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晨读美文(九)佘

 江山携手 2016-04-29

     中考晨读美文(九)

2015年江西中考范文赏析:丢(含原题解读)(1

  【真题】

  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

  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

  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

  【解读】

  江西今年中考作文题为《丢》,该题目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议。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紧接着就阐释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考生自然就会联想到自己和他人曾丢掉过什么,是凭借什么丢掉的,丢掉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丢掉后得到了什么等等,写作材料应该是比较充足的。选择的素材要是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体验。以我手写我心,让感触细腻些,让情感质朴些,让语言更灵动些,自然能写出好文章。但是选材要想出彩还需要费点心思,要善于选取文化层次高的材料来写,才能使文字立意高远,这样的材料更显得高雅、醇厚、内蕴丰富。如下面的一篇《丢》选择庄子、堂吉诃德、乔布斯等文化名人的典型事例来写,这几则材料都充满历史的厚重感,大大提升文章的内涵。要想让你的作文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构思上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针对题目和材料从反面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如,众人都写舍得丢弃是人生的积极态度,你可以写丢弃有时是一种无价值的牺牲;众人都写舍得丢弃可以创造人生奇迹,你可以写有的丢弃是生命的一种愚蠢,是一种不珍惜行为,但一定要注意,逆向思维要合理、正确,有重要的证据,否则造成观点错误。

  【误区】  

  今年江西卷作文审题难度不大,绝大部分考生都能扣住题目的内容去写,跑题的很少。但也有少数考生没有理解很好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写作中用大量的篇幅来叙写的过程,对的所思所想和感悟不深,所以得分不高。在审题时千万不要忽视了文题中的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写作中一定要在中写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文章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范文】

  丢

  雄鹰丢掉了草原,你认为它会消失?不,它是去欣赏大漠的磅礴;企鹅丢掉了天空,你认为它会灭亡?不,它是去追寻大海的自由;红梅丢掉了春天,你认为它会枯萎?不,它是去探寻白雪的贞洁。丢,有时也是一种获得。

  鲲鹏展翅

  河边,你手持一支钓竿,悠闲地坐在草苔上,口中还念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身旁久立的二人等不了了,向前一步:庄先生,大王请你入朝为相!你充耳不闻,这时,一只乌龟游出水面,你便乌龟寻问:你是愿意在野外玩泥巴,还是愿意被人关进金丝笼里?龟说:金丝笼虽好,还是不如野外自由。听后,你抚掌大笑,头也不回地走了,只剩下两个人在风中凌乱。你就是这般超然,轻生死,仿佛一切都与你无关,你不贪慕荣华,箪瓢屡空,晏如也。

  庄子丢掉唾手可得的富贵,获得了一双鲲鹏的翅膀,展翅高飞,摩云上九天!

  瘦马骑行

  古道荒原,落日熔金,只有你嗒嗒的马蹄声响彻天宇,一旁的双杠丘骑着驴,慢慢地前进。你丢掉了安逸的乡村生活,偏偏要去复兴骑士的光荣,解救中了魔法的杜西娅夫人。在平原上,你举长戈,冲进羊群里四处击杀;村落旁,你戴好淬下来的甲胄与风车巨人对抗,驿道边,你擦干满是奶酷的头盔与雄狮对视,你就这样游荡,任他人笑你疯癫。

  堂吉诃德丢掉了传统乡村贵族的安逸,骑着瘦马举长戈地闯入了全世界的心里!

  网络领域

  天桥下,风雨击打着路上的行人,天压抑地快要窒息,你混着冰冷的雨水啃着难以下咽的干面包。与你同时代的弗洛德从帝国大厦的顶端跃下,你为什么不呢?是啊,你丢掉了自暴自弃,在几年后重返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当时正濒临倒闭,你又何苦去成为这样公司的总裁?你放弃了自暴自弃,研发新产品,一举抢占市场。

  乔布斯,苹果公司的总裁,丢掉了自暴自弃,开创了一个网络时代的新领域!

