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世纶教授经方网络师承学院之“我的经方之路”(续)【总第62期】

 dazuifang 2016-05-05

直接回复本订阅号“H”获取菜单

直接回复本订阅号“微社区”三字获取链接进入经方家园微社区,提问、讨论、交流。

可查看历史消息获取往期订阅号

编者按:

建设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系统全面、重点突出、循序渐进、持久互动的学习适合所有人群,特别是广大初学者,可览其全貌,可探其重点,可循其次第,可同修参学!

在微信上发布学习材料,在微社区组织讨论,定期或不定期将讨论重点集中在微信副版“经方家园”刊载。

采取“123 + 1”模式,以周为进度,即每周一篇专论,两则案例,三条条文,再加上一篇机动文章(可以是学习分享或经方时讯之类)。

医论学习预报(10篇):胡老“辨证施治概论”与“脉学概论”,冯老“何谓经方”、“怎样学好经方”及三阴三阳病解读。

医案学习预报:围绕六经辨证与重点主要方证,主要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与《冯世纶经方临床带教》中选择部分案例进行深入解析,原则上每周重点讨论1-2个方证。

条文学习预报:398条,从头学起,分胡老讲解、冯老按语与我们的体会三部分。

希望大家踊跃参与我们集体系统有序的学习讨论活动,不但入门,而且深入;不但理明无碍,而且行达有验。真正实现“传承经方学术,造福天下苍生!”的宏愿!



经方家园微社区理念:我们不求最强大,只求做到最好的专业、专一、深入的经方交流微平台。直接回复本订阅号“微社区”三字获取链接进入经方家园微社区,或本次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大家转发邀请身边经方同仁参与讨论交流吧,让这里成为真正的经方家园!

—————————————————————

我的经方之路

按语:“冯世纶教授经方网络师承学院”曾有“我的经方之路”专栏,那里有好多生动的故事,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在经方道路上的真实写照,这里节录一部分与大家分享,只是多是开班学习之初的文章,若是现在请大家再谈,定会更为深刻。希望在本篇大家能就学习的方法与心得体会,独自深入琢磨,相互广泛切磋,书写我们共同的经方传奇!

本订阅号曾在第40期登载“经方人”的经方之路专文,本次继续与大家介绍和分享更多同仁的经方之路—— 一路有你!


彭鸿杨经方之路

彭鸿杨 发表于2009-10-5 19:40

我是来自基层的一名乡村医生,虽然经历过两次短训,始终没有正规踏进过学校学习过。自学中医数年,于2007年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自我感觉学习的中医还可以,但是在慢慢的临床中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真是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行医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总想在迷茫之中找到一条希望之路,捷径之路。
闲暇之余,喜识书报。偶接触黄煌老师的《十大类方》即喜即惊,喜,有此捷径;惊,药味如此少,却力宏。以后继续接触过黄煌老师的《经方的魅力》。《药证与经方》;失数道明的《临川运用汉方处方解说》;刘绍武老先生的《三部六病》但始终不能入门。后方知需学伤寒。逐看陈修园的《伤寒论浅释》,刘渡舟老先生的《伤寒论讲稿》虽然有一定收获,但是对伤寒论内容始终有许多不明之处,无法继续深究,只好作罢。
正在彷徨之际,老猫班长的出现,令我喜上眉梢,终于找到了可以学习伤寒论的最佳地方,相信可以持续系统学习伤寒论,感谢冯世纶老师及弟子对传统医学传承的无私贡献,我想经过3年的学习,我会受益菲浅的。

……

刘某,女,50岁。反复咳痰。咯血10余年,复发加重5天。先后经多处诊治无效,遂来我处就诊,患者咳痰,咯血,胸闷,胃脘胀满,大小便正常。辨为痞证,寒热互结所致。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一剂而愈。
弟子才疏学浅,学艺不精;语言不够华丽,内容不够丰富,让老师及各位师兄见笑了。但我有一颗执着、奋发向上的心。


