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

 东方壹号 2016-04-23

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

 什么是理念

 《辞海》对理念的解释是:理念是哲学名词,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有时也译作理念。《新现代汉语词典》把“理念”注释为“观念”;《汉语大词典》则把“理念” 直解为“理性概念”。

    教育理念的界定

 定义一: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定义二: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

 定义之三: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

现代教育理念列举

 科学、人文、创新融合的理念: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因此必须坚持科学、人文、创新的统一。要善于营造一种精神氛围,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体现在学生对教育的选择上,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简单地说,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和 “选择性”。

 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美国的教学注重归纳,中国的教育注重演绎。前者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鼓励突破和创新,但所获知识不够系统;后者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发展。两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因此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终身教育的理念:其基本内涵是:教育的终身连续性;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给予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培养和平处世的人;培养具有人权意识的人;培养认识自己国家和具有国民自觉意识的人;理解并增进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及其他文化;认识国际相互依存关系与全国共同存在的问题,形成全世界的连带意识;养成具有国际协调、国际合作的态度并能实践。(地理学科在体现这一理念上,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

 素质教育理念: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个性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的、主动的发展。

·      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能力理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原创性是发展成败的关键,所以它将成为评价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创新更重要的在于营造一种适宜的环境)

 现代知识教育的理念:不把获得知识本身作为目的,而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因此,现代教育更关心的是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

 

 什么是教育思想?

 最通俗、简单的解释是:对培养人的社会现象的认识。

 这是一种什么认识呢?

 第一,它不仅是零散的认识,而且是系统的认识,是对从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发展、教育改革直至教育管理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

 第二,它不仅是系统的认识,而且是系统的理性认识。就是说,认识不是停留在感性的、表象的阶段,而是上升到理性的、本质的阶段。

 第三,它不仅是系统的理性认识,而且是以一定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包括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在内,而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因此,是否应当这样说:教育思想,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对培养人的社会现象,既做出事实判断又做出价值判断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至于那些零散的对培养人的社会现象的认识,只是对单一的或几个培养人的社会现象做出的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可以说这是一个或几个教育观点。单一或几个教育观点,可能出自一种理念,从属于一种教育思想;也可能仅仅是单一或几个看法。一种教育思想,应当涵盖着一系列有着内在联系的教育观点;教育观点是它所必要的组成部分。而单一或几个教育观点却无法构成自成体系的某种教育思想。

 一定的教育思想都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它反映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人类培养人的社会实践的嬗变,因而具有时代性、历史性。

 一定的教育思想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它受所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经济这一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制约;受所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左右;受所在社会培养人的社会实践经验、教训的影响。因而,它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它具有阶级性。

 一定的教育思想,都是教育家在进行培养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反复探索、深刻体验和系统思考的结晶。这些思想主体,虽然受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局限,一般难以全盘揭示培养人的社会现象的客观规律。但是,仍有可能从不同的侧面发现培养人的客观真谛、教育规律的可贵片段,形成他们教育思想中闪光的火花。因而,这些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继承性。

 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建马克思主义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原理的过程中,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一系列培养人的社会现象,做出了科学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揭示出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本内容,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奠定了科学的、系统的教育思想的基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后,中外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做出了新的贡献。

 那么,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应当是什么样子,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呢?

 一般讲来,应当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奠基人的教育思想,也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主体,起着指导作用。

 第二部分,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域外各种教育思想流派。对于这部分教育思想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在分析、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

 ——批判和摒弃那些教育思想中唯心主义的或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和为封建主义或是资本主义服务的观点。

 ——借鉴和汲取那些适应社会需要,符合教育规律、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用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与教学密不可分的观点,学校与社会结合的观点,因材施教的观点,等等。

 ——转变或更新那些一度是适用的而现在已经陈旧、过时的,不能适应面向2l世纪的要求的教育观点,比如,视高等教育为终极教育的观点应当转变为终身教育的观点等。

 第三部分,从快速多变的社会发展与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经验中,提炼和升华新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生产、科学研究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途径的观点。教育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即人、自然、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的观点,等等。社会发展与教育实践,是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源泉。

 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批判地继承中外古今的教育思想,提炼与升华社会发展与教育实践的新经验,就可以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将是一个锲而不舍,反复探索,融会贯通,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