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身大用歌》 一要心灵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 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 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 如询大用缘何得,表里精粗无不到。 ============================================= 杨健侯传田兆麟《杨家太极拳老拳谱》 心会歌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心地为第三之主宰; 丹田为第一之主宰(宾辅),指掌为第二之主宰(宾辅),足掌为第三之主宰(宾辅)。
周身大用论 一要心性(定)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 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如询大道因何得,表裏精细无不到。 =================================================== 《太极仲君书》作者 仲浩群 “喉头永不抛”略说 太极拳“周身大用论”之三应是:“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在太极拳“心会论”中,前辈拳家把喉头列为仅次于腰脊的人身第二大主宰,可见喉头确实是很重要的啊。在下眼见一些同道不明“喉头永不抛”之理,心肠忽而绵软!在此就余所知略述一二者也。 1. “喉头永不抛”意指“喉式呼吸法”,这是一种内息深深的调息法。随着自身阴阳气息的变化,平常人的鼻腔或左开右闭,或右开左闭!阁下按住自己一侧的鼻孔试着呼吸几下就明白了,肯定是一边较通畅,一边较阻塞!如果阁下双鼻孔皆是一般通畅的话,阁下的气息一定是非常好的,人这时的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左右鼻孔与人身的左右脉相连,行功者通过运功调息的法子,时时保任左右鼻孔气息的均匀与通畅,将有利于拳手功夫修为的提高也! 在下鼻窍已开,余每一息皆气息深深,鼻腔内流动着的是“细气”、“柔气”而非“粗气”、“刚气”!人身“中脉”、“左右脉”不开者,可能不易体会到这些东西吧。“喉式呼吸法”是前辈太极拳家的调息秘法(意注喉头!宛如喉头真在呼吸似的,内气可自动联络上丹田气也!)。拳手以“喉式呼吸法”行拳走架,可获得息深、气匀、劲整的效果!没有明师的口传心授,多数太极拳手始终也摸不清“喉式呼吸法”的门路也。 推手时有“听息”法门,拳手仅凭“听息”即可知对方功夫修为的深浅!能听得住对方的内外息,即能寻找到对方内外息的破绽之所在!我也就随时可乘虚而入,将彼发放出去也。 2. “喉头永不抛”是拳手撑起“颈弓”的需要!人体颈椎具有生理性的弯曲;拳手行拳走架时如果下颌微收、喉头内含的话,可有利于拉开其“颈弓”者也!“颈弓”是与“腰弓”连接在一起的,大椎既是“腰弓”之顶,也是“颈弓”之尾,拳手行拳走架时大椎微微上拔,拔时还须沉劲不失也!大椎沉劲不失,玉枕上领,再与喉头内含相配合的话,“颈弓”即成也;“颈弓”成,人身颈部、头部也即不乏peng劲者也!“颈弓”是与“腰弓”双连在一起的,二者共同组成人体督脉之“大弓”;“大弓”真能撑起了,必将有利于人身督脉气机的通畅,也必将有利于拳手太极整劲的形成也。 3. “喉头永不抛”还是保持人体“中轴线”中正不偏的需要,喉头如同鼻尖一样,同样是人身上部的一个准星;拳手在行拳走架时,其喉头、尾闾能以意相对的话,将有利于其“中轴线”中正不偏也。倘若拳手的喉头不能松沉下来而是漂浮着,甚至是摇摇晃晃的话;那么拳手极易引起自身“中轴线”的倾斜移位!倘若自身“中轴线”倾斜移位了,拳手的劲势必散!这时倘遇高手一击的话,其人极易出圈跌到也。 4. “喉头永不抛”还是拳手自我保护的需要!咽喉处是人身一大要害也,拳手意注“喉头”可以保护“天突”诸窍穴啊,以及“颈部动脉”啊,乃至整个头部的安全也。 5. “问尽天下众英豪”之语是押着前面的韵而来的,是诗句节奏起伏的需要;乃有意张扬太极拳家豪气冲天的气派,可不必深究其意也。 以上所云乃余得自师传,匆忙之间略述一二者也。 ================================= “喉头永不抛”是个大要领,于拳学,养生都有莫大的好处。 练拳一段时间后,身体内经络开始通畅,身体有流转的感觉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