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李希贵:寻找要素

 叶老师YP 2016-04-23


寻找要素

——从世界观到方法论(三)


本文根据李希贵校长在第七届“新学校论坛”上的主旨报告《从世界观到方法论》的现场速记稿“怎么寻找要素”部分整理而成,编辑有删减,全文未完待续。文中标题为编辑所拟,文章未经李希贵校长审阅。




编者按:我们常常在宏观层面上谈世界观,在微观层面上谈论方法论,但要从宏观走向微观,还需要中观的基本原则来支撑。那么,在中观层面,我们怎么通过寻找关键要素来实现从世界观走向方法论?


寻找要素


我们国家现在提出了很多要素,把过去很多说不清的事情用一个概念描述清楚了。


寻找国家教育政策的要素密码




最后一公里”


要素:基层·课堂

方法论:狠抓落实


“最后一公里”概念的提出,我们基层教育部门压力很大,因为感觉到责任都是我们的——我们教育、教学的“最后一公里”都落在了教师身上,落在了课堂里。“最后一公里”的概念使我们在狠抓落实上必须要高度重视。


供给侧结构改革


要素:教育供给侧·教育供给结构

方法论:满足老百姓的教育需求


过去我们进行改革,总感觉找不到自己需要改的领域,总觉得对方应该改革。现在明确了要在供给需求方面进行结构改革,就知道其实不是对方应该改革,而是我们的供给方——我们教育本身的供给结构,包括学校的结构、教育的结构等需要改革,改革要解决教育的供给结构能不能满足老百姓的教育需求问题。


核心素养


要素 : 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方法论:核心素养一定是少的


核心素养的要素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


我觉得批判精神不是核心素养。一个人踏踏实实、没有批判精神,没有问题,他能养活自己,不会危害社会。

创新能力不是核心素养。一个人虽然不能创新,但是他有执行力,这不是社会特别需要的团队一员吗?

我觉得诚信是核心素养。如果一个人不诚信,不管是当农民还是工人,不管是开出租车还是当省长,风险都挺大。

善良也是核心素养。


如果一个国家把这些核心素养抓住了,这个国家不会有太大问题。我们不要太时髦地把某些人需要的素养放到所有人身上,学校培养不出拥有十几个核心素养的学生,这会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天天有挫败感。


关键能力


什么叫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基础性的能力且不说,像获取信息的能力肯定是关键能力,信息都没办法获取,你的未来发展是会受影响的。

 

这些概念被提出来了,有利于我们校长理清一些基本的问题,不至于跟风。美国教育界这几年对我们的促进是很大的,有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MOOC(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堂)、TED大会,为什么他们这么快被引进中国?因为他们都提取了一个概念,使这个概念的内涵非常容易地进入中国。


促进“新学校”成长的要素基因




学校”行动研究


进行“新学校”行动研究有什么要素呢?


 要素一:定位客户

方法论: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高端的教育服务


首先是定位客户,我们校长一定要明白我们的客户是谁。因为体制的原因,校长常常重视领导的事情——重视领导来学校视察,重视领导开会,重视领导安排的工作。但是,我们学校最重要的客户是谁呢?是学生。当我们把学生当客户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行业就是服务行业,我们要提供高端的、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服务。教育行业最大的政治是学生的成长。有很多人认为领导安排的事没有做到位是不讲政治,可是大家想一想学校里面最大的政治是什么?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不要断送国家的未来。学校里的最大政治是学生的成长,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吗?所以,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客户定位好。


 要素二:基于抱怨

方法论:梳理抱怨,定期解决,变抱怨为建议


改变学校唯一的通道,是基于学生和教师的抱怨。有些人说,我们鼓励提建议,反对抱怨。可是抱怨是怎么产生的?是因为教师提建议不管用才发出的抱怨,所以校长一定要对抱怨怀着敬畏之心,如果我们定期把教师和学生的抱怨梳理出来,定期解决,那么,半年、一年之后,大多数抱怨将变成建议。


 要素三:数据诊断

方法论: 要收集数据,用数据说话


数据诊断,一定要用数据来说话。


 要素四:流程再造

方法论:写下重要事情的流程


一定要写下一些重要事情的流程。千万不要认为“我太熟了,不要写”。往往一些熟悉的事情的流程反而要试着写下来,比如:一个家长到学校来访的时候,它的通道流程是什么;一个学生要开出一个成绩单的时候,流程是什么;学生饭卡丢了,要补饭卡,其流程是什么……写下来之后就会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其实挺多的。


 要素五:结构调整

方法论:调整学校组织结构(或制定规章制度)


在一所学校里面改进工作,最重要的是调整学校的组织结构。实在没办法,就靠规章制度,只有极个别的时候才靠开会。当一所学校不需要开会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走向成熟。


 要素六:产品开发

方法论:国家课程校本化


我们一定要把国家课程校本化。当我们把课程当作学校产品的时候,这个学校才真正有了核心竞争力,才会真正稳定,而不仅仅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稳定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


“领导跨度”的概念输出




扁平化带来的跨度迷茫


学校扁平化是我一直主张的,扁平化之后就带来了一个新的困惑,学校里的“管理跨度”。“管理跨度”的理论认为:一个领导者、一个管理者只能管理6—8位下属。可是我管理的下属已经大大超过了6—8位,已有十几位了。有人质疑我是不是已经违背管理学的要求,但是我基本上还能够应付,没出太大的乱子。为什么会这样呢?管理学著作我翻了很多,也没找到答案。我想了3年时间,最近终于想通了,我得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领导跨度”。


