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心住院!曝光小龙虾绝密内幕!

 昵称32750900 2016-05-01
果真说

五一马上就要到了,天气也渐渐回暖,这不最具代表的夏日美食麻辣小龙虾,如雨后春笋般充斥着各大街头小巷。都说世间万物,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这美味可口的小龙虾更是令人难以辜负,但是小编还是得提醒下大家,龙虾虽味美,食用需谨慎,毕竟小龙虾体内的寄生虫太多了!



这不前些日子苏州一女子,就因为食用了不干净的小龙虾,导致咳出血来,经检查发现竟是龙虾中的肺吸虫将其肺部钻出了多个小洞,使得咳出血来。医生表明,此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食用了不干净的小龙虾导致的。


该女士的肺部能明显看到很多小洞


龙虾放入清洗机中寄生虫被洗出

结果这一茬还没过去,近日就又有一嘉兴市女子琳琳(化名)因类似情况住院了,因在早晨有点恶心咳吐,竟吐出了6条活虫,而最长的有3厘米,医生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发现琳琳的肺部有一些虫子影响而形成的模糊影子。医生还表明此类虫子属于线虫一类,虽专业检测到它不在医学寄生虫范畴类,无法确定它是因为食用了哪种食物导致的,但是大多数寄生虫病都是来自食源性的。


琳琳呕吐出来的寄生虫


长度为3厘米的寄生虫


肺部模糊的影子

除了肺吸虫,医生还称肝吸虫、弓形虫、绦虫等都是我们常见的寄生虫,而它们都是寄生在龙虾、蟹、螺丝、羊肉、牛肉、鱼等食物内,我们稍不注意就会食用进去,而寄生虫一旦进入体内就会随着血液、淋巴液循环,从肠道到肺部,有的不仅会将你的肺部戳出洞来使人咳血,严重的还会跑到你的脑袋瓜里,皮肤里,形成严重的寄生虫病。


脑内能明显看到寄生虫的影子


脑内取出来的寄生虫

除了近期发生的两案例外,其实早在2010年时,南京就曾发生过一起轰动全国的“龙虾门”事件,南京市民先后有20多位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症(也称“哈夫病”),肌肉严重僵硬疼痛、浑身无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触痛、大汗,其它还有黑尿等症状,纷纷入院治疗,而疾控专家也表示这和食用小龙虾有关。


看到这你是不是在想,到底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吃下寄生虫?甚至患上“哈夫病”呢?难道以后都不能再吃这类食物了?答案当时是“NO”,小编告诉你,我们之所以会吃入寄生虫、甚至患病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1、生长环境

小龙虾对恶劣的生长环境适应性特别强,如果我们食用的小龙虾刚好是来自污染严重、不卫生的养殖环境,那么大多它们都会毒龙虾,不仅细菌超标,还重金属污染严重;有些商家还会在养殖期间给其喂养“水产促长剂”和各种“抗生素”,让这些龙虾在污水中长的又大,又不容易受污染而死亡,但是这些残留的药剂不仅进入龙虾体内也会残留在表壳,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毒虾”,而我们一旦食用,身体就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伤害。


2、食物未清洗干净

龙虾要想清洗干净最好用刷子一个个清洗干净,而我们食用的龙虾很多都是来自街边的一些大排档或是小餐馆,首先环境就比较脏乱,并且他们大多都是选用洗虾粉清洗,二洗虾粉会对我们的消化道、肝脏、肌肉造成损害。

其次配料、龙虾的清洗、烹制到不到位我们也无法断定,尤其是生意火爆时,老板龙虾翻炒都来不及,更无法保证它能否给你炒熟、给你逐一清洗干净,毕竟这类带壳食物清洗干净都是很费时间的,各种泥沙、细菌、寄生虫之类都藏在里面。


3、食物未熟透

生食或是半生不熟是我们吃入寄生虫的主要原因,对于小龙虾一般商家会为了保证它的鲜嫩肉感和卖相,都不会将其烹制足够的时间,使得寄生虫、细菌都未杀死,而且龙虾的头部比身子要大,一般身子熟了头还未熟,并且头部是隐藏毒素和细菌最多的地方,而很多人吃龙虾时又都不会太过注意,寄生虫、细菌自然就被吃进去了。加上生意火爆,龙虾根本就没有足够时间来烹制就被端上桌了。


4、食物变质

夏季到了,小龙虾的需求就越来越大,很多店家都会进购很多龙虾,但是天气热龙虾很容易死掉,一死掉就很容易变质产生各类细菌和毒素,就算经过高温烹制,细菌产生的毒素也很难消除掉,有的店家还会将当天没卖完的留着第二天继续卖,这样一旦我们食用后,很容易会引起肠胃不舒服,而如果不幸吃到未熟透又有毒素的龙虾轻者肠胃炎重者可能中毒。


所以,如果大家和小编一样喜欢吃小龙虾或是一下带壳类的食物,实在戒不掉,最好还是自己购买新鲜卫生的食材回家烹制。这样不仅能够将其一个个的洗刷干净,还能用足够的时间将其煮熟杀死细菌、寄生虫,吃的也会更加安心。除了这类食物,蔬菜类的其实也会含有一些姜片虫类的寄生虫,所以最好煮熟再吃,不要吃生食或是半生不熟,这样不仅没啥营养还会摄入细菌、寄生虫之类的有害物质,引发各种病况、得不偿失。


赶快提去你身边的朋友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