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承气汤

 庆哥哥呀 2023-10-12 发布于内蒙古

【主治病证】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伤寒209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伤寒212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汤下之。(伤寒215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伤寒217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伤寒220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伤寒238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伤寒240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者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伤寒241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伤寒242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伤寒251

伤寒六七日,目上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252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253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254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汤。(伤寒255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了。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256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320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321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322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金匮二·13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十·13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金匮十 ·21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金匮十·22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十·22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十七·37

下利脉反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十七·38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金匮十七·39

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十七·40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金匮二十一·3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金匮二十一·7

【方剂组成】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方药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妥。得下,余勿服。

【方证释义】本方功能通腑泄热,行气除满,急下存阴。方中大黄苦寒,荡涤肠胃,泻热通便;芒硝咸寒,软坚润 燥;厚朴苦温与枳实苦寒并用通利肠胃之气,以助硝黄泻下燥热积滞。四味合用,制大其服,有通顺腑气,推陈致新之功,为峻下之剂。因可迅速泻去邪热,故能保存津液。本方证是以胃家燥热结实为主要病机的病证。症见痞、满、燥、实、坚五个方面。痞者,心下痞闷窒塞;满者,腹胁满急䐜胀 ;燥者,肠中燥屎干结;实者,腹痛大便不通;坚者,脘腹扪之硬坚。其临床表现为不大便六七日,腹满 硬痛而拒按,潮热,谵语,不恶寒,舌苔干黄或焦燥起刺,脉沉迟或沉实有力。其他见症还可有手足濈然汗出,甚则汗出水止,或身重短气,其则喘冒不能卧,或烦躁,心中懊憹,独语如见鬼状,甚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直视,或热结旁流,自利清水,色纯青,气味臭秽,以及口舌干燥,不能食等。据《金匮》载,本证还包括:①痉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齘齿。宿食,脉数而浮雕,或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下利,不欲食。下利,脉反滑,按之心下坚,或至其年月日时复发。产后恶露不尽,少腹坚痛,不大便,烦躁发热,不食,食则谵语。本证包括内容颇多,但临床上只要抓住里热化燥结实,腑气不通之病机,便可大胆用之。

【临床发】《此事难知》:“大承气汤治大实大满,大满则胸腹胀满,状若合瓦,大实则不大便,痞满燥实,四证俱备,则用之。杂病则进退用之。”

《古今医统》:“大承气汤治癫狂热壅,大便秘结。”

又曰:“大承气汤治便秘呃逆。”

《伤寒绪论》:“阳厥暴怒发狂者,盖阳气暴折,郁而多怒,则发狂也,大承气加铁落。”

《医学入门》:“大承气汤,治积热心痛甚。”

《类聚方广义》:“破伤内,其暴剧者,举体强直,直视不语,胸腹硬满,二便不利,其死不旋踵,此方可侥幸一生。”

又曰:“治痢疾,大热腹满,痛如锥刺,口舌干燥,或破裂,大便日 数十百行,或便脓血者。”

上述古代医家论述了“大实大满”的特点,讲了该方对杂病的发挥应用,诸如瘀证、呃逆、阳厥、心痛、破伤风、痢疾等病,凡是具备里证邪热壅实证候,皆可以大承气汤为主治之。

承气汤类证治 刘渡舟指出:承气汤类,指的是大承气汤、谓胃承气汽、小承气汤、麻子仁丸、桃仁承气汤、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大黄硝石汤、大黄牡丹皮汤、三一承气汽、黄龙汤、增液承气汤等13个方剂。这13个方剂,以大承气汤为代表。其余12个方子,皆在大承气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成。大承气汤是治疗阳明病腑气实而燥屎已成的病变。必须具有腹部痞满、大便燥坚的证候特点方可使用。我认为:“大便硬”是小承气汤的主症,而“大便燥”方是大承气汤的主症。两证虽皆有大便不通,但程度有轻重之分。正如第215条所说:“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燥屎”与“大便硬”的概念并不相同。“大便硬”指的是大便干硬,而犹能成条;“燥屎”指的是大便成球,而不是成顿于肠而不得排出体外。此证燥热已深,腑气阻塞,故可五六日,甚至十余日而不大便,以致腹满疼痛,或见绕脐作痛,腹满不减,虽减亦不足道。此证肠实而胃满,腑气受阻,故反不能食;燥热内焚,除伤自身津液而见汗出、潮热、谵语以外,还要下劫肝肾之阴,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等伤阴证候。

大承气汤证治范围广,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大承气汤在《伤寒论》中凡十九见,所以,它比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的治疗范围宽广。因此,如掌握了大承气汤证的辨证知识,而对于阳明病的各种胃实之证,就会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伤寒论十四讲》88页)

大承气汤证之舌、脉、症及腹诊特点 刘渡舟、傅士垣等指出:使用除应见潮热、汗出,特别是手足濈然汗出这两个典型症状外,还一定要参以腹诊、舌诊和脉诊。若见腹如瓮,胀满疼痛拒按,舌苔黄燥、甚至有芒刺,脉沉迟而有力的,才可用本方泻下。服大承气汤以后,如大便已下,还要再检查腹部的情况,尤其是脐周围的情况。若大便虽下,但量不多,脐周依旧硬满疼痛,乃为燥屎未尽,可再服药;若大便泻下较多,腹部已不痛不硬,为燥屎已尽,则当停药。(《伤寒论诠解》127页)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