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从以下几个条文的辨证细节看《伤寒论》的鬼斧神工

 johnney908 2015-03-18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外台》方:又治吐水。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5)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

从以上几条辨证细节看伤寒论的鬼斧神工:324条是饮食入口则吐,又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接下来是咽路不开谷不得下咽导致呕吐。再接下来359条是食入即吐,是食一下肚即吐。再下来是食已即吐,是饭吃好了,不久就吐了。再来243条是食下肚后,感觉想吐,或者这种感觉越来越大至忍不住了就吐了。再来是胃反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分两种,1.是胃反吐后渴欲饮水;2.是吐后没有渴欲饮水的需求。又191条阳明中寒证:阳明病本是胃家实,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若是中热证,则大便硬小便当数应该还要色黄。但中寒证小便色可能是清白的。更当辨的是病人脉数不能就认为是热,热当能消谷善饥,而反吐食,是胃中虚冷,不能消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