  雄鹰丢掉了草原,换来大漠的磅礴;企鹅丢掉了天空,换来大海般的自由;红梅丢了春天,换来了白雪的贞洁,我们是否也该丢了某些无须有的负担,换来一个更辉煌的明天呢?

  【解读】

  文章选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和国外时代名人的经历来揭示文章的主题——丢,有时候也是一种获得!语言简练,概括准确,庄子、堂吉诃德、乔布斯等人的事例典型,明确表达了自己的主张要学会丢弃。阅卷教师在读故事的同时,也和作者一起思考人生的哲理。故事的叙述语言很简明,故事蕴含的道理浅而易见,故事的选择也和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很吻合。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娓娓叙述,让读者在作者的理性思考中受到感染,得到提升。每个片段结束后,都有该考生精彩的抒情和议论,这样的行文思路很清晰明了。该考生对人生的感悟有一定的深度和张力,能够从每个故事中挖掘比较深刻的内涵,让阅卷老师欣喜看到该考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015年江苏盐城中考范文赏析:从未走远(含原题解读)(2

  【真题】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读】

  盐城卷一直以命题作文为主,2015年仍旧采用这一考查方式,只是形式上有了突破,不再是直接出现作文题,而是以导语+命题+要求的形式呈现出来。

  就命题内容来看,这道作文题,仍就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写,有真话讲,有真情抒,积极引导学生跳出自我的小天地,关注社会,拥抱自然,思考生活,进而获得个性化的感悟。写好这道题关键在这几个方面:

  读导语,实现从时空到心理的跨越。这道题的题眼是修饰语从未,就是从来没有的意思,这样就可从时空角度把文题理解为从来没有走远,粗读提示语,总在”“始终”“时时”“常常等词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仿佛总在身边始终浮现眼前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等短语,告诉我们实际上这个人并不在身边;只是浮现在眼前,其实这件事并不是发生在眼前……可见,从未走远一题,还应该抓住关键词从心理角度去理解,即叙述的对象虽然已走远,但其影响仍留存心底,并没有走远,所谓天涯若比邻便是如此。

  定角度,设想从一个或几个点解释文题。文题中既指时间消逝的久远、空间距离的长短,也指心灵的隔阂或思想的偏离等。可选取某一个人(物)如何让感觉从未走远,也可以写不同的人(物)令我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的。

  精构思,让作文从平淡无奇变得光彩动人。中考作文怕就怕没有特点,写不出新意。而要写出特点,写出新意,就必须对作文有一个精妙的构思。写作时要尽力写出其中的变化过程,即由起初的以为远去到感到就在身边的过程,是某物的触发,是某景的感染,是某人的启发……如具体写出自然就动人了。

  【误区】

  误区一:漠视导语。该题的导语已经比较明确地告诉考生,不仅可以写那些一直就在身边的人、事、情、理等,还可以写那些看似已经走远,实则一直就在身边的人、事、情、理等,部分同学忽略了对导语的研究,只是从第一个方面选材立意,就很容易写得肤浅,而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

  误区二:题材单一。导语部分提示我们可从人、事、情、理方面寻找题材,后面还附加了一个省略号,也就是说,如果写那些从未远去的等也是合乎要求的。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写的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写爷爷奶奶这类亲情、老师同学这类师生情的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样单一的题材造成撞车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得分。

  误区三:无意识。从未走远这一命题作文,其实就是个半命题作文,不仅要填写出谁(什么)从未远去,其实还要写出从未离开,而后面这个最好就写,而少数同学审题时忽略这一点,直接去写某个历史人物从未远去,却没有写出是如何感受到的,这就有掉书袋的嫌疑了。

  误区四:蜻蜓点水。不少考生审题时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思考了是谁从未远去,没有认真思考为什么感觉从未远去,是他(她、它)给人以教益,还是他(它)给人以情感的熏陶;是让人思念、感激、感恩,还是令人反思、反省、感悟……难怪出现了不少假大空的文章。

  【范文】

  从未走远

  仿佛一夜之间,镇上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无数现刻瓦片的小摊,摊旁挤满了喧闹吵嚷讨价还价的游人,摊后站立着油嘴滑舌却又分心刻瓦的摊主。我站在街头,脚下依旧是那条麻石板路,却似乎很多东西都走远了。

