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市巷一串串色红鲜艳冰糖葫芦,深受大人小孩的喜爱。其实冰糖葫芦就是用山楂与红糖煎熬而成的。不仅好吃而且还是治病的良药。据传在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的爱妃病了,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于是宋光宗张榜招医。一江湖医生揭榜进宫,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将山楂与红糖煎熬,每饭后吃5-10枚,半月后病准痊愈。”贵妃按法服用,不到半月病就痊愈了。可以推测贵妃所患并非大病,只是严重的消化不良。
山楂,味酸微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首见于《日华本草》,其功能《本草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消滞痛胀。”近代名医张 锡纯对其功用颇多阐述:“皮赤肉红黄,故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能治痃癖,女子月闭,产后瘀血作疼(俗名儿枕疼)。为其味酸而微甘,能补助胃 中酸汁,故能消化饮食积聚,以治肉积尤效。其化瘀之力,更能蠲除肠中瘀滞,下痢脓血。且兼入气分以升气郁痰结,疗心腹疼痛。若以甘药佐之(甘草、 蔗糖之类,酸甘相合,有甲己化土之义)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 综观张氏论述,山楂虽为一寻常药物,而其功用主治,却非寻常,应予足够重视。 山楂常用来治疗以下病证 1.用于食积停滞,尤以肉积为必用之品。凡暴饮暴食、食之过饱而食滞不化,症见脘腹胀满,甚则疼痛,泛恶吞酸嗳腐者,可用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三药合用,称为“焦三仙”。若肉食过多而致者,三仙中山楂应重用,可用至15-20克。若因伤食而兼有腹痛泄泻,可加用焦山楂10克研细末,开水调服,有消食止泻之功。当然在服药期间,若无饥饿感者,应暂不进食(现称为饥饿疗法),即使有饥饿感者,亦应少食,有助于胃气(胃功能)的恢复。 2.用于产后腹痛。若产后小腹(少腹)疼痛,痛时拒按,恶露瘀滞不畅者(俗名儿枕疼者),可用傅青主的生化汤(当归、桃仁、炙甘草、炮姜、炒川芎)加生山楂15-20克,服3-5剂即可恶露通畅、腹痛即止的效果。 3.治疗高脂血和胆固醇偏高者。可用生山楂、制首乌、泽泻各20克,加入辨证施治的处方中经过20-30天的服用,高脂血、胆固醇偏高者往往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当然除服药外,更应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肥腻甘美食物,戒酒及坚持适度运动。 4.用于减肥。现在肥胖者不少。当然引起肥胖者原因并非一端,但不管何种原因引起的,都可用生山楂15克、干荷叶10克、玫瑰花6克,为一日量,泡汤代茶,常服,对所有肥胖者,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平时也要少食肥甘厚腻,加强运动。请记住“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一句话,这也是减肥的良方。 5.用于闭经。闭经,女子若年逾18岁尚未行经,或14岁经行后又连续3个月无经行者均称为闭经。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引起闭经的原因不一,但从证型来说,不外虚实两类。用山楂所治的闭经,都属“实证”。凡属体壮的妇女,由于平时嗜食生冷、或嗜酸性食物、亦有嗜食酸醋(误认为常食醋有美容作用)月经不通者。这类经闭者为寒凝血瘀的闭经,治拟温经祛寒化瘀,可用当归15克、炒川芎10克、制香附、艾叶各10克,生山楂30克、川牛膝10克。煮服时加入生姜、红糖30-50克,饭前服,往往7-10剂月经即能通下。
山楂治病不是百无禁忌 山楂应用于祛瘀活血宜生者,用于消食化积滞宜用炒焦者,若用腹痛泻痢便脓血者宜用山楂炭。 用量:一般10-15克,若用祛瘀活血通经者可用至30克。 禁忌:凡脾虚不食,气虚便溏者;在服用人参时,也不宜同时服山楂,以山楂有祛瘀破气之弊。妊娠者亦忌。 龙祺医院中医科专家:宋学坤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