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T36足三里穴(胃经)

 宛平2008 2016-05-01
ST36足三里穴(胃经)

穴位名称:足三里

足三里(合土穴),这是一个被历代医家赞誉最多的人体大穴,被奉为长寿第一要穴。据说日本人还有一句谚语:"不和不灸足三里'的人同行。"因为他们认为,灸足三里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是爱惜生命的表现。

 

   【别名】鬼邪、下三里。
   
“足三里穴”,“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穴位编号:ST36

穴位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穴位功能: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疳积、不寐、遗尿、产后腰痛、便秘乳痈肠痈下肢不遂、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高血压、头晕

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可消胃肠的浊气,降低血糖。

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主治病症】胃肠虚弱、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瘿气、肠雷鸣、腹泻、便秘、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胃下垂、尿路感染、下肢不遂、高血压、肥胖、口臭等。
  
【功效作用】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保健原理】本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治疗范围很广,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为长寿第一保健要穴。

 

每天艾灸足三里穴胜过吃老母鸡

足三里是个很常用的保健穴位,它的作用也非常广泛,对脾胃,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都会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针的方法或者用艾灸的方法都行。人体保健养生常用穴位,提高免疫能力类似的穴位,还有关元穴气海穴中脘穴天枢穴、肾枢穴,尤其是关元穴,艾灸一下关元穴是补人体的元气的非常好。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
    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足三里穴“艾条灸”法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激足三里穴,可调节胃肠蠕动及胃酸分泌,增加白细胞数量并增强其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长期灸足三里,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预防血管硬化及中风发生。

  足三里的具体施灸方法为:将艾绒(艾条去其外包装纸即是)捏成麦粒或黄豆大小的圆锥形艾炷,置于穴位上,用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当艾炷将要燃尽,皮肤感到灼热时,迅速将其按灭,同时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按摩穴位周围,以减轻疼痛。每次35壮(炷)。只要灸几次,再灸就不会感觉太痛。

  初灸之后,皮肤局部会变黑、变硬、结痂,下次再灸就在硬痂上施灸。如果有水疱,可以按压排出液体再灸;如果痂皮脱落,可以用敷料覆盖,等结痂后再灸。此法即为“瘢痕灸”,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应用时应注意消毒,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以防感染。

  另外,还可以用“艾条灸”法,将艾条点燃,燃头对准足三里穴,距离以皮肤感到温热为度,每次1015分钟。还有一种最简便的刺激方法,即大拇指按压穴位,可加上揉动,直至局部有酸胀发热的感觉。

  艾灸足三里贵在坚持。如果能做到定期施灸、长期不懈,定可收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效。

针刺足三里穴可以调节机体功能

过去有说法:“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老母鸡”临床研究发现,食道癌患者针刺足三里,可使其食道蠕动增强,管腔增宽,痉挛解除;针刺胃病患者的足三里,使胃肠功能重新发挥双向调节作用;针刺足三里还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充分说明针刺足三里穴可以调节机体功能具有“补”的作用。

 

艾灸足三里穴的功效与作用 年过三十应常灸

俗话说,“婴儿灸身柱,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促生殖健康;三十以后灸足三里,促长寿;老年时灸曲池,促耳聪目明,预防中风”。下面主要给我们说说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以及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所以,胃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谷。

  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廪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具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艾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艾灸足三里,还具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功效。

  

  艾灸足三里的6大治病功效

  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

  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祛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2、有补益肾气的作用

  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3、灸足三里有健步作用

  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稍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防治肠胃病

  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

  5、一些疑难杂症

  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其它各种慢性病

  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拔罐的保健作用

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从头一直到脚,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部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穴拔罐除了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外,对于头痛、牙痛、精神失常、发热、鼻炎、口眼歪斜、口唇生疮、哮喘、心悸、高血压、腹痛、泄泻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

    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经被大量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足三里穴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的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民间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经验之传。既古时候,民间常用灸的方法使足三里起泡流水,预防疾病。其实只要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同样的甚至更有效的保健作用。

 

一分钟治胃疼

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各种胃病不适都可以治疗,而且此穴也是保健穴,每天按一按,胜过吃补品)

 

