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大方向,直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规范化治疗!

 石叶文摘 2016-04-23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密不可分,是代谢性疾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规范化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 涂柳丹

来源: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随着近年来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在中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呈现年轻化、男性高于女性、沿海高于内陆的趋势。


最早的痛风指南是在2006年由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提出的,早期痛风治疗指南强调急性发作期和并发症的治疗,近期的指南不仅强调急性期的治疗,开始关注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尤其是分层的降尿酸治疗。


目前认为痛风治疗的最佳方案是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结合的综合规范化治疗。坚持规范化治疗能逐渐减少痛风发作,降低尿酸,最终逆转和治愈痛风。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规范化治疗包括以下7个方面:


一、非药物治疗四大口诀:管住嘴、迈开腿、控体重、多饮水


无论是国外EULAR/ACR指南还是国内的指南都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控制饮食特别是持续低嘌呤饮食可以减少食物中的尿酸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严格控制饮食只能降低70~90 μmol/L的血尿酸,且不能过度控制饮食,只吃蔬菜和水果会因为过度饥饿乳酸增加,导致痛风发作。


另外,要坚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保证每日饮水2000~3000 ml,以碱性水最佳,可增加尿酸排泄,减少泌尿系结石产生的机会。


二、拿什么碱化你,我的尿液?


当尿液PH值小于5.5时,尿酸呈过饱和状态,溶解的尿酸少,当PH值在6.2-6.9时,大部分尿酸以阴离子尿酸盐的形式存在,尿酸结石最容易溶解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将尿PH值维持在6.5左右最有利于尿酸结石溶解排出。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碱化尿液的药物为:碳酸氢钠(小苏打)和枸橼酸钾,因碳酸氢钠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建议间断服用。


三、拒绝代谢高危因素


大量的研究证据显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痛风等密切相关,是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积极控制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戒烟。


二甲双胍、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氯沙坦、氨氯地平在降糖、调脂、降压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尿酸作用,建议优先选择。


四、雪上加霜,避免使用升高尿酸的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部分药物会导致血尿酸升高,包括阿司匹林、利尿剂、环孢素、他克莫司、尼古丁、酒精、左旋多巴、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经过权衡利弊后尽量避免使用升高尿酸的药物。


对于需要服用利尿剂的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避免应用噻嗪类利尿剂。而小剂量阿司匹林尽管升高血尿酸,但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手段不建议停用。


五、合理用药,稳定达标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何时需要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是患者和医生均关注的问题。


国内的指南推荐对于有痛风症状和体征者应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对于尚未出现痛风发作的高尿酸血症者,有心血管高危因素或代谢性疾病的,男性血尿酸超过420μmol/L或女性超过360μmol/L应开始降尿酸治疗,对于无高危因素者,当血尿酸超过540μmol/L时应使用降尿酸治疗。


注意: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不能开始降尿酸治疗。应先予消炎止痛药物治疗直到缓解1-2周后再进行降尿酸治疗。在降尿酸治疗的初期,有可能因为血尿酸迅速下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此时无需停药,加用消炎止痛药控制症状即可。


一旦开始降尿酸治疗,建议不要自行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对于普通患者,血尿酸的控制目标是360μmol/L,对于有痛风石的患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以下,可促进痛风石的溶解。血尿酸越低,痛风发作可能性越小,痛风石缩小速度越快。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和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前者包括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后者包括苯溴马隆和丙磺舒。此外尿酸酶能使尿酸迅速氧化成尿囊素,不被肾小管吸收而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目前尚未在国内上市。


六、长期维持,谢绝痛风复发


在血尿酸达标、痛风症状和体征消失后,部分患者会放松警惕,甚至自行停药,最后往往痛风再次席卷而来。


建议在血尿酸达标后,应继续使用降尿酸药物,并定期检测,在医生的指导下可尝试减少药量,找到合适自己能维持血尿酸目标值的最小剂量。


七、做自己血尿酸的主人


自我管理和定期复查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环节,了解痛风的相关知识、参与制定综合治疗方案、预防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充分调动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积极性,往往能事半功倍。定期复查血尿酸和肝肾功能等指标有利于调整药物剂量,防止药物副作用。


因此,只有重视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规范化治疗,做到患者与医生配合,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消灭痛风发作、维持血尿酸达标的目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学科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全体医护人员


1978年,广东风湿免疫界先驱余步云教授创立了风湿热专科门诊风湿免疫专科,并设立了专科实验室,1985年正式建科,是华南地区最早创建的风湿免疫科,全国建立最早的风湿免疫科之一,目前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务院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风湿免疫科)建设单位。


风湿免疫学科团队成员现有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8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8人。专科实验室研究和技术人员5人。风湿免疫科现有病区3个,开放床位98张。该科实验室是全国最早开展风湿病检查的实验室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检测最全面最准确的专科实验室,实验室设有常规和科研实验室两部分。已独立开展58项风湿免疫专科临检项目,并能独立承担国内外多项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是华南地区医教研综合实力首屈一指的风湿免疫学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