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 论张书旂及其“现在派”花鸟画(节选)

 伯乐书香小屋 2016-04-22


举凡要研究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必然要涉及张书旂的“现在派”花鸟画。本文从张书旂的中国画革新思想及其“现在派”花鸟画风格的形成与风格特色两个方面,对其创新的艺术成就及艺术史价值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史的系统把握。

张书旂  百鸽图卷(局部)  纸本设色 

 一、张书旂中国画革新思想与“现在派”花鸟画

 

如果我们细心梳理一下民国时期中国画的发展,就会发现张书旂在花鸟画创新上的努力。19294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陈小蝶将参展的中国画出品分为五派:新进派、折中派、美专派、南画派与文人派。陈小蝶的中国画画派分类,大致勾勒了“美术革命”运动以来至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画界的风格面貌,其中新进派、南画派、文人派出自中国画的传统,而折中派与美专派主要是中西融合的产物。姑且勿论陈小蝶之说是否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值得注意的是,他所谓的五个中国画画派,张书旂皆阒然无名。

 

1935年,情况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陈之佛以艺术家创作时知觉、想象、记忆在内心活动中的作用倾向,把至30年代中期国画界的潮流,分为过去派、现在派和将来派三种不同的趋向,认为现在派以张书旂为代表:“书旂的画便是‘现在’印象较深而趣味浓厚的东西”。

 

而张书旂作为国画“现在派”驰名画坛,是1935113日至7日在南京“华侨招待所”举办的个人画展,二百多幅作品被订购一空,声名大振。当时罗家伦、徐悲鸿、马叙伦、陈树人、李清悚等名人题写书条祝贺,孙福熙、陈之佛、吴茀之、张振铎、徐仲年、李毅士、何炳松、李金发、许士骐、汪亚尘、吕斯百、王祺等诸多文化艺术界人士撰文高度评价他的艺术。

 

李金发以《埋头苦干之张书旂先生》为题,指出“张先生的作风,既不是新派,又不是老调,如玉树临风,独创一格”,指出张书旂为代表“现在派”花鸟画的创新成就,注重写生,融汇中西,以白代墨、以粉代彩,从新时代、新事物、新感觉中表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二、张书旂花鸟画的创新

 

笔者以为,张书旂花鸟画艺术与众不同之处,就是灵活地变通多种创作方法和创新技巧,探索中国花鸟画的变革,表现画家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时代精神,将中国小写意花鸟画发展到与西方水彩画毗美的境地,从而开创了中国“现在派”花鸟画艺术的新天地。细而究之,其艺术创新具体表现为:

 

1、从新的时代、新的事物、新的感觉中,寻找新的诗意,新的情调,临见妙裁,探索中国花鸟画的变革创新。

 

2、创造新的艺术技巧。张书旂的花鸟画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一反中国画墨分五色的传统,创造了以白代墨,计白当黑,白分五色,以粉代墨、以粉代彩的色彩技巧,用图案画颜料白粉,变换没骨法和双勾的画法,在茶褐色仿古宣上,通过用笔的正侧虚实轻重快慢,白粉与色彩和水墨的巧妙地混合,纸粉色墨笔相映成趣,充分表现白鸽、白孔雀、白鹰、白鸡、白鹅、白雀、白鹭、白菊花、白玉兰、白荷花、白芦花、白鹦鹉等花鸟的冰肌玉骨。

 

张书旂这种设色和用色方法吸收了油画、水粉和水彩的技巧,改变了传统水墨画的面貌,用粉虽然多,却表现力强,富有民族色彩。艾中信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中国画颜料,像水粉画似的厚厚地画上仿古宣,但又分明是有笔有墨的中国画。”

张书旂  双鸽梨花图轴  纸本设色

 

三、张书旂与《百鸽图》

 

张书旂的这种独创的“白粉主义”画风在国内外受到普遍喜爱。徐悲鸿还称赞张书旂“画鸽应数为古今第一”。我们可以借清代思想家魏源的话“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来评价张书旂在花鸟画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其创作《百鸽图》彰显世界和平的灿烂精神,清新的意境,色彩的绚丽,风格的独特,堪称“为现今民族复兴运动上的一个代表的作家”。有位美国诗人看了《百鸽图》后写诗赞道:“在战争和灾难中,使我们看到花和鸟,呀!那一百只鸽子起飞了!战争之后,为了美国的和平幸福,我们要盛情地感恩张书旂教授吧!”

【详见《中国书画》2016年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