  一抬头,镇口石门上是陶二爷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字,中藏寿中藏边,团团喜气,却又因瓦的灰色显得肃穆起来。下是喜鹊登梅、貔貅招财、麒麟送子、三阳开泰四副吉祥图案,极为传神。穿过石门沿着石板路走,两侧屋顶上青瓦鳞鳞千瓣,古朴素雅,沉稳宁静,纹路古拙若桑间鸡鸣,桃源犬吠,淳朴可爱。

  十多年前,小镇尚未被开发成为景区,未被冠以古镇之名。幼年的我热衷于观赏陶二爷雕瓦刻砖。他好两口小酒,颊上微酡,使描样上线条飘逸圆润,下刀时力道匀适,打磨时凹凸有致,上药后浑然天成。一抬腕,是丹凤朝阳,一低头,是鱼跃龙门。凿削铲旋,如写书法,抑扬顿挫间光影流动。陶家一排字瓦简单而各异,掩映着后院小叶黄杨密密匝匝的叶子,流淌着时光静好。

  可现在,那些生意红火的摊主并不描样,遑论上药——现刻嘛,效率第一。彼时的认真与虔诚呢,精雕细琢与岁月安稳呢,难道都随着这十余载光阴渐行渐远了吗?我听着耳边高高的鞋跟叩击着石板路,望着尖尖的伞顶划过起伏的墙垣,心下一丝迷惘。

  七拐八弯进深巷,熟悉的木门,斑驳的低槛,陶二爷竟一直没搬家。推开半掩的门,一声旧旧的吱呀声还是昔年音客。他正刻一条鱼,砖石中心只寥寥几笔,一条极生动的灰鲫,然觉满砖江湖,烟波无尽。抬头见是我,一怔神,旋即爽朗一笑:丫头还记得我这老头子?我可处江湖之远啦!复又低头。有细密的雨丝飘舞,屋瓦上浮漾着湿湿的流光。

  跨出门槛的那一刹那,我恍然意识到,那些我以为走远的,其实都在这儿,从未走远。也许在深巷里,也许在职业掩映下,陶二爷始终如此,怀着雕刻的信仰刀刀笔笔,岁岁年年。

  那宁静空灵的檐雨滴声,从未走远。

  【解读】

  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陶二爷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字,我幼年时陶二爷雕刻时的动作,再次相见时,老人家的神态简练传神,一怔”“一笑,一低头,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刻碑老人,但他的执着与坚守,正是一道从未走远的风景。文章一气贯注,笔法累累如串珠,全无矫情做作之文句,在积累了许多来自生活的感性体验之后,在这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显露出一番成长的自省和理性思辨,体现了考生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科技进步和文明传承这一重大的社会性问题便在这些细节中得以凸显。小作者巧妙的揭示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却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让人回味无穷。

2015年江苏徐州中考范文赏析:办法总比困难多(含原题解读)(3

  【真题】

  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65分,含书写分5分)

  要求:办法总比困难多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解读】

  徐州市中考作文连续5年都采用这种命题方式:一道全命题作文,没有提示语,只有2点写作要求。2011年《有句话儿在心头》,2012年《又是一个新起点》,2013年《总有一次惊喜》,2014年《阅读,曾让我感动》,2015年《办法总比困难多》。徐州市中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就是考查学生的生活积累、思考和感悟,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考生有话可写。

  学生的生活空间虽然有些狭窄,但从生活内涵上讲,还是多姿多彩。生活对于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亦如一首歌词写道: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所以,我们要告诫中学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求学生正视生活中的困难,激励他们战胜各式各样的困难,超越自我。作文命题价值导向昂扬向上,向社会释放着正能量。

  题目中的困难,指处境艰难、生活穷困,亦指事情复杂、阻碍多。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主要指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压力,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生活上的艰难与困境等等。办法即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办法可以是技能技巧,思维路径,精神力量等:这两个名词主要指向文章的材料。总比是一定比,肯定比的意思,这是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说明我们不论遭遇怎样的困难,最后一定能够找到办法,解决问题:暗示文章的主旨。