老猫经方之路

老猫 发表于 2009-10-6 12:10

97年中医系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由于单位安排,一直在西医临床上辗转,期间学习了急诊内科和小儿外科的相关知识并开展临床。工作关系,06年回到中医临床,深感自己中医知识的匮乏,从此重新开始学习中医。一边学习,一边开展临床,但是一度处于困惑,按照科班学习的中医知识,临床效果欠佳。通过一些总结,临床的病案一剂知、二剂愈的,往往是偶尔使用经方,甚至一剂即愈!从而对经方刮目相看,认识到了其价值。从此按照教材再次认真系统的学了一遍,但多处学的一头雾水,理解不深,既而开始研读一些经方相关的历代著作,深深浅浅有了一些理解,但深知自己还没有入门。
09年一个偶尔机会,接触到胡老的经方学术观点,并通过好友介绍认识了冯世纶老师,空间距离不远,开始请假利用时间跟冯老师抄方,并同时开始研读冯老师的著作,从而有了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的感觉。依据伤寒的历史渊源来理解和运用经方,有归入学习正途之感。临床疗效也逐步提高。我感觉,运用八纲六经来解释和理解经方,最接近其原作者的主旨和意图。
通过参与复兴中医网的讨论,与同行交流,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启发了学习思路。这次,遵冯老师的指示,利用复兴中医网这个平台来承办师承班,我认为是意义非同一般,经方从渊源上讲,来源于数千年来亿万百姓的生命做试验的经验精华,积累于临床实践,并注重临床疗效。通过师承班的开展,对于我们的中医传承和弘扬,以及中医的注重临床疗效的一贯风格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这需要一个更大的规模。

我期待,我们第一届学员,包括我自己,无论现在的专业水平如何,本着传承、弘扬中医的目的,本着提高自己的目的,同时本着不辜负冯老师无私付出的态度,认真学习、坚持到底!在进一步系统深入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我们也学习冯师的精神,将冯师所期待的经方弘扬事业按照冯师的指示团结起来进一步推动!

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经方传承的目的,以网络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网络部分以复兴中医网有组织的学习讨论互相交流和语音视频平台的网络交流为主。具体方式,为系统的组织和互动的讨论。根据大家的理解深度和专业水平的不同,既要达到系统学习全面理解的目的,也要实现根据实际深度研讨的目的,使得所有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都有适合自己的内容。我们的师承班能不能办好,我们最终能不能学好,最终要靠我们自己。所以,在师承班开展过程当中,大家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出来,不断完善。但,已经经过慎重考虑定下来的方式、方法,我们一起来维护。
请各位同学,对我个人的学习多多帮助,对于这次学习活动多多支持。在这里先谢谢大家!同时,感谢冯老师给了我们共同学习的机会,给了我们相识相交的机会!


刘永军经方之路

刘永军 发表于 2009-10-10 18:00

我是90年中专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当小大夫,靠着三年学习的那点医学知识,摸爬滚打奋斗了十几年,最后成了一个全科医生。当初以为学好一本中医内科,就可以没有治不了的病,但在临床上却不尽如此,最后让我困惑,中医治病真的就如此的慢吗?后来调到了县级医院,2007年有幸被派到北京西苑医院进修,学习之余,大部分时间泡在了海淀图书大厦里,在那里读到了冯老师的书,对经方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胡老独特的经方理论所折服。

进修回来,记得治好的第一个病人,是支气管炎,用的就是半夏厚朴汤。尝到了甜头,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以后便一发不可收,学习经方、使用经方便成工作和工作之余的重要事情。在这里购书极不方便,没办法,只好在当当网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网上书店邮购,只要流览到有冯老师或胡老的书便买来,我现在差不多有冯老师的全套书。
自己一个人的摸索学习毕竟有所限制,使用经方也仅是刚刚入门,因此我随时关注网上经方发展方面的相关信息,如有机会和冯老师等学习,我的业务水平一定会有很大提高。在长假的第二天打开“经方传真网”便看到了“冯世纶教授‘经方临床带教师承班’招生”的通知,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填表报名,盼望尽快开班,我现在又重新读了冯老师的《经方传真》,在为开班做准备。在师承班的三年学习,我愿从零开始,虚心求教,希望在此能得到各位老师和同仁的指导。


黄志新经方之路

黄志新 发表于 2009-10-31 19:53

2000年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临床专业。初涉临床,总觉开方思路不成体系,心里一直上下求索,偶遇疾病,也是照本宣科,心中不了了。一晃就到了2006年冬季,我在网络UC房间上学习到了郝万山教授主讲的《伤寒论》,顿感茅塞顿开,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都发生了变化,好像领悟到了什么,这也许就是对中医文化经典新的初入门的契入点。
初步领悟了一点经旨后,首先给本镇一个精神抑郁症的女性患者治疗,用柴胡温胆汤加减,三副汤药后,拔除了多年的顽疾。此患者数年求医经历,专家看了不少,都说脾虚气血亏,吃了不少补药,但症状无缓解,看其外表正常,但精神压力大,家人也不理解,自己也很痛苦,手脚发麻,胃部不适,推断为气郁四逆证,用方果效!此后此人就给我推荐家人和周围的人来找我看病。这次成功使我对经方的威力有了深深的震撼和感受,认识到理论到位,实践就到位的重要性。
其后,又治疗过慢性湿疹患者。一年轻女性湿疹患者,患病多年,我给她辨证是内部湿热,外受风寒而郁于皮肤犯病,属于太阳表证,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丹参,三副汤药搞定。服一副汤药后身体下腰部红斑加重,出汗;二副后红斑褪,继续身体出汗;三副稳固。后又介绍其他类似患者前来就诊。

