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心简说:《易经》

 崔竣豪 2016-05-04

《易经》其实是大彻大悟的觉悟者,通过甚深的观察,对宇宙人生的起源和万物生灭变化的规律,进行的探微心得报告,是觉悟者洞悉并彻证“法尔如是”的实相后,用图文的形式告诫、示导人类,若国泰民安、家庭美满、个人顺达,必须要认识自然、了解自然、随顺自然、融入自然;不妄为、不逾距,持守天地演化之准则,抑止一己之私欲,方能在家国、人与人之间弥纶天地之美德;《道德经》二十五章是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明心简说:《易经》

最早称“易”,也称本经,三千年前现于西周,《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后来孔子研易,并对《易经》作了进一步注释和发挥;此经对中国古代哲学、史学、兵法、数学皆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历来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孔子言:“易有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当代著名学者、决策科学体系的创立人张顺江先生概括并发挥为:“元亨利贞开天地,大明始终定乾坤,易亦不易不易易,变亦不变不变变,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谓之神,象理数占明易理,逻辑一贯成体系。”


易经的三个核心:简易、变易、不易

1、简易:是示教人类,面对万事万物的复杂性、错综性、深奥性,当知“道法自然”的真理;身心合一、谨守奉行自然之道,人类的智慧将自然开启,这样就可以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扰。

2、变易:是示教人类,应该知道万事万物都在刹那刹那地生灭变化着,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不变的,也没有一样东西是人类可以主宰的,离开这种变化,芸芸众生就无以形成;而世人不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真理实相,只能在痛苦不堪中没生没死了。

3、不易:是告诉人类,应该知道万事万物在刹那刹那地生灭变异的同时,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那就是能变化出芸芸众生的东西不变;若用另外文字概念来表述,既,元、空、无极、道等等。

易经的“源始返终”

从《易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再看北宋著名哲学家、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对“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溯源与发挥:“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靜而生阴,靜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运焉,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这是周子在他的《太极图说》里对本体论所作的堪称圆满的“源始返终”的经典论述。笔者顺着周子的证悟,从“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演绎一下:

无极:宇宙的本体、本源(空)。无极,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不生不灭,湛湛寂寂。如图一。

太极:混沌未开,非实非虚,非阴非阳,含藏万有。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如图二。

两仪:阴阳已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因缘和合,万物化生。如图三。

明心简说:《易经》

笔者对三易,无极、太极、两仪的演绎和图示,一定让大多数人感到“莫衷一是”了!因为所有的相关书籍和互联网上的图文和笔者所说的东东确实有很多的不一样,当然,会少人会嗤之以鼻,所谓见仁见智,您只须静心思惟,返观身心、深见自然既可,或许,会让您产生一些洞见,或许,也可能让您产生一点对常见的冲击,这就是笔者愿意将可能还不纯熟的悟解和大家分享的原因了。

本文作者/姜明心


预告

5月6日(下周五)将推送作者于“2014年中国战略发展年会”上的主题发言精选第二部分——明心简说:《孔子》

(关注微信公众号:合观众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