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感智力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龙泉清溪 2016-04-20

情感智力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发布作者:我在线 发布时间:2008-01-02 浏览次数:2248 文章评论:0

    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界出现了一股对传统智力概念提出批评,并要用新的智力概念超越或取代它的思潮。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H.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1985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J.斯腾伯格提出了“三重智力”理论,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提出了情感智力理论。传统智力概念既然受到冲击和挑战,建立在传统智力概念基础上的创造学理论,其革新或重建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摆到我们的面前。
    一、情感智力不良是影响创新成功的直接原因
人类的心智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一道发展变化的,传统的智力理论,在构建方法上忽视了情感的存在,认为智力只是由思维、观察、记忆、想象、言语和操作技能等六种因素组成,其中思维是核心成份(请看传统的智力结构模型图一图1)。现在给它再加上一个情感圈,马上就可以看出这种结构模型的缺陷来(请看修改后的智力结构模型图一图2)。情感圈把思维、观察、记忆、想象、言语和操作技能等六种因素全部包容其中,六种因素不仅处于情感智力的孕育之下,而且受到情感智力水平的制约。由此可见在人类的心智活动中不只是有上述六种因素在起作用,同时还有情感在起作用。在研究人类的创新活动时,我们有必要考虑到客观存在的情感的起伏变化对人类心智活动的影响。情感不仅是人类心智活动的基本要素,还是人类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联系的闸门,忽略情感的作用而只考虑上述六种因素,就不可能研究清楚创造的真正源泉。


    什么是情感智力呢?按照塞拉维和梅耶自己修改后的观点,情感智力是指监控、感知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区别它们,并使用这些信息去指导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情商就是用来衡量一个人情感智力高低的一项指标,是相对于传统的智商而提出的情感智商的简称。尽管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创新本来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宝贵天性,但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来的杰出的创造性人物,毕竟还是少数。原因何在?这主要是因为个人创造力受到阻碍的缘故,而情感智力不良往往是其中影响创新成功的直接原因。情感智力是有组织的反应能力,它是回忆创新经验、感知创新信息、激发创新欲望和推动创新活动的原始动力。情商低劣,诸如过度的愤怒、紧张、不安、自卑或心烦意乱等等、都会程度不同地扰乱人的观察、记忆、思维、判断,甚至使人根本无法有效地接受或处理创新所需要的信息,此时的观察是粗糙片面的,记忆是零散杂乱的,思维是紊乱迟钝的,判断是仓促草率的。当人处于激烈情绪状态时,人甚至无法思考,或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以至常常作出与创新需要完全背道而驰的事来。其实,创造性人物与一般人的区别除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比一般人渊博以外,他们对创新的情感经验以及对信息的感受能力也比一般人深刻。而他们的思维过程与一般人却是一样的。他们在某方面是专家学者,大大地超过一般人,然而在其余方面就和一般人完全一样,甚至不如一般人,原因就在于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情感能力并不比一般人丰富。
    二、创新思维是情感智力与创新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以创新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和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并产生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也就是那种和别人观察同样的事物却能产生不同凡响的见解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的对立面主要是常规思维,反映在思维习惯上就是单一片面、机械刻板、思路固定;反映在思维结果上就是重复模仿、千篇一律、答案雷同。显然,常规思维走到极端必然是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导致看问题是“一管之窥”,做事情是“一定之规”,写文章说话是“鹦鹉学舌”,搞工作是“几十年一贯制”。这也正是情感智力麻木迟钝、消极浮躁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人类的情感是和心智同步成长、不可分割的。任何情感对创新思维都有独特的唤醒(激活)、导向和维持功能,只有孰优孰劣之分,没有有无之别;同时情感自身又有强弱变化的不同等级,从微弱到强烈,从缓慢到快速,从注意到拒绝,情感智力显然可以影响到精神活动的每一个心理层面,决定着整个创新思维水平的高低。
    在本世纪创造力的研究和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创造力就是发散思维”时期(本世纪50—60年代)、“计划与方案”时期(70一80年代)、“生态化时期(本世纪90年代)。因此,创新思维的研究和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们把创新思维看成是发散思维的同义语,第二阶段创新思维与批判思维的训练方案和平衡策略被大量开发出来,第三阶段人们越来越强调创新思维与在创新活动初始阶段的一些情境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现在,“创新思维并不仅仅产生于个人的头脑里,而是产生在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之中”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里,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感知媒价和原始动力就是情 感智力,情感智力正是产生创新思维的诸多变量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情感智力在创新活动中常常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1)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自身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之中辨认、评估和调整情绪状况的能力。
