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江山携手 2016-04-27
 
一、创设提问情境
这是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而提出。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不同的提问情境,使学生敢问、喜问、能够问、有机会问。
1.创设和谐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问
教师在课堂上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用尊重和欣赏的心态关注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敢问、乐问。可以通过小组内互问、全班互问、师生互问、自问自答等形式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有问光荣”的良好氛围;还可以通过定期评比“提问大王”和“提问积极分子”,激励学生积极提问;甚至可以在校内设置“金问号”专箱,鼓励学生投稿,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和平台。这样一来,在某种程度上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热情。
2.创设激励性情境,让学生喜欢问
首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励随机考查提问,学生对自己已有答案的问题,也提出考一考其他同学。由于学生个性中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迫切希望得到承认和赏识,希望充分地展示自己。所以当他的提问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会有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这样更能激发他学习和提问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提问是随机的,而且是面向全班同学,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又激发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解答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其次,利用学生求知欲,鼓励随机质疑提问。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无法得到答案时就提出问题来寻求帮助,学生的质疑一般是经过紧张的思考、分析后仍不得其解而提出的,再经过别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得以化解,不但可以获得新知,还能体会到一种十分愉悦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地探索发现新的问题。第三,激发灵感,鼓励随机独创提问。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的课堂环境,减少各种因素地限制,让学生各抒己见,有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异议和独特见解,甚至于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不怕引起争议。学生的争议过程是各自的感知中知识和思维差异溶合过程,很多问题就是在争议、讨论中自然得到解决的。
3.创设认知性情境,让学生善于问
教师精心设计各种隐含“问题”的内容(或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学生有疑可问。比如在学习“位似图形”时,先复习相似图形,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就能自然地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吗?”、“相似图形是位似图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位似图形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怎样画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等等,创设这类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比较法、讨论法、悬念法、游戏竞赛法、实验操作法等等,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精心设计,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
4.创设程序性情境,让学生能够问
学生要提出问题,必须有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必须有提问的条件。因此建立一个能让学生有机会提问的课堂组织形式尤为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我尝试了“自主寻问→合作析问→交流释问→升华质问→延伸存问”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充足的提问时间,有充分的提问机会,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提问方法
学生不能提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知道如何去提问,从哪方面去提问。实际上,指导学生提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
1.引导学生模仿提问
针对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可根据某一知识点进行示范提问,然后再出示同类型的内容,让学生模仿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平均增长率问题)时,教师可示范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就题目的问题提问),“连续两年的产量都比前一年增长相同的百分率”是什么意思?通过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提什么样的问题,在什么地方提问。
2.教给学生常规性提问
就问题而言,整体可归纳成认知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析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等四类。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常规性提问,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认知性问题主要指回答“是什么”一类的问题,如数学的一些概念都可提出认知性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在书本中直接找到答案。分析性问题主要指回答“为什么”一类的问题,如在学习解分式方程,有学生针对解分式方式要验根提出问题,解分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评析性问题主要指回答“怎么样”一类的问题,如在给定条件下的图案设计问题,可以这样提问:哪种方案更美丽和谐?哪种方案更省料?在图案的设计中主要应用了哪些数学知识等等?创造性问题主要是回答“怎么变化”一类的问题,即学生针对知识点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做法和设想,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3.指导学生根据学科特点提问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思维严密、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可用以下一些方法指导学生提问:引导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问;引导从课题中找问题;引导从知识的衔接点提问;引导从数学的概念和公式的认识中提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解题的方法提问;引导学生从思维的矛盾中质疑等。
三、科学评价学生提问
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及时科学地进行评价,同时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对学生提问的评价主要依据以下三个原则来进行:
1.导向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认识结构、生活阅历以及提问能力各不相同,只要环境适合,他们有提不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当中有层次高的,也有层次低的,甚至也有与本节内容无关的。因此,教师要宏观调控,利用评价的导向性,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提问的质量。如当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进行鼓励表扬,使其他学生知道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有效问题,而对于哪些无效问题或无关问题则在不打消积极性的前提下,委婉地告诉学生,甚至可以答应课后老师再与他们一起研究。
2.鼓励性原则
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如若处理不当,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科学处理学生的提问,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艺术所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并进行灵活地取舍,既要抓住重点,因势利导,又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合理地照顾学生的各个层面,鼓励后进生多质疑和分析回答,千万不要以耽误时间或不会提问而忽视他们。
3.多样性原则
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互评,还有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尤为重要,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方法真诚地对学生提问进行评价,鼓励提问的积极性,并起着导向作用。通过评价最终让学生明白什么样问题是有效问题和无效问题,多提有效问题,少提无效问题。学生互评教师应加以引导,指导学生正确地、客观地对同学所提问题加以评价,对提出的高质量的问题,可以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互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因为他们从互评中知道什么样的问题价值高,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自评旨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提问作出评价,判断哪个是有效问题,哪个是重复无效问题,哪个问题最有价值等。
总之,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知识水平限制,我对培养学生提问的策略的探讨还可能很肤浅,但是我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摸索,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自觉养成敢问、肯问、能问、会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