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于二月花 ——议论文写法指导
★★★写作指津
在上期的指导中我们学习了写议论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但是,阅读同学们的议论文习作,我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经过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就事论事——论点不准不深。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作文。 现在的中学生家中基本都有电脑,而学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差,因此有好多学生痴迷于网络中不能自拔,家庭作业完不成,荒废了学业。 面对这个题目,有的同学从中提炼出“要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论点,此论点显然提炼得不准确。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这则材料的中心不是“家庭作业”,而是“网络问题”。还有的同学抓住了材料的中心,也提炼出了“我看网络问题”的观点,但是中心论点的表达却不太清晰,如改为“勿痴迷于网络”会明确许多;如果再深一层,则可以提炼出“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负面影响”这样的观点;如果再在观点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文学色彩,则可改为“归来兮,网迷”,这个观点会亮眼许多。 这一现象在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中比较明显。论点作为议论文的灵魂,需要我们自己从材料中提炼出来,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审读分析材料,深入挖掘,透过表象,看到实质。 二、空洞说教——论据支撑无力。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根据。有了真实、典型、正确、充分的论据,读者才会相信你论点的正确性。可有的同学恰恰达不到这个要求,或者只罗列事实而不作道理分析,或者只有大段的说理却没有一个实例,因此使得整篇文章归于失败。比如,议论文《不能忽视普通人》,某同学通篇只是一味空洞地说教,反复谈普通人的重要性,文章除了道理说教还是说教,却始终不去举一个例子佐证其观点,结果使得文章论据空洞无力。 而同样是这个题目的文章,有的同学就这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当拿破仑率军跨过阿尔卑斯山、横扫欧洲大陆的时候,他是那样的威武,那样的高大;但倘若没有千百万英勇善战的普通士兵,他不会“比阿尔卑斯山还高”。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的时候,他是何等自豪,何等荣耀;那是因为有四万万中国人民拥护他,爱戴他。 不多几句话就已经很好地证明了“名人固然重要,普通人同样不能忽视”的道理,读来让人十分信服。因此一篇成功的议论文,论据一定要充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两者缺一不可。 三、杂乱无章——结构零乱无序。 议论文必须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行文思路,其逻辑性很强,结构自然严谨。可是有的同学违反了议论文的基本思路,致使写出来的文章结构零乱不堪。例如,在写《勤能补拙》这篇文章时,有位同学的文章结构就表现混乱,他先举牛顿的事例,写了他小时候考试常常不及格,后来经过几十年废寝忘食的学习,终于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接着进行道理论证,说“人的先天条件是不能改变的,笨鸟要先飞”。最后用人们常见的龟兔赛跑举例论证,整篇文章的结构看起来很别扭。相反,如果我们把这个同学的文章结构进行一下调整,先用道理讲述“人的先天条件不能改变,但是勤能补拙”的道理,然后再用牛顿等事例与道理论证相结合,结构就较为清晰严谨。 上面的情况是同学们写议论文时常见的三大问题,我们一定要避免。写文章前,可先筛选事例和论据,列出提纲再下笔,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写出精彩的议论文。
★★★写作诊室
『题目』 有人说,成功离不开机遇,因为机遇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有人说,成功离不开奋斗,因为奋斗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还有人说,成功离不开天赋…… 你觉得成功与什么有关呢?请围绕“成功”这一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写作导引』 本次写作的话题为“成功”,而且已经规定了文体,要求写成议论文。这就要求同学们按议论文的写法进行整合构思。首先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要明确有深度,确保其中的论证自己有话可说、有据可依;其次,选取最合适的、新颖的论据后再合理地布局谋篇;再次,还要注意给文章拟一个亮眼的标题。
『失误例文』
成功离不开准备 王若曦
