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造物是神话,易经里的造物才是科学!疯子读易之(天尊地卑)

 道禅居士 2016-05-04

西方造物是神话,易经里的造物才是科学!疯子读易之(天尊地卑)

先说几句题外话。其实把古文翻译成现代白话真是多此一举,特别是逐字逐句的翻译更是乏味至极。古代文人的含金量要比现代所谓的文人含金量高多了。他们的著作字字珠玑,妙不可言,比起现代那些长篇大论废话连篇不知所云的文字不知美了多少倍。但是存在即是道理,就像本章所提“易知则有亲”,虽然古文妙不可言,但很多现代人必竟读起来有些吃力,这就有违了“易知”的原则,所以把古文还原成白话还是能让更多人了解《易经》的,这也算是为“贤人之德”添砖加瓦吧!

不过还原古文成白话谈何容易!今人与古人必竟相隔数千年之久,其中文化变异,流失,参差的早已面目全非。特别是《易经》这种经典更容易被人有意或无意的给予了千奇百怪的注释。疯子不才,却也难完全苟同于各种注释。所以闲暇之余,亲自操刀,聊作记录吧!

西方造物是神话,易经里的造物才是科学!疯子读易之(天尊地卑)

好了,废话不说切入正题。毫无疑问,孔子他老人家在系辞的第一篇就通过易经来了一段创世说。他用古朴简洁的语言,说明了世界的由来,生命的起源。而他的这种观点,依我看来比现在好多西方的所谓创世说,造物说科学千万倍。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天在上,地在下,乾坤两卦就这样定下来了。上下摆在那里,也就有了贵贱的位置。乾坤两卦又分别代表动静,二者相对以常态存在,自然也就有了刚柔之分。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事物以类别和群体而区分开来,自然也就产生了多少得失。它们在天形成各种现象,在地形成各种形状,再配以得失,自然就出现了变化。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所以就产生了刚柔之间互相接触,天地风雷山泽水火之间互相作用。风雨雷电形成的打击和滋润,太阳和月亮运行,形成的冷热交替。至使阳刚一路孕育出了雄性物种也就是男人,阴柔一路孕育出了雌性物种也就是女子。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乾坤两卦所代表的是世间万事万物的起点。它们所代表的道理其实是很简单,很容易让人明白接受的。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容易,自然让人很轻松就知道了。简单,自然让人很容易就接受了。容易知道就会被人亲近,容易接受就会对人起作用。被人亲近,就能长久的流传下去。对人起作用,就能更有影响力。流传的久了,就是贤人的功德。影响面广了,就是贤人的业绩。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经》讲的是大道,大道至简,从而包含了天下的道理。就因为包含了天下的道理,所以成就了它不朽的地位!

西方造物是神话,易经里的造物才是科学!疯子读易之(天尊地卑)

首先孔子说了世界的形成。天在上,地在下,有了上下自然就有了空间,有了空间自然也就有了远近高低的位置。有了位置自然就产生了动静,因为动静就是位置的相对改变和不变。动静有了常态,(也就是说有的事物总是相对而动,有的事物总是相对而静,)就有了刚柔强弱之分。这样就形成了这个世界的雏形,有空间,有位置,有动静。再说明白点就是有了动静就是有了时间,时间加空间就形成了这个世界。

接下来孔子就开始阐述世间万物的产生了,“刚柔断矣”之后,就产生了各种物质。有刚,有柔,自然也有不刚不柔,亦刚亦柔乱七八糟的出现了一大堆。然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姑且说是东西吧)依照性质和类别的不同自然汇聚,有些东西会增加,有些东西会减少,这也就产生了得失。这些得失在天上形成各种现象,如风雨雷电;在地上形成各种形状,如地泽山川。这些形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阴阳互相接触交融,万物互相碰撞影响,日月运行冷热交替,突然就有两块石头吸饱了日精月华嘭的一声蹦出了一公一母两个石猴,后来演化出了世间男女!(嘿嘿,玩笑!这个过程是极其复杂漫长的,其中也不乏机缘巧合。)

乾卦代表至刚至阳极动之象,是时之初,事之始。在这里我把这几个字划个等号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时=世=事=象)

坤卦代表至柔至阴极静之象,是形之源,物之本。同样,我还是把几个字划上个等号!(空=界=物=形)

后面的就很简单了,孔子说《易经》其实是在讲最根本,最简单的道理。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会去遵从,这是影响万世的功德,这也成就了它不朽的地位!!

篇后语:在这里,我应该知道了形和象的区别,形是静态的,象是动态的。

——————本章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