  如果写记叙性文章,就写出自己或他人在学习或生活中遭遇或感受的具体困难,有详细的过程,还要写出通过自我感悟或在他人的启迪下,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办法,更要通过抒情议论语句揭示主旨,画龙点睛。

  如果写议论性文章,尽量举出不同类型的事实论据,加之恰当的引用和道理论证,思路清晰地论证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一中心论点。如果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结构安排或并列论证,或递进论证,文章就能进入更高的一个档次。

  【误区】

  1.对题目中关键词总比审视不够。考生只是叙述出事件或者把困难和方法简单交代就匆匆结尾,缺乏对所选材料内涵的挖掘,对作者情感态度和文章主旨没有充分揭示。

  2.材料+标题式。记叙事件不具体,缺少情节,多概叙,少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主题的表现不是从材料中自然表现,而是像贴标签,补补丁一样,生硬地拼凑在一起。

  3.文体意识不明,记叙一段文字之后,马上来几句议论抒情,貌似夹叙夹议,实则非驴非马,难辨文体。

  【范文】

  办法总比困难多

  天空透着澄净的淡蓝色,晚霞穿过天马行空的云彩映照在我的四周,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声响,我从书本中抬起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中考的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书包里,课桌上,书房里随处可见复习用的练习、笔记与书本,为了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我每天坚持做五道把关题,为此时常忙碌到深夜。

  指针又一次指到了十二点,我还在题海中埋头苦干。橘黄色的灯光疏疏落落地投射到书页间,形成无数光影。我在这最后一道题上浪费了半个多小时,却依旧找不到突破口。滴答滴答,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不时地在演草纸上飞快地计算着,眼前的字母仿佛变得陌生起来,它们在试卷上躲躲藏藏,让我理不清头绪。困境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把头埋在臂弯里,整个身体伏下去,盯着做了一半的题目不知道路在哪里。

  手指触到温暖的感觉,我抬起头来,妈妈正把一杯茶放到我的手心里,又遇到难题了吧?来,喝点清茶清醒清醒大脑。妈妈对我笑了笑,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端起茶杯,白色的杯底舒展着几片墨绿的茶叶,我喝了一大口,温热的液体温暖了我的全身。妈妈知道我不喜欢喝浓茶,所以,这杯茶里并没有太多的苦涩。

  窗外是一片看不见的黑,我低头重新读题,细细地琢磨每一个给出的条件,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呢?我的脑海中掠过无数个知识点,忽然想到老师上课讲的一道例题,灵感不期而至。——”我轻呼一声,果然有简便方法!思绪泉涌,笔走如飞,我不停地计算着,这道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窗外的景致在黑暗中反而清晰,我透过玻璃看到了点点星光,那就像我的信心与意志吧,在困境中引领我前进。

  人生是一段永不止歇的旅途,如飓风起于青萍之末,需要经历千百种困难,并为之努力,才能泅渡成功这条河流,蜿蜒成生命的高度。信心是这条路上必备的行囊,它让我不懈地努力与追求,坚信黑暗的前方就是光明。

  抬起头,我想: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解读】

  这篇文章以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自我的心理暗示,中间妈妈的话语鼓励,结尾战胜困难后的感悟和收获。开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引起下文,结尾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文章选材紧扣学习生活,记叙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中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详细具体。心理描写如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真切细腻;景物描写如窗外是一片看不见的黑,我低头重新读题”“窗外的景致在黑暗中反而清晰,烘托着心绪发展变化。

  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如,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一字,让人浮想联翩,玩味不已

2015年江苏苏州中考范文赏析:记得那一次出发(含原题解读)(4

  【真题】

  作文。(60分)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3不要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解读】

  2015年苏州中考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一个全命题作文题两个部分组成。全命题,还有提示语,这说明这个提示语很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这句是对出发的内涵做了解释和提示。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是提示要写出发的原因。让你去经历,去收获……”是提示考生要写那一次出发的收获和感悟。

