让巴基斯坦十分恼火——巴基斯坦尊奉逊尼派,而伊朗却是什叶派宗主,两大教派有千年世仇;此外,伊朗跟巴基斯坦还就俾路支高原的领土划分发生争议;至于塔利班,虽然在阿富汗的政权已被铲除,依然有残余势力盘踞在巴国北方边境地区,并长期制造恐怖事件。这一连串问题,对巴国构成严重制约。 巴基斯坦的基本面本来就不怎么样,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又十分之差,想在这样的处境下壮大国力当然是困难重重。而经济和安全的双重困境,又对巴基斯坦的政治稳定形成倒逼。 巴基斯坦本为英属印度之一部,建国后便效法英国,建立西式民主制度。政府首脑通过选举产生,文官政府主导国家大政。只不过,印巴冲突的产生和愈演愈烈,使得这套政体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有关印巴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云石君在之前的《地缘政治15:中巴为什么会成为铁杆朋友》一文中已有分析,此处不加累述。而印巴间的国家对抗,对巴基斯坦的西式民主政治结构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 这是为何? 首先,印巴的长期对抗,对两国两国都是一种难以承受之负担。可是印度不管怎么样,也是次大陆主体板块的拥有者,底子相对丰厚;而巴基斯坦就差得多。 要想在军事上跟印度分庭抗礼,巴基斯坦政府需要从国内搜集大量资源。但是巴基斯坦家底比印度差的远,所以要确保印巴之间的战略平衡,巴基斯坦对国民的盘剥程度,必须要高过印度许多。当这种剥削达到横征暴敛的程度时,国民的怨愤是可想而知的。 这样巴基斯坦的文官政府就挠头了:作为政府,它当然要保障这个国家的安全——因此军事投入只能增不能减;可是,民主体制下,谁上位是由选民决定,你在国内大搞征集,不管有多少大而化之的理由,都肯定会激怒选民,最终在选战中惨遭失败。 这是西式民主的天然缺陷,而且,只要印巴冲突持续,就不可能解决。这样一来,巴基斯坦要保障国家安全,就必须抛弃民主体制,由军方接管政权。 军人专制的好处在于:首先,军政府靠的是枪杆子而不是选票,因此民众的情绪没有那么重要,如此一来,国家财富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被用于军事;而且有枪杆子做后盾,军政府也有更强的能力,来压制民众反抗。 基于这种逻辑,1958年,军方用军事政变推翻文官政府,自己接管政权执政。 这么来说,故事说到这里就完了。巴基斯坦从此该是由军人柄政。可是,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厉行威权的军人与鼓吹民主的文官却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轮番上台,让巴基斯坦的政局陷入周期性动荡。 这又是为什么? ![]() 这又得回归到经济层面来说。印巴争端的存在,迫使巴基斯坦军政府必须保持对国内民众的持续性盘剥,这自然会让民众的愤慨持续上升。这样一来,必须讨好选民的西式民主体制,和鼓吹民主的文人政客,就会越来越受民众欢迎。 军人专制再强势,但毕竟也是有限度的。当民众积怨累积到一定界限,军政府就再也撑不下去了,这时候民主文官就会东山再起。 可是,文官政府可能确实不敢赤裸裸的盘剥民众,但印度的压力却是它对付不了的。一旦对军事开支的削减达到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的程度后,文官政府也好日子也同样就到头了,军事上被印度压制的军人们会回过头来再次爆发政变,重夺政权以稳定军事资源投入。 任何政府想要统治稳固,既要尊重国民权益,又必须确保国家安全。可印巴持续对抗的存在,和巴基斯坦国力上的天然劣势,又决定了甭管谁掌权,都只能在这两者中选一。正是由于这种两难,导致巴基斯坦别无选择的的陷入文官与军人交替上台的死循环当中。 这当然不符合巴国的利益。可对此,它又无能为力。 不过,虽然巴基斯坦自己对此的确是束手无策。但随着中国国力大增和影响力的增长,巴基斯坦却从中发现了借中国的力量,解开这种两难死结的绝好机会。 巴基斯坦发现了什么良机?中国如何解开巴基斯坦的死结?云石君在下一节中继续解读。 注: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8章:喜欢地缘政治的读者,(长按可复制),收看全部云石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