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可冀院士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鑫度衡 2016-05-04

继2003年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陈可冀院士团队历时十年,再创佳绩。在6项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资助下,针对冠心病稳定期再发心血管事件这一重大问题,在血瘀基础上提出冠心病“瘀毒”病因学说,对冠心病“瘀毒”病因病机进行了系统的创新研究。

陈可冀院士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解:基于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建立冠心病稳定期因毒致病辨证诊断标准及再发事件预测指标体系

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包括:

1.创新了冠心病“瘀毒”病因病机理论体系:率先提出“瘀毒”病因学说。通过系统文献研究、大样本队列研究,证明中重度心绞痛、重度口苦、舌下络脉紫红、hs-CRP 升高等 28 项指标与发生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建立了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再发事件的预警体系和因毒致病的辨证量化诊断标准。并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在活血基础上结合解毒药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为病证结合冠心病二级预防提供了证据。

2.建立了病证结合的病因病机研究新模式。本项目综合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蛋白质组学、数据挖掘等技术方法,建立了临床问题-理论假说-文献溯源-人群研究-实验佐证-临床验证-转化应用有机结合的病因病机研究新模式。

3.阐释了冠心病“瘀毒转化”病机及证候演变规律。基于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心血管事件为最终指标,采用多因子降维、复杂网络、因子分析、决策树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等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冠心病稳定期证候演变和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证实了“因瘀致毒、毒瘀互结、因毒致虚、因毒 致变”是冠心病再发事件的关键病因病机。

4.发现了活血、解毒作用机制差异及“毒”证潜在分子标记物。模拟不稳定斑块、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等病理过程,建立了“因瘀致毒”、“因毒致瘀”、“瘀毒互结”、“瘀毒致变”的系列动物和细胞模型,证实活血配伍解毒药抑制炎症、稳定斑块作用优于活血药,阐释了活血解毒与单纯活血作用机制差异;基于蛋白质组学,发现活血解毒与单纯活血药干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差异蛋白-ITIH4,并在大样本临床研究中证实其与再发心血管事件相关。

陈可冀院士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解:冠心病稳定期因毒致病辨证辨证通过学会专家论证

该项目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3 项,建立技术标准 2 项,发表论文98 篇,SCI 收录 22 篇,总被引 1294 次, 他引 1028 次,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 5000 称号 2 项,获省部级成果奖2 项。培养研究生 86 名,博士后 12 名。应邀国际会议学术报告10 余次。

该项目建立的冠心病因毒致病辨证标准,显著提高了冠心病稳定期高危患者的辨识水平,为病证结合早期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和在活血化瘀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提供了依据。倡导的活血解毒治法被行业诊疗规范采纳,并在 47 家医院推广。带动了中医病因病机的现代研究,推动了活血解毒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该项目是继冠心病血瘀认识之后中医病因理论的一大创新,对现代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及转化应用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主要完成人:

陈可冀 史大卓 徐 浩 殷惠军 张京春

蒋跃绒 王承龙 高铸烨 薛 梅 尚青华

缪 宇 王培利 郭春雨 马晓娟 付长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