  《记得那一次出发》这个作文题目有两个关键词和一个核心词,关键词分别是记得一次,核心词出发记得这个词要求作文要写回忆的内容,写过去的事情。一次这个词要求作文不能写两次,更不能写多次,只能写一次,即使是写多次也要围绕一次来写。核心词出发既可以是具体的实指,如一次旅行或执行一次任务等等;也可以是抽象的虚指,如一次心路历程或一次辩论等等。另外还要注意的是那一次出发的主体可以是也可以是他(她),当然还可以是一个团队。

  这个作文题核心词出发对选材稍微有点限制,但开放度还是很大的。能看到限制当然是好的,但考生更应该看到它的开放度。本次作文开放度比较大,叙事随笔可以写,写景写游记当然更可以。就立意方面,这个题目的开放度也是很大的。考生可以通过叙事来礼赞亲情友情,也可以写景来歌颂家乡美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本次作文还可以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反腐倡廉等热点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提出考生自己的观点与主张。

  【误区】

  审题误区一:因为有提示语,可能会误导考生,使得有些考生没有把这次作文当成命题作文来写,而当成了话题作文。有些考生在选材上太随便,结果不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特别是没能体现本次作文的价值要求。

  审题误区二:没有写回忆的内容,写未来的或当下的出发,这就是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记得。还有就是没有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一次,写了两次或多次出发,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考生比较紧张的情形下,或略了题目的要求。

  审题误区三:核心词出发体现得不够突出,随便套作,或叙事或随感,不注意扣出发一词,这样容易离题。有的考生随便叙述一件事情,或者空发一番议论,内容空泛不具体,这都会导致中考作文失败。

  【范文】

  记得那一次出发

  时间兜兜转转,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的夜里,风有些微凉。

  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可以说万径人踪灭,驿路边的房子稀稀疏疏,只有几家还亮着灯火,泛着豆黄的微光。

  一间窄仄的驿站卧房里,苏轼独坐在床上,床边落满灰尘。他左手轻捋着长长的须,右手拿着笔,时而落笔纸上,时而又悬笔空中。夜,渐渐深了,油灯也越来越暗,他挑了挑灯芯,但最终似乎仍不满意。还是吹灯睡觉吧,他脱掉了身上长衫,躺到了床上。

  外面如水的月光流进了房子,将苏轼的思绪拉长,又拉长。他思绪泛滥,想家?想亲人了,还是想朝中的君王了?他难以入眠,不禁感叹道:月亮啊月亮,你来做什么?是来嘲笑我这孤零零的贬谪之人吗?他又翻了个身,面对墙壁,可随即又翻了过来,看着透过碎碎窗纸的皎白的月光,辗转,再辗转。过了好久,他蓦地坐了起来,自言自语道:月亮啊月亮,是不是现在只有你能与我作伴?太好了,谢谢你陪我。既然难以成眠,那就还是出去,陪你走走吧。  

  月亮渐渐高了,高过了路边的古槐树,就连蜷缩的老乌鸦也睡了。这里的确静啊,这里没有可以与他共同游乐的人。知音难觅,辜负皎月啊!他思来想去,还是去出发找寻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老朋友吧。于是,他径直朝承天寺走去。

  张怀民也没有睡。

  两人一同漫步于承天寺阔大的院落里。月色落满整个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净无杂尘。啊,这原是高天明月下竹子柏树的影子,在这寺院的积水中仿佛纵横交错着水草,还不时的晃动摇曳,而他们,恰如游弋于水草中的鱼儿。

  他们漫步于院落,步履轻轻,杂语絮絮。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月在中天了。看着这如水的月光,望着移动的双影,东坡不禁脱口而出:哪一个夜晚没有皎洁月色?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张怀民也轻吁气了一口气,应声说道:人闲如影,皎月如日,只是光凉了些啊!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的确,宏览大宋王朝,能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真的不多啊!那个承天寺深夜,那一次出发寻友,带给苏轼的不仅仅是交谈的快乐,更是一份舒心,一份难得的豁达,或许多年以后,他还会记得那次出发吧。