抗衰老特效穴位
    足三里穴是除“涌泉穴”外,人身上的又一“长寿”穴位,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是胃经气血流经此处形成的较大气血场,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用。足三里穴是防治疾病和健体强身的大穴,也是抗衰老的要穴,经常按摩,可延年益寿。
   
●与参、茸相媲美的滋补要穴

足三里的滋补效用,可与人参、鹿茸相媲美。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就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上的要穴,刺激足三里,可激发全身气血的运行,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延缓衰老。因此,民间流传着“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正因足三里穴表现出卓越的滋补功效,它不仅被用于日常及病后的保健,还被广泛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如营养不良所致贫血等症状。
   
●刺激足三里,全面调节人体各大系统
    足三里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之功。据现代医学证实,通过掐按等较强的刺激作用于足三里穴上,可提高消化酶的活力,增强胃肠蠕动,增进食欲,促进消化;还可恢复脑细胞,提高大脑皮层细胞工作能力,调节神经系统;并可调节心律,增加机体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含量,改善血液系统;另可双向调节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保障内分泌系统正常运行,提高机体抵抗力。
   
●巧按足三里,全面调理胃、腹不适
    顾名思义,足三里中的“三里”有理上、理中、理下之意。“理上”,具有改善胃胀、胃脘疼痛的作用。胃处在肚腹的上部,出现不适症状时,就应在按足三里的同时往上方使劲;“理中”,则是指腹部正中出现不适时,只需往里边儿按足三里穴;小腹在肚腹的下部,“理下”,就是指有小腹上的病痛时,得在按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
   
●掐、按足三里,简单防病有两招
    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很多,下面推荐两种最简单易行的:以大拇指或者中指在足三里穴上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天按压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每周掐按双侧足三里穴共1520分钟。以上两种办法任选其一,只需坚持23个月,就可明显改善肠胃功能,并防治由此引发的各类疾病,使人散发健康活力。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处

   【快速取穴】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取穴技巧】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其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处。

 

配伍:配中脘、梁丘治胃痛;

配内关治呕吐;

配气海治腹胀;

配膻中、乳根治乳痛;

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

足三里穴配天枢穴三阴交穴肾俞穴行间穴,具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要治疗月经过多、心悸;

足三里穴配中脘穴内关穴、具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胃痛配伍穴位:足三里穴、滑肉门穴
   
疾病概述: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能症。也见于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
   
按摩顺序与技法:坐椅上,用右手掌按膝盖骨正中央,轻抓膝盖。中指沿胫骨伸长,在中指尖水平画线,与食指方向延长线交汇处就是足三里穴。可采取按压的方式按摩1分钟,然后按摩滑肉门穴3分钟。

 呕吐配伍穴位:中脘穴缺盆穴天突穴内关穴、足三里穴、阳白穴太冲穴
   
瘿气配伍穴位:合谷穴、足三里穴、气舍穴列缺穴风池穴天冲穴

一穴多用:

1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足三里200次,用于日常保健,可治疗一切虚证。

2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补元气,治疗脾胃病、下肢痹病。

3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腰腿酸痛、胃痛。

4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脾胃病、下肢痹病。

    【经穴用法】推拿:指揉法、点按法、推法。
   
【特效按摩】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长期坚持,可以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按摩手法】用手指指腹推按足三里穴1~3分钟,可改善消化不良、下肢痿痹、下肢不遂。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腹胀腹痛、脚气、下肢不遂等。
   
【拔罐疗法】用气罐留罐10~15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中风、脚气、水肿、消化不良。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刮拭足三里穴,以潮红发热即可,可以治疗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意事项:

注意:揉按此处穴位时,有打隔、放屁,以及肠胃蠕动或轻泻等现象,都属于正常反应。

胃酸过多空腹时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

穴位图:

 ST36足三里穴(胃经)

ST36足三里穴(胃经)

ST36足三里穴(胃经)

ST36足三里穴(胃经)

ST36足三里穴(胃经)

ST36足三里穴(胃经)

ST36足三里穴(胃经)

ST36足三里穴(胃经)

ST36足三里穴(胃经)

ST36足三里穴(胃经)

2016-01-31泽红于烟台

放入博客时间:2016-02-03

最新修改时间:2016-01-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