再后,又治疗一失眠患者,依然年轻女性,失眠健忘,易怒,便秘,舌淡苔薄白,有齿痕,脉沉细。分析:肝郁乘脾,导致失眠,开柴胡二陈汤加酸枣仁汤,一副汤药后失眠解除,二副汤药后腹阵痛排便增多,患者前来咨询,告诉我以上情况,患者家属说我这么年轻,能开这么好的方子。

再其后,又治疗一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绞痛的男性患者,患者本人没来,家属要求只开两副,诉说患者腰痛痛得跪在床上,面色发黄,纳差,二便不通,腹胀严重,我根据家属诉说的情况,开了四逆散+二陈汤+八正散+大黄、厚朴、桃仁、红花,二副;过两天,患者和家属同来,自诉二便已通,大便比较稀,腰痛减轻,上方去掉大黄加四君子汤,健脾补气排石。

又一个患者,女性,33岁,打工,在屋子门口工作,受风,自诉头晕胀,胃胀,失眠,身体气串。随意按压身体一个部位都会打嗝,分析是肝郁乘脾同时外受风邪,开柴胡桂枝汤,结合针灸,一副汤药后,第二天面带笑容复诊,各种症状均减轻。

汤药不舍针灸,针药并用,效果很好!一个62岁的老年女性患者,胃痛近一周,晨起口苦,纳差,怕冷,喜热饮,便秘。我开四逆散+二陈汤+三七粉,宣畅气机,降气;同时针刺中脘、双侧足三里,针尖偏下,胃痛迅速解除!

以上就是我初学经典《伤寒论》后,运用于实际的一些经历。感受到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博大精深!心中深感欣慰!对自己的中医之路有了初步的自信。不过和前辈比较,自己的实践和理论还差得很远,尤其对脉诊的理解还很不够,晚辈将更加努力!


冉铁群经方之路

冉铁群 发表于 2009-11-6 00:02

2004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开设个体诊所,西医为主,中医为辅,随着临床经验增多,西医治疗有些疾病临床效果不明显,开始增加汤药治疗,收到明显疗效。此后开始使用中医药,运用起来,有时往往不能得心应手,迫切需要学习提高。
开始时回顾在校时的笔记,讲义,尔后开始研读《伤寒论》,方觉仲景医道之博大精深,辨证之精妙,自此以后迷上里《伤寒论》,只要一有时间,总会揣摩其遣方用药的道理,苦于医古文水平有限,有许多的地方不能很好的理解,学到的很肤浅。在网上也看了些此方面的相关知识,比如郝万山讲《伤寒论》的视频,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的视频,胡希恕讲《伤寒论》的录音整理稿,知道了胡老乃经方大师,尤其是他对《伤寒论》的通俗讲解,使我少走了不少弯路,更加坚定了我学好经方的决心,而我在仲景的故乡,更应该把中医发扬光大,精研医道,解病患之疾苦。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落枕的患者,来时脖子强,后背肌肉僵硬,头部不能左右上下转动自如,表情痛苦,自己贴了几张麝香壮骨膏仍不见有所减轻故来就诊,原本打算给他开一些消炎止痛的西药,患者说胃很不好,一般止痛的药多多少少都会伤胃,忽然想到项背几几,葛根可以缓解,就给他开了两付葛根汤原方原剂量,第三天,患者路过诊所,很高兴的说:“冉大夫,您的药真带劲儿,我第一付药吃完,出了一些汗,就好了大半儿,剩下的吃完,全好了”。从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了胡老所说的方证相对,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一剂知、两剂愈的神奇。


