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可冀院士: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可防治冠心病,在二级预防基础上可加用活血解毒类复方清心解瘀方

 治未病徐鸿 2020-06-04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理变化,物质代谢异常和免疫炎症反应是AS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传统中医学理论将冠心病归为“胸痹”“心痛”范畴,认为胸痹的发生是虚实夹杂的结果,治疗上以温阳散结为主,以瓜蒌薤白剂为代表方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王安璐、徐浩、陈可冀的一项研究认为,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深化瘀毒理论的内涵。

肠道菌群对中药发挥药效起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中药进入人体后产生了内化代谢,在中药药效发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证实中药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肠道微生态环境发挥防治心血管病的效果。

肠道菌群及人体内其他部位的菌群失调可视为中医“外毒”的范畴;而因菌群失调导致的脂代谢及代谢产物异常和促炎因子释放增加可视为“内毒”的范畴。

陈可冀院士团队在长期临床基础上提出“瘀毒理论”,认为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瘀”“毒”共同作用的结果,继而提出了活血解毒干预方法,对提高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陈可冀院士: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可防治冠心病,在二级预防基础上可加用活血解毒类复方清心解瘀方

肠道菌群或可影响相关代谢性疾病

肠道菌群指存在于人肠道中超过10万个微生物的总称。肠道菌群和宿主的相互关系研究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肠道菌群结构、功能基因和代谢活性的差异可能影响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涵盖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肠道菌群从宿主肠道中获得营养和能量,与此同时协助宿主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调节和平衡宿主的免疫和代谢功能。

当人体内菌群失调时,无论是肠道内还是人体其他部位的菌群均可作为抗原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加重心血管病。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宿主脂质代谢异常和脂质沉积,引起炎症反应,而肠道菌群参与机体营养物质代谢产生的肠道菌群代谢物也可引起免疫和代谢失调,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陈可冀院士: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可防治冠心病,在二级预防基础上可加用活血解毒类复方清心解瘀方

肠道菌群失调为外毒与内毒共同作用

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进一步研究有益于深化瘀毒理论内涵,指导临床实践,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从而提高疗效。

肠道菌群失调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导致的代谢异常还是炎症反应均可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从中医药理论角度探讨,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视作外毒与内毒共同作用,其作为“毒邪”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丰富了瘀毒理论的科学内涵。

中医学理论认为“过与不及皆为病”,强调机体特定状态下的“动态平衡”。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药效发挥的途径和机理一直是热点。一些活血解毒类中药已被证实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道微环境稳态从而改善血脂水平和机体炎症反应。

陈可冀院士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在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类复方清心解瘀方(由黄芪、丹参、川芎、黄连、藿香组成)治疗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可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医师报超能团##超能健康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