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瘀血: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之二

 一株小苗 2016-05-06

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呸血、凝血、著血、干血、蓄血。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不能正常循环,既指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又包括阻滞于血脉及脏腑内运行不畅的血液。

    瘀血,虽是已经失去本身生理功能的血液,一旦形成后又能成为致病因素,进一步阻滞气机,阻碍气血的运行,导致脏腑功能的进一步失调,产生新的痛证,故瘀血也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

    瘀血形成的原因很多:①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起居因素,饮食生活起居失宜,气血运行紊乱,亦可导致血瘀。劳逸过度。过劳伤气耗精血,气虚血瘀,过逸则气血流通受碍,久而成瘀。外伤致瘀,指各种外伤,如趺打损伤,或过度负重努力,外伤皮肤,或内伤脏腑,血离经隧,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或使血脉运行郁滞不畅,形成瘀血。

    瘀血致病的症状繁多,但其临床表现具有共同特点。

    l.疼痛  疼痛的性质:①刺痛或如刀割样疼痛;痛点固定;拒按;④夜间痛甚。在临床中根据瘀阻的揶位不同,症状表现各异,如瘀在心则心前区刺痛,瘀在肺则胸痛,瘀在胃肠则脘腹疼痛,瘀在肝则胁下疼痛,瘀在胞官则少腹疼痛。

    2.出血  既是瘀血形成的原因,又是瘀血致病的一种表现。由于瘀阻脉络,新血不得归经,损伤经络,可导致新的出血。出血特点为:血色多呈紫暗色,或伴以凝块,或大便色黑如滦,或兼以口于,但欲漱水不欲咽等症。如《温疫论补注·蓄血》曰:“血为热搏,留于经络,败为紫血;溢于肠胃,腐而为黑,其色如漆。”《血证论·瘀血》日:“离经既久,则其血变作紫血”。《伤寒绪论》指出:“大便黑亮……然溏腻如凄者为蓄血”。

    3.紫坩  瘀血阻于经脉,血行不畅,浊血郁滞于器官组织之中,故可在血脉丰富之处表现出紫绀。紫绀的特点:多在面、口唇,爪甲出现青紫,或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下紫斑、青筋暴露等。

    4.舌象与脉象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等。《金匮要略》曰:“唇瘘、舌青……为有瘀血”。《辨舌指南》曰:“舌色青者,有瘀血郁阻也。”瘀血证多见涩、迟、弦、结等脉象。

瘀血: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之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