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必考——句式转换技巧总复习,清晰、实用,值得孩子学习

 蓝色莱特88 2016-04-23

近段时间,有家长问我小学语文句式转换的技巧。现在,我就将句式转换的做题技巧做了一个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孩子。小学语文必考——句式转换技巧总复习,清晰、实用,值得孩子学习

一、直接引述改成间接转述

在说话与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即改成第三者转述.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是直接引语.直接引用改间接引用,是将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改成转述语句. 例: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三者转述 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

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 “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 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

例:①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直接叙述) 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间接叙述)

②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如:“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这两句话中,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肯定句,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 .

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 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要注意三点:

1、词语的变化.如果反问句是肯定的意思,则去掉“难道……不……”或“怎能……不……” ; 如果反问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去掉“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肯定的意思改为否定的意思.

2、标点的变化.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将问号改为句号.

3、语气的变化.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去掉疑问词.

陈述句改反问句与之相反:

1、词语的变化: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意思:可加入疑问词“难道……不……”或“怎能……不……” ; 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加入疑问词“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否定的意思改为肯定.

2、标点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一定要将句号改为问号.

3、语气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要添加疑问词.如果添加的是“难道……不……”或“难道……”则疑问词为“吗”;如果添加的是“怎能……不……” 或“怎能……”,则疑问词为“呢”.小学语文必考——句式转换技巧总复习,清晰、实用,值得孩子学习

三、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一) 双重否定句

(1)定义 双重否定就是有两个否定词,即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 ,这句话的原意为: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2)双重否定的两种形式:1、由两个不构成.如: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否定句.

注:确定句子到底是肯或否,先数一下有几个否定词.偶数个否定词,句意为肯;奇数个否定词,句意为否.表示否定的词大概有:未、非、否、莫、不等等.

(二)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

方法1:先找出句子的中心,即主谓宾部分,在动词前面加上或改为“不得不,不能不……”或两个否定词之类的词语,使其变为双重否定句,但是最后一定要检查一下,不要改变句子原来的本意.

方法2:用前面讲过的把陈述句变反问句的

四,把字句与被字句

(一)转换方法: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二)举例分析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把字句、被字句)

[分析]陈述句变“把”字句时,将宾语调到主语后加“把”字,谓语放在句子末尾.变“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加“被”字.

[答案]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

(2)我把那本课外书读完了.(变为被字句)

[分析]“把”字句变为“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删把加被字.

[答案]那本课外书被我读完了(被字句)

另:

1、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 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 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 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小学语文必考——句式转换技巧总复习,清晰、实用,值得孩子学习

五、扩句和缩句

(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基本步骤: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 ① 老班长钓鱼。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②我看着这一幕。

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扩句)

扩句的注意事项: 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基本步骤: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

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

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例 ①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我思念着启 蒙 老师们。(缩句)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② 都江堰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条大堤。

都江堰是大堤。(缩句)

③ 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

我和同伴们前进。(缩句)

④ 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

杂交水稻是“第五大贡献”。(缩句)

缩句的注意事项: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

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疑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词语要保留,缩句后的句子不能保留“的、地、得”,但可以保留“着、了、过”。

4、句子中的专用词不能去掉。如:“启蒙老师们”,“第五大贡献”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