  难忘那一次出发,难忘苏子的豁达洒脱,难忘苏子的纯净与质朴。

  【解读】

  这篇作文胜在构思的新颖独特,写了一篇历史故事。语言的风格和文章的内容相得益彰,和苏轼的豁达洒脱的心境相吻合。这篇作文不单单是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的翻译,小作者对当时苏轼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传神,笔悬空中”“辗转难眠都写得非常生动。这是写出发前,交代出发的原因。最后,作文还注意扣题点题:或许多年以后,他还会记得那次出发吧。非常难能可贵。

2015年吉林省卷中考满分作文:春嫩不惧寒(含原题解读)(5

  【真题】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春嫩不惧寒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及其团队,心存高远,脚踏实地,沉浸于量子世界十余载,追求小量子里的大梦想。他们坚持不懈,追求极致,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继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9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0多年后,人类首次实现其量子化。

  认识薛其坤的人几乎都知道他近乎苦行的生活轨迹。早上7点进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这样的作息时间,他已经坚持了整整20年。在薛其坤看来,全世界从事物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刻苦的。刻苦是他们团队攻坚克难的第一秘诀。

  科学研究的刻苦不是常人所能坚持的。薛其坤认为进入了这个科学世界,应该以苦为乐,这样的坚持是一种享受。他在紧张的工作中体会到的是快乐,而非痛苦。凭借对科学的好奇心,对工作的热爱,对科研的责任心与担当,对信心的坚守,薛其坤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终于向国际科学界亮剑

  把科研工作一步一步做上去,把学生一个一个培养出来,唯有如此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这位科学家追梦人如今最朴素的愿望。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解读】

  《春嫩不惧寒》中的关键词即是春嫩春嫩初春早春,可以引申理解为一个人的少年时代,而正在读书的青少年也正是春嫩时节;寒冷,引申为人生路上的苦难、挫折、磨砺等。可以从语句的本义写自然界的某种事物,是怎样不畏惧冬末的严寒的;可以从引申义(比喻义)的角度,写某个少年是怎样不畏惧人生路上的艰难执着前行的。

  写作时,春嫩不惧寒在文章中应该有一个特写的镜头:写早春寒意料峭的景象或初春某种花草伴雪成长的景象,以此来烘托文中的人物,使人物的感情自然地抒发出来。纵然不是真实的春嫩不惧寒,但我们为了突出文章中心的需要,不妨可以在文中描摹带有春嫩不惧寒的诗意环境,把人物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既增强了文章的诗意氛围,又照应了题目,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第二篇文章是材料作文。试题给出了摘选自《人民日报》的449字的材料,材料展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带领团队从事物理研究并取得辉煌成绩的事迹,并通过他的言论表现了薛其坤及其团队为追求梦想,刻苦钻研,以苦为乐的品质,赞美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对工作的热爱,对科研的责任心与担当,对信心的坚守以及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精神。

  写作时,可以从记叙的角度入手,写自己身边的某个值得敬佩的人献身事业、以苦为乐的真实事件,也可以发挥合理的想像,记叙薛其坤院士早晨7点到晚上11点在实验室里工作的过程,也可以模拟写作薛其坤院士的日记,形成一篇展示薛其坤院士为研究物理学、精心教育学生而无私奉献精神的自述文章。还可以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释刻苦是攻坚克难的第一秘诀梦想点燃精彩人生坚持成就梦想等观点……行文中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即可,不必面面俱到。这篇文章,也可以在写作的形式上下功夫,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人物访谈等都应该是一种创新的表达。

  【误区】

  误区一:思维僵化。春嫩不惧寒一题富于诗意,必须在较好地完成现代文阅读《雪地吃春》的基础上,准确理解题目,才能把文章写得充实具体。有很多考生受现代文阅读的影响,不敢发散思维,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大肆地写,写在雪中发生的事情,然后生硬地往题目上扣,根本没有体现出不惧寒的主题。

