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倒刺缝线得以诞生出世? 腹腔镜上消化道(UGI)手术目前被大众广泛接受,相比较传统开放手术,UGI 手术对患者来讲更为有利,其拥有术后恢复快、疼痛小、术后切口美观及并发症率低等优点。例如在治疗早期胃癌方面,已经证明了相比较胃大部切除术,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明显减少了总体并发症率。 但是在腔镜操作过程中,有很多技术挑战,首当其冲的当属胃肠外科医生必须借助腔内缝合以完成胃肠道重建。在腔镜下无论是放置缝线还是打结,对于外科医生来讲,都是一项难度高且较难掌握的先进技术,与此同时,对这项操作掌握的熟练程度不但决定了手术入路的选择,其在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长期预后方面亦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此为背景,倒刺缝线这个特殊缝线得以被发明,其在不影响缝合质量的前提下,在术中的缝合操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外科医生简化缝合操作,提供高效快捷缝合操作。 该研究是如何设计的? 1. 纳入的样本: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和新加坡陈笃生医院自 2012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 接受 UGI 手术并使用倒刺缝线缝合的患者。 2. 实施手术方案:在这两个机构中,对于早期胃癌实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对于晚期胃癌实行腹腔镜胃空肠吻合术,对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实行腹腔镜切除术(GIST)。经 LRYGB 治疗病态肥胖的患者也纳入该研究。 3. 手术方案设计的一致性:所有操作均由两个机构的单独的两个外科医生执行,这两个医生在同一个机构进行培训,并接受同一个导师教授相同的标准化手术程序。 如何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 腹腔镜胃切除术与淋巴结清扫术与 Kim 所描述的步骤相同;胃空肠重建采用 Billroth II 式或 Roux-en-Y 式;腹腔镜 Roux-en-Y 胃旁路手术按照 Huang 所描述的步骤执行。 所有的手术中,无论是胃空肠吻合还是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均通过一个共同切口进行订书机吻合重建。而这个吻合后留下来的共同的肠切开切口通过使用倒刺缝线进行关闭。 具体的操作步骤 1. 采用单股线全层连续缝合关闭肠切开缺口,第一针在缺口的末端进针(如图 A)。在保证了全层缝合的前提下需注意不能牵连后壁。然后将针传递到相反的组织边缘,接着从组织出口点以一个恰当的角度将缝线拉出。缝针穿过缝线末端的一个线环并收紧缝线,这样便避免了打结操作(如图 B)。
2. 使用抓钳将靠近出针口的组织推向对侧以减少组织牵引力,避免组织撕裂(如图 C)。因为缝线存在倒刺,因此松开后缝线不会滑脱,借助倒刺缝线,在没有助手协助的情况下,术者仍保持适当的牵引力并完成缝合操作(如图 D)。
3. 一旦切口关闭,距组织 0.5~1 cm 处剪断缝线,无需打结(如图 E)。
研究结果 最终自 2012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来自新加坡 2 个医疗机构的 50 位经腹腔镜使用倒刺缝线缝合肠切开患者纳入该研究,23 位男性(46%),27 位女性(54%),平均年龄是 53 ± 16 年。 总共 62 个吻和位置使用倒刺缝线关闭缝合,最终发现与非倒刺缝线进行吻合关闭相比,使用倒刺缝线明显缩短了 Roux-en-Y 式胃空肠吻合的关闭时间(17.34 min :44.55 min )和空肠空肠吻合的关闭时间(19.46 min : 31.01 min)。 与此同时,使用倒刺缝线平均开始进食时间是 2±1.5 天,平均住院时间是 7±5.3 天。 在以上案例中,胃旁路手术后只有 1 例瘘(1.6%)发生。这个瘘是因为不恰当的缝合技术造成的。同时,并未遇到如狭窄、出血等术后并发症。没有患者死亡或者再入院。 总结分析 1. 倒刺缝线不像传统缝线,它不需要打结就可以固定组织,这个缝线的设计使得外科医生工作更加有效率,缩短缝合时间,简化缝合操作。 2. 与此同时,其无需打结也减少了与打结相关的并发症,比如因外科结引起的炎症反应。 3. 同时也避免了因为绑的太紧而引起组织坏死。 4. 这些优点都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狭窄及出血的发生。 5. 因此,临床腔镜下手术应首选倒刺线进行消化道缝合。 编辑:程培训 推荐 点击查看>>临床实用总结:胆胰合流异常与胆道肿瘤那些事儿 回复「操作技巧」,可获取手把手教程:腹腔镜手术常见操作学习要点及技巧; 回复「血管吻合」,可获取视频教程:轻松练习血管吻合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