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的“五大”转型升级

 羊之君子 2016-05-02


在“互联网+”的时代,作为一手牵着农民,一手牵着市民;一手托着农村,一手托着城市;一肩挑着一产,一肩挑着三产,不仅关系到全国6.7亿农业人口福祉,还关乎7亿城市人口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乡村旅游,该如何拥抱互联网,实现“互联网+”新常态下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互联网+”的本质是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海量的信息和数据,从中分析、倾听消费者心声,以此快速改进产品和服务,提供极致的消费体验。它促使当下以企业为中心的产销格局,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格局,传统的乡村旅游要借“互联网+”之风发展升级,就要从旅游产品、营销模式、经营管理模式、软硬件、保障体系五大方面实现升级。

一、旅游产品的升级 

互联网乡村显然不是乡村的在线化和数据化,而应是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产品建设为根本,因此乡村旅游想要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对接互联网消费思维,实现旅游产品的升级。

1.乡村旅游创意产品的融入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已经进入到个性化消费时代,传统的农家乐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乡村管理者一定要保持创新意识,从信息的帮助下寻找产品创意,利用每一个乡村都拥有其独特的民俗、特产、风貌去深度创意。前在农产品创意领域,已经有“褚橙”“卖檬”等创意品牌走出了一条路,通过“网络范儿”视觉与文字包装,品牌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2.新业态类型产品的拓展与开发

互联网时代下,要以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拓展与开发原乡休闲、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场、乡村营地、乡村庄园、乡村博物馆、艺术村落、市民农园、民宿等新业态类型,助推从乡村旅游到乡村旅游生活的转变。

3.网络可视化产品的增加

在线上微信互动、网上订购、“关注抽奖”、“媒体网络互动、大众广泛参与”,线下 “野外踏青、景观垂钓、采摘乐趣、枇杷佳肴、健身暴走、畅享自然”基础之上,打造多种私人定制化的产品,通过网络可视化技术,提供乡村旅游产品的实时动态分享,让线上的消费者变为线下游客,线下游客变为线上消费的常客。

二、营销模式的升级 

1.化客体消费为主体宣传

从加强景区自身建设出发,充分考虑消费者需要,让游客在实地游玩中享受、归心,营造多个拍照点、点赞点、感悟点、分享点,借助互联网平台分享出去,实现化客体消费为主体宣传。

2.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乡村旅游营销模式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精准营销,在做好线下营销的同时,要加大线上营销的力度。做好网站建设、微信、微薄、微商、团购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模式,除了提供乡村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旅游价格、自然风景、人文特色、村庄特色、民风民俗、住宿餐饮信息之外,还能建议旅游者游览线路、时间安排、食宿安排等,实现从“卖产品”,转变为营销乡村休闲生活方式。

3.区域资源的整合营销

乡村旅游不是一家一户的各自为战,而是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形象的整合和市场一体化基础之上的整体化营销,采取政府引导、舆论造势、企业实施、农户合作的营销策略,通过,统一整合产品、统一编排线路、统一包装形象,实现村庄整体的“乡村旅游名片”,或者是区域范围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感知。

三、经营管理模式的升级 

通过乡村旅游O2O模式,发挥互联网在游前、游中、游后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高效管理。通过与农业开发公司或旅游网站合作,将闲置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度假租赁的分级、整合、规模化管理,实现旅游资源的在线展示和预订,同时借助平台影响力,通过APP与游客进行在线互动。完成线上信息展示、营销、互动、决策、预订、支付等乡村旅游游前的线上服务,到线下个性化、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体验的闭环过程。

四、软硬件的升级 

要实现互联网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必须具备硬件和软件的双重保障。加快完善乡村智慧旅游基础条件,建立基础设施保障,提供完备的景点网络、交通、医疗卫生等基础公共设施。并结合乡村旅游的特色,整合乡村各项地理信息、人文资源信息,建立相应的智慧旅游基础服务系统,引进互联网技术人才,为乡村旅游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五、保障体系的升级

在现有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旅游信息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标准统一、数据规范、持续更新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标准。同时,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使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信息技术产品,配合第三方安全评估与监测机构,加强政府和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构建起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安全为主的多层次安全体制,保障重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安全。

来源:城乡与景区规划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