厉天野经方之路

厉天野 发表于 2010-1-8 17:48

我接触中医比较晚,应该是07年,因为家父的病,开始接触中医。后来从《黄帝内经》开始,浏览了很多书,易医、五行、五运六气什么的都看了一些,开始是漫无目的的,因为看什么都是新的,后来发现每看一段时间别的书就回过头来看伤寒,结果就基本一直研究伤寒了。基本是每天晚上睡觉前读一会儿,我在其他网站的网名就叫夜读伤寒。
最早买过一本《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一看都是大白话,看的着急,又好多语音缺失,后来就放在书架一直没动过。隔了好久,就在几天前拿出来翻看,以前不解的问题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如伤寒中的“渴”,胡老分析的白虎汤的热伤津的渴,五苓散水停的渴,猪苓汤小便不利废水不排的渴,少阴下利津虚不养的渴。看过真是五体投地,顶礼膜拜。没过两天竟又是无意间发现冯老师这个师承班,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我觉得成为一个好的中医两个因素很重要,一个是“诚”,一个是“慈”,没有至诚的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或许能成为一个好的别的什么,但不会成为一个好中医。如果有好的机缘,那就更幸运了。我以前从没想到过会研究中医,但当我遇到她,好像她曾经一直在那里等我。我不是一个很有恒心的人,但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因为热爱。我没想要很快行医救人,如果我能活70岁,希望能在最后的5年有一间小诊所,并能让别人知道我。

徐晓峰经方之路

徐晓峰 发表于 2010-5-17 02:00

我出生于一个医生之家,爸爸是当地著名的儿科医师(西医),从小我就耳闻目睹,接触医学。1994年于市西医士中专学校毕业,但学习的都是西医知识,中医只读了中医学概要。毕业后放弃到镇医院工作,自己开起门诊。临床诊治范围,几乎各科均涉及。同时参加成人大专(临床医学)学习并毕业。自从开业开始,门诊生意不错,业务颇丰,在当地享有较高之声誉。临床上主要以西医为主,临床偶尔应用中医药,疗效平平。临床治疗,多以常见病为主,和部分疑难病,诊治病种涉及较广。

在临床中,经常接触到风湿性疾病和颈肩腰腿痛患者,经应用西医治疗为主,虽有一小部分疗效尚满意,然而一大部分疗效平平,且易复发。且这些病人较多,但许多医生都对这些疾病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于是我确定了我以后从医之方向,专业研究风湿性疾病和颈肩腰腿痛治疗。故于 98年到南京学习小针刀疗法,师承著名针刀专家施晓阳先生,和北京著名中医骨伤科名家田纪钧先生。通过老师的无私教育和认真学习,同时认真学习、总结有效民间方药,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效果。2005年到开始到深圳开业。对于《伤寒论》,曾听中医老师说过,后来也读了一些名家学术资料,都赞《伤寒论》的方药之神验,有“一剂知,二剂愈”、“一部伤寒医天下之说”。在去年下半年,从网上看到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的视频,断断续续地学习了一些。时或有效,但是还是有时疗效不理想。但有些地方无法理解。还有读了许多临床家,研究《伤寒论》的名家,发现他们的处方、用药也大多以时方为主。所以我就想,他们研究了大半辈子,都还离不了时方,都以时方为主。所以也就觉得很迷惘,怀疑《伤寒论》神效之真实性和学习之信心。不知该从那家学说入手学习《伤寒论》。

去年底,我无意中上到复兴中医网,开始我还不在意,慢慢地,才逐渐了解到胡老和冯老。虽然以前有买了他们的《伤寒论》学习资料,但却未认真学习。通过本网,使我终于明白,只有胡老和冯老,才是真正洞悉《伤寒论》(仲景学说)的名家,只有向他们学习,才能真正学会《伤寒论》,他们是我数年来寻找的明师……

现在,我白天工作,业余(因为业务比较忙,大多数时间都要到深夜才有时间)就登陆本网,参加学习。虽然我的专业知识尚不足,但我相信,通过冯老师无私的传授和我自己的努力学习,我的专业知识会很快提高的,我会和众多的师兄,师姐们一样,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经方(仲景学说)临床好医生。


李霖经方之路

李霖 发表于 2010-6-27 20:51

我叫李霖,98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虽是中医专业,西医学也不少内容,四大经典沦落到选修课的份上了。内经的内容比伤寒还多。初入门,人云亦云,以为中医这东西就是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后在县中医院内科从业,这下就露了底,有效者寥寥。以为功力不够,边工作边学习,越学越是心里没底:咋就没长进呢。

后得知县里一老者,脾气大用方灵,几次陪病人去看病,皆是五六味,表者一、二剂,里者旬月而愈,这才重新燃起对中医的激情,可惜老者脾气大的吓人,拜师一直不成。后因故离开医疗一线,离开县城。临行前老人家才说:离开也好等3—5年,你把学校的东西忘干净了再来。此一别成永别,8年后回到县里才知道他老人家4年前就仙去。因子女不承家业所有医书早付之一炬,仅留下“病脉证治”四字。见字如醍醐灌顶,方知医之正宗在仲景。
2008年因5·12回故里,父母均老矣。拾旧业遂不远行,立志经方悬壶。翻过的医书不少,大多走马观花,过目就忘。当第一次接触到胡老的《中国汤液经方》,方有获宝。目前看的不多,《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胡希恕讲伤寒论》《中国汤液经方》均有一遍过目,可谓受益不浅。凡用胡老之法辩证一旦确认,用药真是一剂知二剂已。科室都谓“医不自医”,自己曾一度落枕四五日,针灸不能缓解,情急之下依证处方桂枝二越婢一加葛根汤,第二日果然眩冥之后诸病若失。