  误区二:内容浅易。在具体的写作中,春嫩不惧寒最好体现出引申义或比喻义,体现出自己或他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不能对春嫩理解过于浅易,简单地认为是春天的各种事物太鲜嫩,因为春天来了,根本不用惧怕冬天的寒冷,这样理解,就与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完全相反了。也不能理解为春嫩不应该惧怕寒冷,这也绝不是命题者的初衷。

  误区三:主题泛滥。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往往会出现多个感悟最深的写作角度,不能因为自己占有的素材少而在一篇文章中涉及多个角度。在薛其坤带领团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材料中,出现了坚持刻苦梦想等多个角度,如果面面俱到地去写,会顾此失彼,哪个方面都不会写的太充分,主题自然不会得到凸显。

  误区四:审题偏颇。材料作文最怕审题出现偏颇。写作前,一定要反复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不能太过于强调材料中无足轻重的语句。如针对材料中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等词句去设定写作角度、确定写作主题,就很难写出切合题意的考场佳作。

  【范文】

  春嫩不惧寒

  嫩柳轻摇,飞絮竞逐,游丝相赛。行走在旖旎的春天,虽然刚经历寒冬的洗礼,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大自然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

  我喜欢春天,不仅因为她有鸟语花香,春光融融的美景,更是因为她是希望和活力的象征。春天中的万物都只有经历严寒后才能复苏,她所蕴含的不畏挫折,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着我奋力前行。

  半树青葱,半树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俊采星驰。古往今来,年少而有为者比比皆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少有奇才,六岁属文,二十岁作《滕王阁序》,名扬四海,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千古名句。苏轼,生十年,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也一样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激情,有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著,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骨,我们当然要勤字当头,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惧艰险,努力前行!

  半米阳光,半米香。

  人生如四季,我们正处在最美的春天。年少的我们,自信却不自负,张扬却不张狂。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撑起自己的蓝天。放眼今朝,90后的创业青年奋发有为,最近,一款能帮你淘到时下潮流礼物的APP应用礼物说在网上火了起来,短短四个月,用户就达到200万,而成功开发这款软件的人,竟是年仅21岁的温成辉。他也曾因资金问题面临困境,但他笃定的说;你不放手,失败才会撒手。有志不在年高,追梦的路,迷雾茫茫,但我们依然要信心满满地走向前方,所有的磕磕绊绊都只是暂时的考验,对梦想不放手的温成辉成功后笑得清清爽爽,在路上的我们,对追求不言弃,也定能赢得痛痛快快,让我们的春天绚丽多彩,繁花似锦。

  半院桃李,半院花。

  身在考场的我们,正在用笔尖与试卷的窸窣声谱写着最动听的音符。我们从升入初中时开始编织自己的梦想,在父母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中踏上追梦之旅。我们知道,有梦在,这个春天必会留下难忘的记忆,这个春天里,校园里的半院桃树和李树和我们一起共逐高中梦,一路欢歌,一路精彩。桃李用满树鲜花换一个春天的倩影,我们会用努力换一个无怨无悔的结局。

  碧草如酥处,繁华锦上时。左岸梦想,右岸幸福,将青春的道途,点缀得满径花香。而我将在这漫漫长途中,收获自己的风景。春嫩不惧寒,于蝶舞蹁跹处,我自铿锵!

  【解读】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结构清新的满分作文。考生灵活地驾驭语言,把春嫩不惧寒的精神在文章中全面地展现出来。从结构上说,全文洋洋洒洒,充满散文的味道,半树青葱,半树春半米阳光,半米香半院桃李,半院花巧妙穿插于段落间,把文章主体部分自然划分为三个层次,先由古代少年才俊写到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再由90后软件开发者写到信心满满的我们;最后结合我们身临考场的实际抒写不惧寒的心声。结构设计非常巧妙,读者一目了然。捧读这篇考场佳作,你会忍不住反复品味。考生的语言优美流畅,很能打动人心:开篇对春景的描绘,轻轻几笔,信手拈来,而春景毕现;三个…………”的精巧设计,把优美的意境创设出来;结尾再用优美而精炼的语句把春景与青春、人生巧妙结合,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