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对偶 对偶或者叫对仗,古人叫丽句、丽辞、俪语,,上诗骚中的对偶排比而来,由诗经或骚发展成赋,又由赋浓缩成近体诗中的对仗,走了文学中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归为简约的艺术过程。中国传统诗歌特别强调对偶,“造化弄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若辞失其朋,则羁旅无友”,苏东坡也认为“事无不对”,甚至后来专门发展成了骈文,如骈赋。现代诗歌也重对偶,如排比。刘勰进一步指出:“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贵精巧,事对贵允当。根据刘勰的提法,对偶概括起来主要是这四种: 一、言对:刘勰说“言对者,双比空词也”,“凡偶辞胸臆,言对所以为易。”从他这此论述当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言对就是我们自已写诗的时候的排比,为什么说言对易呢?如果是说写境的话,言对是不是相当于造境呢?取材多从自然景物入手?从他所举的例子中似乎是这样。他还举了长卿(司马相如)《上林赋》“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我们从唐代作品中找来例证,如骆宾王“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在狱咏蝉》)[i]如李益“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喜见外弟又言别》)[ii]杜甫“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野望》)[iii] 二、事对:“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征人之学,事对所以为难也。”这里来看似乎很明白了,事对是要“征”“人之学”,意思是事对必有所据,也就是说我们有了一联,必须找一与上联匹配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不可凭空捏造。刘勰举了宋玉《神女赋》:“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西施与毛嫱都是史实。我们看唐人的如“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iv]鄹氏邑与鲁王宫即是史实。 三、反对:“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为什么反对比正对好呢?据刘勰的意思“幽显同志,反对所以为优也。”意思是相反的事例而说明同一道理,当然好。并举仲宣《登楼赋》“锺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我们也可以从后来的唐宋人作品中找到例子,如杜甫“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野望》) 四、正对:“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是不是正对是不同事说同一理?为什么正对不如反对呢?刘勰自己说“并贵同心,正对所以为劣也。”并举孟阳《七哀》诗“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为例,我们理解是不是从正面说明不如从反面说明更有说服力呢?如李商隐“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隋宫》)[v]白居易“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vi] 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若两事相配,而优劣不均,是骥在左骖,驽为右服也。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之一足。 实际上我们除了将对偶分为上面所说的四种之外,还在对偶中存在一些技巧,后人总结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实字对:“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沈约《有所思》)[vii]“野茵铺远甸,飞练挂危矶。”(小石源《癸酉避暑山中》)[viii] “山川隔未远,风雨每同时。”(小石源主人《接人短信后有梦》)[ix]“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x]半湾新涨飘英合,数叠苍山落照侵。(陈三立《四月朔蔡师愚仇徠之挈艇子寻青溪》)[xi]“松风摇翠一山静,枫叶经霜四望秋。”(小石源《灌冲秋色》)[xii] 二、虚字对:“繁华今寂寞,朝市昔喧阗。”(沈约《登北固楼》)[xiii]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扇上画牡丹》)[xiv]“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许浑《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xv]衔寺岚光穿笑語﹐臥橋塔影帶晴陰。(陈三立《四月朔蔡师愚仇徠之挈艇子寻青溪》)“纤巧只如越女态,浮嚣不减赵家都。”