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势的主动与随动(下)

 tjboyue 2016-04-29


编者感悟

 抓住大的、主导性的原则,才能把拳越练越明白


主动、随动,要心里有数


 2、太极拳是练圆的拳

    太极拳运动是“太极(阴阳)图”的模拟再现,太极图(圆)的几何图形无始无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拳势行云流水,绵润悠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因此,太极拳是练圆的拳,无圆不太极。

    “太极不动手,圆用腰来走”,昔年杨少侯宗师曾对吾师张虎臣(1898一1979)先生言,“太极拳势无处不是圆,无圆不太极。圆从何来,皆腰所为也。腰为轴,轴转带动肢体圆运。轴为旋转之蜡烛,手足为旋转之灯罩,以腰脊为轴心,画圆裹为灯笼也。灯笼愈小愈妙,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也。”少侯还将太极拳势的圆喻作时钟,说“习长手者,为钟之长针走大圆,习短手者,则为针之轴,无圆之形式,而有圆之妙用。”太极拳势这种腰主动、手足随动将身体裹成“灯笼”的运动形式,在少侯传与张虎臣的太极小架——太极家手(练架)、太极小式(用架)套路中,形正势圆表现得淋漓尽致:松腰竖脊沉胯,百会与会阴连线与地面相垂,稳如“坐在(尾闾)烛台上的蜡烛”正中安舒,即使海底针、斜飞式,单鞭下式等动作也不须低头弯腰俯身,以保证身体中线的正中不偏:腰主动四肢随动“裹成灯笼”,出手须三尖(鼻尖、指尖、足尖)相照、同在一个圆上,手足尖连线与地面相垂直,外圆距胸腹(视身材大小)一尺左右,圆的尺度随功夫和用意而变化:圆大至无限、圆小至星点,妙在小圈可产生大圈、快圈的向心力、离,心力功效:妙在求速度时圆化为点,距离短,应力集中,迅捷无比;妙在圆满气足、柔滑坚韧,即可卸力、吸力,又能张力反弹作用于反方向力,使敌力或找不到着力点无所适从,或沿着圆的切线方向飞出,或被吸力所吞化、张力反向弹出……

    太极拳势腰主动是轴心内圆的暗动(转)、微动(转)、小动(转),带动、牵动、引动、拔动肢体其他部位随动,是轴心外圆的明动(转)、显动(转)、大动(转)——这是对盘架子而言;若是推手、实战,则我方主动随动为轴心,内圈(圆)愈小愈隐愈好,敌方为外圆、大圆,作用于敌方的向心力、离心力愈大愈烈愈速愈妙……概而言之,腰劲越圆,周身之劲越活、越轻灵奇巧,太极拳功夫愈显出神入化。

    太极拳势往复折叠,进退转换,“腰隙”遂意(拧成)“麻花”般状态的主动,带动、牵动、引动、拔动肢体其他部位盘旋成各种几何状态的圆,如大圆小圆、立圆斜圆、8字圆、相交圆、圆中圆等等,门内称之为“乱环术”、缠丝劲(力)、“螺旋力(劲)”,在太极拳博击技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说已超出拙作命题范围,恕不评述。

    太极拳势腰主动与其他部位随动,“虚实随机变,妙在圆中求”,“周身如一气,浑如太极球”。因此,练太极拳腰不能(会)动(转)、势不能圆,则拳有其名而无其实,充其量只能称为“太极操舞”,而不能作武术、气功意义上的“太极拳”论矣1

    3、太极拳是练周身一家的拳

    太极拳势所要求的“周身一家”,涉及到形神统一,阴阳虚实、动静刚柔、进退开合、松紧蓄放、快慢起落、表里内外的辩证关系,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气机升降的和顺,以及天人合一、法归自然等诸多方面,内容极其丰富,不能一一论及。拙作愿就太极拳势主动与随动的协调平衡,阐述管见,以祈对“周身一家”的理解有所新义。

    拳论对“周身一家”的论述,首推先贤所写.“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述《太极拳术十要》中称之为“上下相随”。愚意以为,腰主动与肢体其他部位随动空松圆活,浑然一体,太极拳势自能举动轻灵、节节贯穿:内气营运活泼、形圆气满,拳势自能无缺陷、无凸凹、无棱角、无断续,完整一气,因而“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倘若腰主动与肢体其他部位随动不能协调一致,太极拳势就无法做到“由脚而腿而腰,完整一气”,于是“身便散敌”,不能“得机得势”。如何纠此偏差?先贤告诫日“其病必于腰腿而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继而言之,“周身一家”所要求的“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笔者理解为心意所使,腰动肢体其他部位随动,全身皆动,为“一动无有不动”;腰静(不动),肢体其他部位随静(不动),全身皆静,为“一静无有不静”。且须和李亦畲《走架打手行动要言》所说,“静则俱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相统一。推而演之,腰松自能“一松无有不松”,腰活自能“一活无有不活”,腰圆自能“一圆无有不圆”,腰柔自能“一柔无有不柔”……主动随动“动中有静”,主静(不动)随静(不动)“静中有动”,说静不静、说动不动,自能无处不动、无处不静而动静自如、动静一体,方能做到沉重不浮,静如山岳,周流不息,动若江河,“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太极拳势运动,腰主动与肢体其他部位随动和谐自然、妙若天成,心意所使自能“衣着合体”合乎规矩,周身上下前后左右、手眼身法步,折叠得当、转换到位,(神意气、手肩肘、足胯膝)六合相统,内外合一,无处不协和,无处不圆润……浑元一体,诸法归统于自然。此即为太极拳势运动所要求的“周身一家”。太极拳势运动,只有在腰主动与其他部位随动,作到“周身一家”,方有可能达到劲整、劲实。故太极拳是练“周身一家”的拳,无“周身一家”不太极。

    许禹生先生《太极拳势图解》言,“太极拳之妙全在用劲”。劲圆劲自活,劲整劲自实。欲求劲圆、劲活、劲整、劲实,须正确理解太极拳势主动与随动的关系,在练腰、练圆、练“周身一家”上下大功夫,方能登高有阶,学必有得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