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教学中实施 “对话”的策略探究

 教育繁星 2016-04-23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体会到,阅读教学应该重在提供阅读材料,而不是推荐教师、教参的观点;应该着力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锐意开拓又不失严谨踏实的阅读实践;应该是心灵唤醒心灵的人文教育工程;应该是教师“教”的外化与学生“学”的内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自由地发表见解、提出疑问、开展讨论。一句话,就是构建有利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时空平台,最终让阅读教学在“对话”中成长。

阅读教学中实施 “对话”的策略探究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一、教师与学生对话,把握平等性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师生对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民主的课堂首先是要容忍学生出错,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实践地位要得到落实,那么就应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扬“善讲、善问”是容易的,而真正蹲下来看学生那些奇谈怪论却不容易。作为中学生,受知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有一些奇思妙想,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善待这些有怪想法的学生,努力营造一种言者无过,善言有功的民主课堂氛围。

2.设计开放的交流话题。师生对话决不是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它要求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提供信息,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发现,去探索,以求得共识。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把握开放性。

“对话式”语文教学则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重新寻回失落已久的师生对话权。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借助对话,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语文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

1.把握对话时机。古代教育家孔子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愤者,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在学生“心求通”“口欲言”的状态下开展讨论最好。

2.培养协作精神。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自主性。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这里,教材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理解、被记忆、被复述的对象,而是与学生积极对话的另一个主体、另一种意识,它作为一种表达,与学生进行着有意义的交融。学生面对教材时,不仅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

1.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文本,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指导学生朗读应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

2.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读课文时,主要靠自觉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各种因素。他们接触到一篇文章,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把它一口气读完,然后产生一种朦胧的、散乱的,却是学生阅读思维激流中的闪光的浪花。这时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

3.给学生充足的质疑契机。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如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

四、学生自我的对话,把握真实性。

自己与自己对话,乃是对话的高级形态。通过与内心深处那个常常沉睡的另一个自己对话,使其醒转过来,从而“发现自己,发现另一个自己,发现假面具后面一个真实的自己,发现一个分裂的自己的各个部分,发现自己的局限、偏见、愚昧、丑陋、冷漠、恐惧,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特个性”。这是一个人的内省过程,是一个人的悟性从晦暗到敞亮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仁爱、智慧和正义感浮出水面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