(小石源《西湖》)[xvi] 三、倒装对:“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xvii]“盘剥白鸦谷口粒,饭煮青泥坟底芹。”(杜甫《崔氏东山草堂》)[xviii]“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白玉蟾《快轩书怀》)[xix]吟边溪壑孤尊在,乱后儒生硕果如。(陈三立)“承晋绍唐风骨铁,谈今说古寸心余。”(小石源《挽书法家李绍明师》)[xx] 四、连珠对或者叠字对:“霭霭朝云去,溟溟暮雨归。”(范云《巫山高》)[xxi]“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堂中。”(鲍令晖《拟青青河边草》)[xxii]“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独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五、巧变对:“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偎水中鸥。”(杜甫《秋兴八首》)“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xxiii]“花开花谢忘甲子,客去客来辨是非。”(小石源《登水府阁》)[xxiv] 六、隔句对: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六朝古诗)此即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而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此种对法,又称扇对格。《苕溪渔隐丛话》:律诗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如杜少陵《哭台州司户苏少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苏东坡《和郁孤台》“邂逅陪车马,寻芳谢朓洲;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又唐人绝句,亦用此格,如“去年花下流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梅尧臣引唐无名氏诗)。郑谷《吊僧》:“幾思聞静話,夜雨對禪牀。未得重相見,秋燈照影堂”亦是。 七、互成对:又叫本句对。指一句之中连用两个同类词语,再两两相对的格式。可分为实字互成对、虚字互成对与虚实互成对三种。如“人生半哀乐,天地有顺逆。”(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哀对乐、顺对逆,虚字互成对。“十年家国泪,万死水云身。”(曾灿《灵岩喜遇三轮上人》)家对国、水对云,家国对水云。实字互成对。“人心新岁月,春意旧乾坤。”(真山民《新春》)岁对月、乾对坤,岁月对乾坤,实字互成对。“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储光羲《题虬上人房》)来对去、古对今,来去对古今,虚实互成对。“三更风雨听,四海友朋思。”(赵蕃《夜赋》)风对雨、友对朋,风雨对朋思,实字互成对。“山川南北路,风雪别离天。”(姚合《送陆畅侍御归扬州》)山对川、风对雪,山川对风雪,实字互成对。南对北,别对离,南北对别离,虚字互成对。“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山对河、城对郭,山河对城郭,实字互成对。七言的如“一水饮人分冷暖,众花经雨有安危。”(梁鼎芬《春日园林》)冷对暖、安对危,冷暖对安危,虚字互成对。“万里风尘南北路,一蓑烟雨短长亭。”(蒲松龄《早行》)风对尘、短对长,风尘对短长,虚实互成对。“横眠吴楚中央地,高拄东南半壁天。”(曾丰《灵山》)吴对楚、东对南,吴楚对东南,虚实互成对。 其实要解决互成对或本句对的疑惑,下面我会说到的,对仗是句式结构的相对,不是所谓的词性相对。 八、互文对:要知道什么是互文对,首先得知道什么是互文。互文是修辞方法的一种。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称”互见”。它的特点是上下文彼此隐含,彼此渗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即上文里省略了可在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略了在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如“选义按部,考辞就班。”(陆机《文选》)同“选义就班,考辞就义”。许多成语就是互文,如“雕梁画栋”、“吟风弄月”、“吟诗作对”等等。诗由于每行受字数的限制,不采用此种修辞方法,就超过了字数,如杜甫的名作《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不用互文,就得表述为:我在歧王宅里、崔九堂前经常见到你的身影,经常听到你的歌声。互文对即由互文这种修辞方法构成的对联。下面介绍几组互文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古诗《木兰诗》)同“将军十年归,壮士百战死”。还有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等等。 九、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所以叫做流水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此种句法,两句只言一种意思,且互为因果。最妙。