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检验临床面对面】忽高忽低的激素水平

 elabman 2016-04-21



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崔彦杰


【案例经过】


2015年10月29日,夜班,护理外勤送来一门诊患者的血样,检测项目为“急查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测定(PROG)”,按标准操作规程,肉眼观察血样已经凝固,对血样以3500转/分离心10分钟,离心后放入罗氏E411化学发光仪上,不久检测结果出来了:HCG 50.13 mIU/mL , PROG 44.12 ng/mL。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相对于孕酮水平有些偏低,再看患者信息:女性,29岁,查看历史结果发现患者有四次历史结果,对比后把笔者也弄糊涂了,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患者5次激素检测结果



笔者医院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参考范围(因其它孕期的参考值与本案例关系不大,未列出):非孕妇<5 miu/ml;孕酮="" 正常女性卵泡期="" 0.1-0.3="" ng/ml,如果单看血清hcg结果不难理解,患者可能经历了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而且除去本次(2015年10月29日)的孕酮结果,此解释堪称完美,随着孕期的增长患者的hcg逐渐上升但孕酮却逐步下降,有可能孩子没保住。但加上此次的孕酮(prog)="" 44.12="">


【分析与心得】


这是一例典型的与临床沟通不力,且缺乏与患者沟通的病例。虽然结果没有问题,而且在重新抽血复查时患者也未提出异议。但回头想想此类事件还可以做的更好,虽然此例患者有些特殊,流产三个月后再次怀孕,同时也有药物治疗的干扰因素。作为检验科人员要想掌握所有特殊病例的情况也不太可能,而且检验科人员一般不了解患者的病情,即使是临床医生对非本专业病例的特殊情况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比如此病例中的急诊科医生也不能解释此结果。所以此时与临床及患者的沟通就变得非常重要,不但要沟通,而且沟通方式、方法也很重要,如果直接和妇产科医生或患者沟通,就能使患者少抽一管血,也能减少两次试剂的损耗,同时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医学博大精深,经验很重要,不要总想着撇清责任,只有心里处处想着患者,同时抱着谦虚的态度,多留心、多总结就能尽量减少或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谨以此病例与众检验同道共勉。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