 “领导跨度”和“管理跨度”是不一样的,因为管理是靠计划、组织、执行和监督。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要计划、组织、监督、执行,很困难。我现在不管理了,要靠领导。领导是什么?领导的核心是授权。要建立一个个独立组织,尽管它不是独立法人,但是每个组织在人财物上都有独立的权力,一个年级、一个处室都有用人的权力,每个年级去组合自己的团队。每个年级、处室都有独立的经费预算,每年定下来,至于经费怎么使用我不再管理。


每个组织相当于一个独立法人,校长就从管理走向了领导。这时候大家就不找校长了,找校长干吗?又不管人,又不管钱!过去找校长就是为了签字。所以,“领导跨度”适当大一点,是可以的,这是我最新的理解。


校长如何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


搞清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学校允许学生在学校里使用手机,学校食堂等地方也安装了WIFI,而且食堂能容纳多少人就可以支撑多少人同时看视频、用电脑。教师非常担心,认为这样问题会非常严重。会有什么问题呢?我们首先需要界定问题是什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管理上问题的本质是期待的状况和现状的落差。落差有多大,问题就有多大。


提取要素,进行分析如下:


  • 问题:WIFI环境下学生玩游戏问题严重。

  • 问题的本质:期待的状况和现状的落差。落差有多大,问题就有多大。


  • 猜想的状况:会有很多学生玩游戏 。

  •  期待的状况:  学生不玩或者少玩游戏。

  • 现状:1月18日   37人

                  2月23日   27人

                  3月23日    8人

                  4月8日     6人


  • 结论:4000多名学生,以上玩游戏的学生的数据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因此,这个担心没必要。


抓好最重要和最紧急的工作

要素:重要和紧急  




重点领域


我们怎么界定一位校长要关注的重点工作?首先要写出工作的重点区域。比如,第一,学生成绩一定是校长关注的重点一个不关心分数的校长不是好校长。美国、英国的校长也是关心成绩。校长要定期看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是校长必须要做的事。第二,学校组织结构有没有影响师生的教和学。从结构上来思考改变学校是难度最大的事,但是需要从这里切入,我们才能势如破竹。第三,学校各科教师的均衡性是要关心的,7位教师教这个班,数学、物理不错,但是英语很弱,这个班是会出问题的。第四,要特别关心上级重大政策调整


关键环节


到关键环节时,校长必须高度紧张。比如,每年6月份,十一学校全校教师员工和中层部门双向选择聘任。在选聘前的一个月,校长要集中研究,预判有什么风险,缺什么教师。再比如说,对高考水平的定位和高考结果公布的把握。23号要出高考成绩,出来的成绩会出现各种情况,学校将以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什么样的方法论去传播这个信息,是很重要的。我们最怕的是一所学校把自己逼死,今年重点录取率98%,明年必须99%,后年100%,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当一年要求比一年高的时候,当只追求这一个数字的时候,学校肯定会丢弃很多,肯定会慢慢地放弃我们的价值观,甚至教育本身都不要了。对于十一学校,我们提出要放弃100%的重点率。放弃了一些东西,那么我们真正要的是什么?高考成绩的稳定。当学校没有增加资源的时候,成绩稳定才是常态。我们要让社会、教师知道,学校处在稳定的水平上就是成功,这非常重要。


提取各种工作中的要素后,逐步形成必须遵循的原则


以具体的工作实例分析。


  • 开学典礼的要素分析


十一学校对开学典礼有严格要求,每年不重复。每年的开学典礼一结束,下一年的开学典礼策划小组就成立了。他们组员很痛苦,但是我咬牙不让步,我希望他们在痛苦中学会长大。这样,慢慢地就形成了开学典礼的要素,如仪式感、参与感、要有激动人心的环节、要有出人意料的环节、不超过30分钟,等等。这是我们举行开学典礼必须遵循的原则、要素。



  •  狂欢节的要素分析


狂欢节的要素,比如说由学生决定教师和校长需要扮演角色,这是不能变的。为什么?学生好不容易逮着一次机会,叫老师、校长扮演什么,老师、校长就得扮演什么,这样学生感觉很爽。还有一半的角色要“面目全非”:扮演的角色全都认识,没有神秘感;但全都不认识,那也麻烦,有风险。



  • 建筑要素分析


十一学校的建筑是1952年建校的时候,从苏联的少年中央军校借鉴了一个规划图纸,在此基础上修改而建设,那时候大多数是平房,现在的博物馆是学校当初最高的建筑。因为过去学校是一个建筑一个建筑建起来的,一个建筑一个风格、一个颜色,所以学校有6个颜色。现在学校建筑重新加固的时候,要把建筑外观全毁了重新贴瓷砖,把所有颜色去掉再加上6个颜色显然不合适。我们通过教代会,大家建议恢复十一学校建校初期的风格。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这样四个元素:一是红砖、红瓦、红窗;二是坡屋顶;三是大檐头;四是灰脖、灰腰。当我们提出这样几个元素的时候,我们设计分校,就让设计师根据这四个元素来创新。所以,在北京,我们建的分校基本上都是这个风格。



  • 校服的要素分析


现在,正提取的是有关校服的要素。这个很困难,因为我们有50多套校服,而且服装公司每年都想创新。因为他们创新太快了。于是,我就把他们找过来,我说:“你们不要创新到仅仅过了10年后,老校友重返母校时,发现这不是他们的学校了。我希望你们创新、时尚,服装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但不管面料、款式、颜色变到哪里,不管多么时尚,我仍然希望老校友们10年、20年以后回来,能发现这还是他们母校的服装。”这个工作至今还在探讨中。

 

(本文编辑:郜晓荣、汪子玮、张胜强)



新学校研究院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