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xxv]“归来疑似鹤,下处即寻鱼。”(佚名《鹭鹚诗》讽贪官)等等。“亲调三军急,来扶万姓伤。”(小石源《两鬓新见霜》)[xxvi] 一0、问答对: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秦韬玉《贫女》)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此种对法,以一问一答方式为之。然答语不可过于直率,须把诗意荡开,方能显出含蓄与蕴藉。 一一、借韵对: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乔云《试月中桂》) 一二、虚实对: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孟浩然《舟中晓望》)“窗开两片月,霜足一重寒。”(朱超《咏贫》)[xxvii]“雾暗迷旗影,霜浓湿剑莲。”(贺力牧《关山月》)[xxviii]“骤雨新湿八境月,行云幻尽九江烟。”(小石源《赣南医学院八一(三)班二十年班庆呈诸同学》)[xxix] 一三、错综对或交股对:还有就是错综对。也称交股对或犄角对。出句和对句不同位置的词语交叉对仗。如“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王安石《游钟山》)出句之第四字“密”,对下句第七字之“疏”。“裙拖六幅湘江水,髻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xxx])上联三四字“六幅”对下联五六字“一段”。“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杜甫:《长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毛泽东《吊罗荣桓同志》)这里虽要说明的是,关于错综对,有的学者认为同前面包举的倒装对,有的主张同交股对。我认为,错综对从字面理解当然是上下联该对的字词不在相应位置上。 一四、逆挽对:如“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xxxi](李商隐《马嵬坡》)“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xxxii](温庭筠《苏武庙》)“黃犬傍人舞,牽牛獨自花。”(郭竞芳《步韻紫光兄五律夏日憶故園》)[xxxiii] 一五、其他:如人物对、鸟兽对、数目对等。 后面所举的这十几种对仗都包含在言、事、正、反四者之中,只是根据对仗的形式上来区分,如纲目。 其实上面举了这么多对仗方法,总而言之,一句就都可以概括了,对仗就是上下句句式结构相同。在这里纠正大家一个错误观念,诗中的对仗,不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切切!是句式结构之对。否则如解释,如潘岳“在疚妨贤路,再升上宰朝”[xxxiv],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xxxv],杜牧“老翁四月牙爪利,掷火万里精神高”[xxxvi],元好问“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xxxvii],李叔同“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等等。如别人出个联“桥是桥”,如果你对个“路归路”很工,可以说是词性相对了,但如果别人对成“笑中笑”,难道不工吗?这个时候你再看看词性,你就会发现,其实就是个句式结构之对。我们再看看“暂把醉茶当醉酒,偏于长夜梦长沙。”[xxxviii](小石源《寄人》)“无双第一崇人海,似火如荼奉远心。[xxxix]“(小石源《莫问长江水浅深》)网络上有人集句对:“冷香飞上诗句;诗草还让君传。”这就是典型的句式结构之对。大家试想一下,对仗来源于排比,诗经中就大量存在了,后来的汉赋更是通篇都对,所以有骈赋一说。联对在六朝及唐已达到顶峰。这个时候,哪位诗人知道什么叫名词动词形容词?前贤为了让后人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先想好了的?词性是舶来品,是后来才有的,换句话来说,只存在于现代汉语。我们祖先只将词性归类为天文类、地理类、毛羽类、鳞介类等等。 对仗之妙,存乎一心,诗中对仗忌粘忌板,当然对偶是为全篇服务的,不能为对而对,要如行云流水一般才好。如老杜:“念我常能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如果尽是天对地,雨对风,清暑殿对广寒宫,这是训练童蒙,不是诗。下面我们就再就对偶中常见的一些毛病进行举例: 一、非对:我们说诗有真诗、伪诗、非诗。对也有非对,什么叫非对?就是外形是联,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把这种归为非对,下面会说到无味、不称和失对,虽然也是对联的毛病,但是总还能算是对偶对仗。我们不点名举几个非对:“晋东桃李田园美,刘宋自然山水幽。”“两岸青山情恋恋,一江秀水碧澄澄。”(某会长《九曲河巡》)“漾漾轻舟观妙影,涟涟水国铸神灵。”(《威尼斯水城》)“漫漫迷村观胜景,悠悠岁月绕云烟。” 二、无味:诗无味不必作,诗无味必定其中的对偶无味,如“空梁土落无归燕,高架书陈着旧埃。”(范曾《归故园》)“旷士浮生曾挟月,孤臣老去却凭樯。”(《苏公祠》) 三、呆板:如土砖码墙,千篇一律,如“莫使晨钟催白发,忍从暮鼓走华年。” 四、合掌:上下重复,如手足之骈枝,刘勰举张华诗“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刘琨诗“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冬云》)[xl]“萧艾不斩杜蘅谢,蕙茝初萌野草侵。”