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约---脾的运化功能受约,本为“脾家实”

 潘大夫PDF 2020-05-10

脾约

脾约出现在阳明病中,脾应该属太陰的,那为什么这脾约表面上看上去是“陰脏的病”会出现在这么阳气的“阳明篇”中呢?作者故意打乱大家的思维吗?其实不然….

脾约证”,脾的运化功能受约,受什么约制呢?受胃之降气,使脾只运化胃中之物,脾之运化力统统被约束在胃中,胃家(肠道)中没有脾的运化力,就成了类似于胃家实的症状。但要切记,此时的脾是不虚的,所谓的脾家实(若脾虚,就是太陰篇的治疗范畴了,必须辩证清晰

伤寒论阳明篇中199:“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将此条文分“前、中、后”三部分:

大家认真细读就可知,

前部分:“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说的就是太阳阳明,即脾约,表面上看上去是太陰脾的临床表现,与脾约症相符。

中部分:“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说是其实就是“脾虚”的病,即太陰篇的范畴,故在此暂且不展开解释。

后部分:“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这里是脾约证的一种预后,若不排大便,久了就会成为正阳阳明病。。。而张仲景医圣的辨证观,有一种预后是“不排大便”引起的,就会有相对应的另一种预后是“排大便”引起的。前面说了,脾约证的人体是“不虚”的,故其实脾约证还有一种预后:自愈!

“自愈”预后的条文在伤寒论太陰篇中“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细心的同学应该会发现,上述两条原文“前、中二部分”是一样的,在太陰篇中,“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同样也是“七八日”的时间,只要“腐秽当去”(即排大便后),而下利是可以自止的,就自愈了。这就是与199原文相对应的预后!前提是“脾家实”,即脾家不虚,他只是被约束而已。(若脾虚的下利,是自利益甚的)

所以,脾约证的“实”必须与太陰篇中的“虚”鉴别开来,才能更好的理解本章节。

(PS:还不明白的同学,可以联想到太阳篇中的“麻黄汤”,麻黄汤的卫气是被约速的,所以他跟桂枝汤不同点是,麻黄汤里没“补药”。麻黄汤是中“汗”被约,脾约证是“脾运气”被约!!绝不是其他书中写的“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脾不虚,只是胃气过强而已)

好了,知道脾约证是本质仅仅是运化功能被约,那么与此相关的条文才容易理解。将条文分三大部分:

1、“脾约证”初起的情况,包括标证的情况;

2、“脾约证”病久后的情况;

3、治疗脾约证的根本

首先是“脾约证”初起,

    “脾约证”,脾运化功能受约,不能运化三焦的水气,那么会什么样的后果呢?

上焦:无水雾滋润,故渴而欲饮===》白虎加人参汤235;若虚热(标)严重,就会214衄,也会241饥不能食。

中焦:而中焦的水气没运化走,滞而成湿,故中焦不受水,故饮下的水就要哕221或者214中的“但欲漱水不欲咽”

下焦:下焦无法渎水,小便则不利===》猪苓汤236

附原文:

   214: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221: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35: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36: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41: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再者,就是“脾约证”病久后的情况:

当脾约症逐渐加重下去,不同的主要临床表现就会加重成不同的症状,如:

    221中的“饮水则哕”,加重后就会发展成239的“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214中的“口燥但欲漱水”,加重后就会发展成比240的“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衄”更热的症状。

附原文:

    239: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240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上述两部分是治疗脾约证的标(外在表现),那么怎么治疗脾约证的根本呢?

伤寒260中就讲到了专治脾约症的麻仁丸!

原文260: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文中只说到了胃气强,即胃之降气过强,约束脾运化,小便数是脾不能运化水气的一个表现,津液不能运化致肠中,则大便硬。上述都是说明脾家未虚的。

麻仁丸中的药,是以助脾运化为主,更以炼蜜为丸,以缓大黄攻下之势,更嘱渐加量,恐攻下伤阳。每每看见张医圣对阳气保护的谨慎态度,我都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