    (2)强化创新观念的组合、联想、类比、想象、推理、归纳等创造性思维方法所需要的情绪运用能力。   
    (3)化解创新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情绪,保持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兴奋状态的能力。
    (4)以开放的心态和亲合力,形成有效率的工作群体的合作能力。
    (5)勇于尝试和冒险,容忍和承受创新挫折与失败的能力。
    总之,情感智力反映个体围绕创新需要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是引导和促进个体的心智活动在多角度和突破性上进入一个新境界的力量源泉。
    由于传统的创造学理论忽视了情感智力对创新思维产生的关键作用,致使许多人对创新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灵感、顿悟、直觉、梦境等“高峰体验”现象,感到神秘莫测,不可理解。如果把创新思维看作是以吸纳思维对象的相关信息为基础,以强烈的情感动机,经过存疑、联想、假设、推理、顿悟等环节,发现解决有关问题的新方法,那么一旦明白了情绪不仅是一种变化的感受,更是一种流淌的智慧,在高昂热情的激励下,他们陶醉在创造未来的憧憬中,摆在他们面前的尚未完成的创造设想不再是毫无生气的死的原型,而是一团融入创新生命的火焰,形成创新思维的所谓“高峰体验”也就人人可以相求,不再那么不可思议了。
    三、情感智力在创新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张耀翔先生早在40年代就曾指出:“如将人类心理活动分成理智与情绪两大类,则应承认情绪对人生的影响更大,所以人人有研究的必要。” 情感智力对人生的影响表现在创造活动中,至少有信号、调节、动力、催化、参与、非理性、潜意识和整体把握等8种功能,非人类心理活动的其它成分所能替代:
    一是信号功能。情感智力不仅在体验方式表达出个体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需求,而且以表情和肢体动作方式构成人际之间的情感沟通与联结,这说明情感智力具有信号功能。在开发创造力的各种激励方法中,情绪信号和言语信号相结合输入交互作用信息,能够快速提高个体的创新思维水平,促进良好心境的有效形成。这是单靠言语信号所不能达到的。
    二是调节功能。情感智力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智力对创造过程或行为活动具有支配作用,指引和维持创造行为的方向。从快感度的品质来看,某些创造行为若能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会使人产生积极的模仿或反复进行下去的趋势,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则会使人改变行为的趋向。情感智力还能促使个体注意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自身的心理生理变化,来调节认知和行为,以适应新的情况。例如,良好的心境可以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发挥,人在良好的心境下,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信心,“思如泉诵”,记忆旺盛;而在不良的心境下,则容易导致“情令智昏”,聪明人干出傻事。同时,鼓励和挫折所引起的情感能力对创造行为的增力或减力效用,显然,也早已成为共识。
    三是动力功能。良好的情感智力对完善创造心理、构筑创新环境、沟通人际关系、保障信息通畅、维护创新氛围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创造性品格的形成。情感智力有等级之分,成熟的高级情感智力具有特有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在日常生活中,道德感  能使人自觉地把各种神圣观念诸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责任感、义务感、荣誊感、自尊心、事业心等等和创新活动结合起来;美感能增添创造美的情趣,使人精神振奋、积极乐观;理智感则能使人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不怕挫折、追求真理。实践证明,稳定而深厚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是人们探求知识、攀登科学高峰、塑造完美人格、开展创新活动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是催化功能。开展创新活动,尤其重视人、活动过程、环境因素和创造性产品之间的交互作用,已经成为当代开发创造力的热点所在。而情感智力正是孕育这种 “交互作用”的“催化剂”。由于情感智力是通过情绪过程的中介而介入创新活动的,人的情感借助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影响着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因而对各种创新要素的组合消化起着加速和催化的作用。经过以情促智,以情育智,以对现时的理论、观念的研究为对象,却又不受这些理论、观念所形成的因素思路、方法和框架的束缚,创新思维的展开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是参与功能。成功的创新活动是情感智力和理性思维共同参与的结果。一方面情绪信息进人思维过程,强化思维活动的指向性,使思维充满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思维活动进人情绪过程,控制情绪的变化强度,使情绪更加符合“理性化”。情感智力还能通过共鸣和移情作用影响记忆机制,决定联想过程的内容,表现出个体对各种创新信息的鉴别、筛选和扬弃,并在使用各种激励方法在开发创造力的群体实验中得到证明。
    六是非理性功能。情感智力的非理性功能,一般以自我知觉为核心,不用理性判断,不讲逻辑推理,情感联贯思想,全凭感觉所为,尤其是在面临着创新活动即将取得突破的“高峰体验“时,情绪趋向炽热兴奋,思维变得活跃鲜明,“情”助“思”势,“思”助“情”威,“情”醉“神”迷,如狂如痴。这时“思维跟着感觉走”,常能产生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渴求”,某种创新观念或百思不得解的构想突然在脑海中降临。在科学创造和文学艺术创作中,这方面的成功事例可谓是屡见不鲜。
    七是潜意识功能。现代心理学实验表明,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当人处于潜意识状态中,常借助于下意识活动来表达自己的反应。在创新活动中,人们往往遇到这种情况;某个问题已经研究很久了,然而终不可得。某一天,忽然由于别人的一句话、一篇文章,或者由于散步休息甚至一觉醒来,头脑中突然出现了一种闪电式的亢奋,顿时大彻大悟,一通百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这也就是直觉、灵感、想象、梦境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诞生。显然,人类的思维活动在下意识范围内经历了一个全面贯通的孕育过程,而情感智力正是促使孕育过程在潜意识状态下得以展开的特定条件,是沟通潜意识和显意识,确保创新思维过程不致中断的联系纽带,是维护对启迪性信息的敏感,随时准备捕捉偶然性诱因的能力保证。
