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借助灯谜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增添悲剧气氛。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曹雪芹为了逃脱“文字狱 ”,灯谜也就成了书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元宵节后,元春娘娘从宫中送出一个灯谜命大家猜,猜后每人也作一个灯谜送进去。第二日晚间,小太监又送出了娘娘的回信。当时,恰逢贾母高兴,于是在堂屋设了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将元春及宝玉等人做的灯谜都抄在纸上,粘在屏上。
第一个谜是元春的:“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惊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
元春的诗谜谜底是爆竹。一响而散、回首化灰的爆竹,正是对贾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的命运的写照。元春之死,敲响了贾府败亡的丧钟。
第二个是探春的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
探春的诗谜谜底是风筝。这是作者以断线风筝暗示探春将来的远嫁不归。“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贾府三小姐探春,虽是庶出,但凭着“东风”——王夫人的赏识,在贾府一度当上了发号施令的女管家。一旦风筝断线,“东风”又把它远远地送走,结局便是“千里东风一梦遥”。
接着是宝玉写的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忧亦忧,像喜亦喜。——打一用物。”
宝玉的谜语谜底是镜子。寓意是喜、忧郁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暗示着宝玉后来大彻大悟,遁入空门,并揭示出贾府的表面繁荣与悲惨结局。
宝钗的谜是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打一用物。”
宝钗的诗谜谜底是竹夫人。它用竹篾编成,中空、透风,夏天睡时抱着取凉。它夏天“荷花出水”时可供取凉,秋天“梧桐叶落”时被弃置不用,暗示宝钗与宝玉“夫妻不到冬”,结局悲惨。
迎春的谜语是:“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算盘,谜面的语言句句双关。 贾赦想选个有财有势的贵婿,结果把女儿送进“中山狼”的口里。都曾乱纷纷地拨弄过算盘,结果都是“有功无运”,迎春这个善良的姑娘终于断送了青春的生命。作者为迎春拟作的这首谜语,其实是一首带有浓厚宿命色彩的自伤自悼的抒情诗。
惜春的谜语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佛前海灯”。海灯是点在寺庙里佛像前的长明灯,隐喻惜春出家为尼。 黛玉的谜语是:“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 通行的《红楼梦》(即“程乙本”)以这首谜语属黛玉。脂本系统中,有的(庚辰本)属宝钗,有的(甲辰本)属黛玉。这就形成一件小“公案”.在无更确凿的根据证明定属宝钗的情况下,暂认定属黛玉。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更香。更香用于计时,即在香上标出刻度,以燃烧的长短计算时间。句句说的是更香,又句句在说人。“琴边衾里两无缘”,是说黛玉和宝玉没有夫妻恩爱的情份,白白地恋爱一场。“晓筹不用鸡人报”,似乎有写黛玉忧思不眠之意。最后两句是同情怜惜的话:要珍惜青春的时光,周围生活中的风雨阴晴、是非纠葛任它去,不要挂在心上。这类诗,说谜语是很巧的谜语;丢开谜底去欣赏,就是很有味道的诗。
《红楼梦》谜语寓意深。《红楼梦》中的这些谜语,都是作者借书中人物之手写出的,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闲文,它是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的隐语,具有“谶语”式的特点,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表现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