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如果不能泰然处之,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为了得到身心的平衡,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了11条要诀。这听起来虽十分简单,对心理平衡、走进健康却有极大帮助,现推荐给大家,不妨一试。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第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定的太高,根本非能力所及,于是终日郁郁不得志,认为自己倒运,这无疑是在自找烦恼。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有时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他们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当然应该把目标的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懂得欣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自然就会心情舒畅了。
2、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尤其是妻子望丈夫、父母望子女成龙,假如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感失望。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当我们索然大怒时,很多错事或失态的事都会做出来。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把愤怒发泄于另一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如果你功力深厚,可以利用一下阿Q精神,一遇到倒彩当喝彩、咒骂当歌唱,抱着笑骂由人的态度,愤怒情绪自可抛诸九霄云外。
4、偶然亦要屈服:一个做大事的人处事是从大处看,只有一些无见识的人才会向小处钻。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处有时亦无须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麻烦。
5、暂时逃避:在生活受到挫折时,便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只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眠和看电影等。等到心境平静时,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6、向人倾诉烦恼:把所有的抑郁都埋藏在心底里,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你的知己好友或师长,心情会顿感舒畅。
7、为别人做点事: 助人为乐是善举,帮助别人不单会使自己忘记烦恼,而且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8、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个事:美国心理辅导专家乔奇博士发现,构成忧思、精神崩溃等疾病的原因是因为患者面对很多急需处理的事情,精神压力太大而引起精神上的疾病。要减少自己的负担,不应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心力俱疲。
9、不要处处与人竞争: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以别人为竞争对象,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们相处,就应以和为贵,只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对手,人家也不一定与你为敌。
10、对人表示善意:我们经常被人排斥,是因为众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11、娱乐:这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娱乐的方式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心境舒畅。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些要诀十分普通。但扪心自问,人们又能做到多少?正所谓“知而不行,等于不知”,因此有必要激励人们积极实行。
相关链接 ---- 人的心理状态是动态的,一旦失去平衡,便会出现心理上的苦恼或障碍。正常情况下,心理平衡的维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认识水平。挫折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发生,不可避免。但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即如俗语所说: “退一步海阔天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是避风港”,“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些社会生活哲理,揭示了社会支持对人的心理平衡的影响。换句话说: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不仅可以帮人分担痛苦,同时还可以使人不再感到孤独的绝望。因此,建立必要的社会支持网络是重要的。
三、提高适应与应对技能。俗话说, “吃一堑,长一智”,适应与应对技巧一般是书章之外的知识,对许多年轻人来说,习惯于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却不习惯或不知道有许多知识与技能,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吸取与积累。因此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观察”并“借鉴”他人的技巧,也是维持心理平衡,减少心理平衡和挫折感的一条途径。
四、寻求帮助,“不耻下问”。若自己难以摆脱心理上的或情绪的不快,应该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咨询与帮助,不要认为这是自己的软弱,有“精神病”。其实不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帮助,它能起到“拐杖”作用,可支持和帮助人度过心理的“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