成功的条件有很多,我认为成功最重要的前提,应该是成功前的准备。因为,所有的人在成功之前,总有一段让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前奏——准备。(开头虽然点出了中心论点,但是这段话缺乏美感,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应精心设计文章的开头。) 古语云: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做好准备。战场上不打无准备之仗,商场上,不谈无准备之事。学校里,不答无准备之卷。(先引用古语,用古人的话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后面的标点使用不太规范。) 诸葛孔明应该是在三国纷争中最懂得准备的一位名相,在刘备三顾之时,诸葛孔明已经在隆中定出三分天下之计,而这正是他在出山之前做的第一手准备。“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唱响了三国之争中最为壮丽的乐曲。 麦当劳快餐享誉全球,当初在决定打入中国市场之前,曾派去了两位预备销售经理做调查。其中一位到北京看到摩肩接踵的人群后就欣然返回了总部。而另一位则在北京的街头一分一秒地计算着人的流动量,然后又做了大量的调查,才回到总部。结果可想而知。在两个人之中,总部留下了第二个人。原因正是他为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所做的大量的调查准备,而正是他提供的大量的一手准备材料,使得麦当劳在中国一炮打响。(文章选用诸葛亮、麦当劳的事例作事实论据,充分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成功离不开准备”。) 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视为“低能儿”,但是他并没有灰心失意,而是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最终后天的刻苦钻研弥补了他先天的不足,终于他赢得了“发明大王”的光荣称号!(爱迪生的例子只能证明“坚持不懈、刻苦钻研方能成材”的道理,却无法证明本文“成功离不开准备”的论点,因此应当删去。) 准备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是下雨天的一把雨伞,是烈日下的一片绿荫,是暴风雨中的避风港,是你一生成功的前奏。而现在,就让我们在学校奏响人生的第一个音符吧!(结尾的排比句颇具魅力,但是最后一句有点突兀,也没有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建议修改一下。)
『升格佳作』
成功离不开准备 王若曦
成功就像一曲没有休止符的音乐,它有时是一段轻音乐,让人感到喜悦;有时又变成了摇滚乐,让人觉得震撼;有时又变做一首流行音乐,让人感到欣慰。然而,在成功之前,总有一段让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前奏——准备。(开篇先用“音乐”对成功进行设喻,并用排比句表现了成功的特点,并在结尾亮出“成功离不开准备”的论点。) 古语云: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做好准备。在战场上,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在商场上,决不能谈无准备之事;在学校里,也无法答无准备之卷。(这里改正了标点符号,这使得文章的道理论证层次比较清晰。) 诸葛孔明是在三国纷争中最懂得准备的一位名相。在刘备三顾之时,诸葛亮已在隆中定下三分天下之计,这正是他在出山之前做的第一手准备。以后的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确也唱响了三国之争中最为壮烈的一段乐曲。 个人如此,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两个事例之间加入了合适的过渡,使得文章结构更紧凑,思路更顺畅。) 麦当劳快餐享誉全球,当初在决定打入中国市场之前,总公司曾派出两位预备销售经理到北京做调查。其中一位到北京看到摩肩接踵的人群后,就匆匆返回了总部。而另一位则在北京的街头一分一秒地计算着人的流动量,然后又做了大量的调查,之后才回到总部。结果可想而知。两个人之中,总部留下了第二个人。原因是他为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准备,提供了大量的一手材料,也正是这个人的这些准备使得麦当劳在中国一炮打响。 准备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是雨天中的一把雨伞,是烈日下的一片绿荫,是暴风雨中的避风港,是你成功的前奏。同学们,现在我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远大的理想。为了让我们的理想早日成为现实,请现在就开始积极准备吧!因为,成功离不开准备的前奏。(结尾加上了倡议和点明中心的语句,起到了收束全篇的作用。) 【点评】 升格作文只是对前一篇文章进行了稍微改动,但论点鲜明了,论据较充实了,全文结构清晰、严谨了。作者先在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文章的论点亮出,开宗明义;然后在两个事例论据间加入了必要的过渡,话语不多,却让文章结构紧凑,思路流畅,尤其是删掉爱迪生的事例,文章事例不再芜杂赘余;最后再次运用排比,发出倡议,强调了论点,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