鲍洪新经方之路

鲍洪新 发表于 2010-7-108:22

初次用经方是因我母亲,记得当年大学刚毕业暑假时,母亲因一次车祸出院后半个月,因为夜里没休息好,次日头晕眩,四肢厥逆,汗出,甚则矢气时头晕加重。家里请乡医,彼以为太重,建议送大医院治疗,未予处方。我心想,此是阳气欲脱之证,因为失血后,就给予四逆汤加人参。服一剂即见效,于是知中医有神奇之效。工作这么多年,亦知经方乃中医之精华。接触了刘渡舟、郝万山、陈修园等人之著作、讲座,但苦未得明师指点,终究未能入其堂奥。
今喜得冯世纶师授胡希恕传承《伤寒杂病论》之学,乃汤液经方之流派,其法简而广,其效如桴鼓。甚喜之,以为得迷海之津,岐路之导师。知其先后次第,我信学必有成。有感于中医之现状,有心为之。乃赋诗曰:
简便验廉乃奇珍,只因无利落泥坑;
他年能以义为利,不负今日相知深。
愿同学同道共勉!


贾聚存经方之路

贾聚存 发表于 2010-7-4 14:04

首次接触《伤寒杂病论》的具体内容及注解是在《医宗金鉴》,那是一个亲戚家的古装线本,当时觉得这部分内容文字深奥、晦涩难懂,还有许多不认识的字,虽然自己比较喜欢古文学,但是当时对于这样的内容也只能望文兴叹。
真正对《伤寒杂病论》的了解和熟悉,是在学校系统的学习,在老师细致的讲解之后。当时给我们讲《伤寒论讲义》的是编撰教材的姚秀琴教授,而讲《金匮要略选释》的是主编张甦颖教授。教材是精编的,课程又很紧张,所以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的东西。但是姚、张两位教授渊博的中医知识,对经方的深彻讲解,使自己对这部古典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回首去看《医宗金鉴》的伤寒部分,感觉简单多了,最起码自己能够读进去了。
走出校门,进入临床,自己碰到注解伤寒,还有研究经方的书籍数不胜数,各家之言,各有偏重,自己无所适从,不知从哪里读起,再者精力有限,恨无师指点。只好从初级读物读起,买了两本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的《长沙方歌括白话解》和《金匮方歌括白话解》,此二书对经方解释的透彻,而且里面的应用有古代应用和现代应用,对于临床治疗某些疾病,确实是一部不错的参考书,我就是看上了书中的现代应用部分,并且从中受益匪浅。
学习的多了,不免会对自己的所学找个用武之地,用经方治病,对于熟悉的疾病,熟悉的方剂信手拈来,那真是得心应手,手到病除。我善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哮喘,小柴胡汤治疗胃病,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几乎是治一个好一个。经方治病,不但药味少,而且都是很普通很常用的,没有毒性或者毒性较小,价格非常便宜的药物。不像温病派动辄就是黄金、麝香、犀角、象牙、珍珠、牛黄之类,只有富贵之人才能够用的起的药,这些老百姓是负担不起的。所以我说,就凭这一点,也要用经方。

加入了复兴中医网,认识了这么多的同道朋友,感觉自己有了家,有了可以探讨和学习的地方,在这里居然还有专门的经方传承板块,内心总有说不出的高兴,总算是可以再从头深入地学习伤寒了。通过网站了解到胡希恕老前辈对伤寒的讲解独树一帜,独特新颖,并且还有胡老的大弟子冯世纶教授亲自授课,我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最近几天一直在搜集有关胡老和冯教授的资料和书籍,虽然看了几部,如《经方传真》、《中国汤液经方》、《胡希恕病位类方解》、《伤寒六经方证直解》,但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还是《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这是昨天在新华书店看到的,整整在书店里看了一天,胡老讲的不但条分缕析,讲解细致,而且在后面都会有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心得,这是难能可贵的,我很喜欢。有如此好的网站,有如此好的学习机会,我一定会好好把握这个大好时机,学好经方,学好胡希恕老前辈的理论和经验,并且在适当的时机把它传承下去,不负老一辈中医家的重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