(范曾《题李湘百花之神长卷》)“托孤未保刘公业,灭魏空劳宰相身。” 五、悖理:上下乖舛,“霸业烟销余劫火,太行战伐有残痕。”(范曾《登悬空寺》)“烟销”与“劫火”相悖。“寂寞吟哦愚叟去,恢宏意趣小儿来。”(范曾《归故园有感》) “杜甫沉吟悲国破,灵均太息哭君昏。”缠夹不清,抵触。“壁立千寻垂宇宙,泉奔万壑奏宫商。”(范曾《夜宿黄山文殊院》)“千寻”与“宇宙”相悖,“泉奔万壑”与“宫商”不协,其大小不称,类比不当。 六、不称:上下联不称,刘勰把这种叫夔足,因夔龙一足。但如果是根本不是对联,则叫不对,超出了这里讨论范围。如“频来急雨千崖净,怒吼天风万壑摇。”(范曾《登天都峰示玖文》)下联不错,上联不称。 对偶对仗对联诗钟几者有同有异,所谓对偶或对仗主要是指诗中的联对,如古之仪仗,他是为诗的总体肥务的,是诗的六义之二赋与比,有三字对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不等,可在歌行体中也可以在词中,但最多是在律诗中,所以多为五七言。而成为单独的文本——对联以后,因为其张贴和观赏的实用功能,所以要求单独成文,有独立的意义,字数可以从几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如大观楼长联达180字。诗钟是界于诗中对仗与实用对联之间的一种文学形式,其字数多为七字偶有五字,其要求比诗、联更严格,如平仄严必用典等。 [i]在狱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ii]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iii]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iv]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v]隋宫(唐·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vi]百花亭(唐·白居易) 朱槛在空虚,凉风八月初。山形如岘首,江色似桐庐。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高亭仍有月,今夜宿何如? [vii]有所思(南朝梁·沈约)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昆明当欲满。蒲莫名其妙应作花。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 [viii]癸酉盛夏避暑山中作(李汝启) 人间六月暑,山上尚重衣。细雨迷烟树,浓云出翠微。野茵铺远甸,飞练挂危矶。梦破鸡虫远,欲归总依依。 [ix]接人短信后有梦(李汝启) 欲见渺难期,经冬音讯违。山川隔未远,风雨每同时。暗泪弹书页,牵心上翠眉。或因分别久,入梦更相疑。 [x]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唐·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谁。 [xi]四月朔蔡師愚仇徠之挈艇子尋青溪(民国·陈三立) 閑坐初臺愛柳林﹐親操短棹遂出尋。半灣新漲飄英合﹐數疊蒼山落照侵。銜寺嵐光穿笑語﹐臥橋塔影帶晴陰。面墩更脫吹笳地﹐為接源頭濕夜吟。 [xii]灌冲秋色(李汝启) 客里荒村游处少,乍行溪路顿生幽。松风摇翠一山静,枫叶经霜四望秋。满冲茶花香彩蝶,半湖野水掩平流。更深黛色鸡虫远,此地唯思时倚楼。 [xiii]登北固楼诗(南朝梁·沈约) 六代旧山川。兴亡几百年。繁华今寂寞。朝市昔喧阗。夜月琉璃水。春风柳色天。伤时为怀古。垂泪国门前。 [xiv]扇上画牡丹(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xv]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唐·许浑)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 [xvi]西湖(李汝启) 久从诗画识西湖,一旦亲游恨不如:纤巧只如越女态,浮嚣不减赵家都。客多攀尽苏堤柳,水浅观穷花港鱼。幸有鹤梅林处士,风流占得一山孤。 [xvii]秋兴八首(唐·杜甫)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3),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 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xviii]崔氏东山草堂(唐·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xix] 快轩书怀(宋·白玉蟾) 满树牡丹相次红,客来不放酒盃空。三分春色二分去,一处风光是处同。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飞落五更风。与君饮到如泥烂,我欲明朝杖屦东。 [xx]挽书法家李绍明师(李汝启) 程门立雪灌醍醐,教诲亲聆栗水初。承晋绍唐风骨铁,说今谈古寸心余。钟王欧定三生石,文史哲成一部书。衡岳巍巍公不死,新栽桃李满江湖。 [xxi]巫山高(南朝梁·范云) 巫山高不极,白日隐光辉。霭霭朝云去,溟溟暮雨归。岩悬兽无迹,林暗鸟疑飞。枕席竟谁荐,相望空依依。 [xxii]拟青青河畔草诗(南朝齐·鲍令晖)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堂中。