    八是整体把握功能。整体把握创新对象情感智力回应外界刺激的先天性优势。就整体而言,创新思维过程不是加法简单累积,也不是对思维对象的硬性切割,不是鸡零狗碎的、偶然发生的事件的连续,而主要是由问题结构相互的作用关系构成。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创新的对象,才能看清问题结构的全貌和所有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强化思维结构发展接受后一贯性;才能改变旧的思维模式“看见它,所以才相信它”为创新思维所需要的“相信它,才看见它”;才能利于引导思维以总体战略和具体策略的有机统一指向理论、观念、模式、方法的创新。
    重视创造技法的研究和应用是创造学的一大特色。但是传统创造学理论包含的创造技法中有许多是来源于特定情况下特定问题的个人经验总结,尚不足以真正冠之为技法;又有一些显得机械、呆板、重复、繁琐,并没有实际推广的价值。虽然其中也有许多好的且有实效的创新方法,可惜由于对情感智力的作用关注不够或者研究不远,所以实际使用起来常常缺少生机和活力,不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创新活动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样化的学习过程,创新活动中的“人、活动过程、环境因素和创造性产品之间的交互作用”只有依赖于情感智力的组织和评价,创造思维才能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中被激发出来。因此创造技法受到情感因素的制约,而离开情感智力的运用,任何创造技法都将一事无成。塞拉维在他1990年出版的《情感智慧》一书中提到,积极的情感智力有助于创造性思考。把情感引入思维过程可以改变原有的注意方向,产生更有灵活性的计划,更有创造性的见解。可见引入情感智力,对提高创造技法的研究水平,进一步促进创造技法的发展和应用,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四、以情感智力研究为突破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学体系
人们早已知道情感是以特殊方式来表现心理的东西。情商问题的提出,情感智力受到关注,除了现在人们对情绪本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情感的功能和重要性得以重新认识外,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加剧,观念多元化,创新复杂化,带来了大量的情绪问题,急需进行调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焦虑、紧张、压力、烦躁等已成为现代社会通病,这使人们不能不关心情绪的健康问题
    导致情商受到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情商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情绪的表现,同时影响到创造力的发挥、挫折的承受、成员的合作以及创造性人格的完善等等。由于情感智力与个人创造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情感智力的发展及表现是否正常、良好,往往反映了个体的整个创造心态,决定了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善地发挥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成功的创造过程离不开情绪智力的介入和促进,已经成为当代人们的共识。《情感智商》的作者戈尔曼教授指出,每一个人不但有一个情感的大脑,还有一个理智的大脑。我们的每一个观念,都是两者共同运作的结果,一个思维,一个感受。人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两者的并驾齐驱。只有两者的紧密合作,智力才能最有效地发挥,情感才能最出色地表现。
    中国是一个创新的国度。人类历史进程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许多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发明是出自中国的。在创造学领域,中国不乏有杰出的创新思维研究人才,中国创造教育的伟大先驱陶行知先生就是世界创造教育最早的探索者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的创造学理论远离了我们,未能从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吸取丰富的创造营养。同时,传统的创造学理论主要是由创造学发展的第一代“创造力就是发散思维”时期的基本思想构成,现在看来,其中不少观点已显得陈旧过时。特别是对创新活动中的“人、活动过程、环境因素和创造性产品之间的交互作用”问题以及与情感的关系只是一带而过,未作深入探讨。时至今日也没有哪一门学科真正地研究过情感与创新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可被我们利用的规律性的东西。如今,把情感和智力联系起来,用类似“情商”概念来研究它的发展水平,是人类对情绪认识的飞跃。既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情感智力需要学习和训练,可以控制和使用。更为我们以情感智力的研究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学体系,创造了十分难得的契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意识和情感研究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时代期待着创造学的自我更新,创造学的应用必须进一步贴近社会生活和平民大众。因此,重新构思创造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涵,深入探讨情感智力与创新思维的关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智力是一种心灵的动力。它能触景生情,激起创造的欲望,改善人的创造品质;它能抑制冲动,延迟欲望的满足,增强人的决策能力;它能调适情感需要,使感受更加敏税、细腻,为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背景;它能净化内心世界,凝聚人的全部智慧,变创新为自动自发的行为习惯。一句话,情感智力可以改变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也能影响情感智力。整体来看,重视情商有利于打开创新思维的通道,重视智商又有利于增强人的情感智力。综合运用情商和智商,一个人的创造潜力必将更加容易开发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