明志逸秋霜,玉颜掩春红。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明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xxiii]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xxiv]水府阁(李汝启) 层台上与九霄通,万顷洪波没隐龙。南纳湘西三郡水,东争江右四楼风。花开花谢忘甲子,客去客来辨落红。夜静渔灯朝水府,风吹星斗散江中。 [xxv]终南别业(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xxvi]两鬓新见霜(李汝启) 山崩倾玉垒,地陷塞泯江。 亲调三军急,来扶万姓伤。 天变不足畏,多难克兴邦。昨夜银屏里,两鬓新见霜。 [xxvii]咏贫诗(南朝梁·朱超) 触涂皆可试,惟贫独未安,窗开两片月,霜足一重寒,藁湿铺床冷,荷脆补衣难,若言为客易,推剑与君弹。 [xxviii]关山月(南朝陈·贺力牧) 重关敛暮烟,明月下秋山。云暗迷旗影,霜浓湿剑莲。此处离乡客,遥心万里悬。 [xxix]赣南医学院八一(三)班二十年班庆呈诸同学二首(李汝启) 夜阑电话报团圆,惊起波澜忆少年。三载魂牵空有梦,几回梦醒不成眠。行踪尚困滕王水,心魄早飞八境烟。执手难呼名与姓,时光销尽旧时颜。 当初揖别豪言在,物换星移不计年。骤雨新湿八境月,行云幻尽九江烟。谁家困顿情场久?几个腾飞事业先!南北消息时断续,男儿不悔二毛添。 [xxx]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唐·李群玉)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xxxi]马嵬二首(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 [xxxii]苏武庙(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xxxiii]步韻紫光兄五律夏日憶故園(郭竞芳) 樓高微雨渥,竹老翠煙斜。黃犬傍人舞,牽牛獨自花。愧餘倚槐枕,問燕屬誰家。萬事風吹去,由來一夢奢。 [xxxiv]河阳县作诗二首(晋·潘岳) 一 微片轻蝉翼。弱冠忝嘉招。在疚妨贤路。再升上宰朝。猥荷公叔举。连陪厕王寮。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幽谷茂纤葛。峻岩敷荣条。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卑高亦何常。升降在一朝。徒恨良时泰。小人道遂消。譬如野由蓬。斡流随风飘。昔倦都邑游。今掌河朔徭。登城眷南顾。凯风扬微绡。洪流何浩荡。修芒郁岧嶤。谁谓晋京远。室迩身实辽。谁谓邑宰轻。令名患不劭。人生天地间。百年孰能要。颎如槁石火。瞥若截道飙。齐都无遗声。桐乡有余谣。福谦在纯约。害盈由矜骄。虽无君人德。视民庶不恌。 二 日夕阴云起。登城望洪河。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归鴈暎兰畤。游鱼动圆波。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大厦缅无觌。崇芒郁嵯峨。总总都邑人。扰扰俗化讹。依水类浮萍。寄松似悬萝。朱博纠舒慢。楚风被琅邪。曲蓬何以直。托身依丛麻。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位同单父邑。愧无子贱歌。岂敢陋微官。但恐忝所荷。 [xxxv]汉江临眺(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xxxvi]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唐·杜牧) 玉函怪牒锁灵篆,紫洞香风吹碧桃。老翁四目牙爪利,掷火万里精神高。霭霭祥云随步武,累累秋冢叹蓬蒿。三山朝去应非久,姹女当窗绣羽袍。 [xxxvii]岐阳三首(金元好问)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xxxviii]寄人(李汝启) 石源烟柳拂梨花,独坐怀人到月斜。暂把醉茶当醉酒,偏于长夜忆长沙。个中滋味谁能识,一种甘甜我独奢。电话三催人未睡,朦胧此意费猜些。 [xxxix] 同赋得莫问长江水浅深寄江右诸君(李汝启) 1 莫问长江水浅深,梦城别后废清吟。兆民齐向汶川哭,大爱纷随首辅临。坚厦一时同腐木,飞机万里借强邻。山崩到底归天变,海啸凭谁挽陆沉。 2 梁园歌舞惜多金?莫问长江水浅深。击缶何时登大雅?飞天从此易男襟。无双第一崇人海,似火如荼奉远心。满地残红人散后,黄鹂婉转自投林。 3 华尔街头魔法喑,狂风卷雨骤相侵。但闻北美银零落,莫问长江水浅深。守土中枢挥四兆,迎春元首诫三心。从宽从紧关宏旨,潮落潮升看古今。 4 危楼万仞慎登临,寥落星辰宿雾沉。网络盛传久耕句,香烟烧痛大家心。只愁萧市寒天地,莫问长江水浅深。广厦连云千复万,少陵风雨剩孤吟。 5 足食何生犯险心,天堂一命抵千金?明知井路通泉路,未解奶淋出石淋。海上欢呼三鹿死,中原怯看五峰沉。梦多赤县因循惯,莫问长江水浅深。20090304 注:1、梦城,因汤临川有《临川四梦》,又称四梦城。2、飞机,指俄罗斯起重直升机。3、缶,瓦器,旧时乞讨者沿街击之口唱莲花落。因不能登堂,故蔺相如强秦王击缶以低身份。4、久耕,周久耕,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他常抽的1500元一条的“九五至尊”常换名表,称为网上最牛房产局长。5、五峰,五老峰,指百元大钞上图案,听说蓝本来源于摇篮。 [xl]冬云(毛泽东)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