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关系学:循循善诱

 赵东华 2016-05-08

        孔子关系学: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新华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是: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多形容教育得法。

   这个故事出自《论语·子罕》,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渊这段感慨的话,后人据此有了两个成语,一个是“循循善诱”,另一个是“欲罢不能”。我们在此单说“循循善诱”。

   上述这段话的大意思是:颜渊突发感慨,赞叹他的老师孔子说,我们老师啊,太崇高了,太高大了,你如果抬头看看看他,那是越看越高,简直就看不到他的头顶。他这个人不仅人格高尚,高风亮节,学问也非常深厚,你越钻研老师的学问,越觉得他厚实。?站在前面、后面看他,无论怎么研究他,总是琢磨不透。实在不知道他到底读了多少书,学问有多大,总之,他很博学。

   颜渊简直把老师神化了,他非常崇拜。他接着说,老师总是有办法巧妙地引导你,“循循然善诱人”,遵循他的意志,循他的个性和道理,把你带上求学之路。他广征博引,总是有办法引导到人文道路上,并且用礼来约束,听他讲学,让我们有“欲罢不能”的感慨。我颜回自己,尽所有的才能、力量跟着他学习,然后感觉收获很大,好像自己也建立了一套理论,觉得可以“卓尔”--站起来了,可以不用靠老师了,但是,冷静下来一想,?得远哩。虽然跟着老师指点的路走,按照老师的精神做,但茫然无头绪,最终还是不知道怎么走。孔子是万世师表,他的道德境界,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赶得上。

   做家长的都有体会,两岁左右的孩子靠的是形象记忆。比如说“打碎”这个词,孩子脑海中记忆的就是打碎东西的画面、形象,同样。“尿床”这个词,孩子的记忆也只是床上有潮湿的水这种形象,所以家长如果对两岁左右的孩子着急、甚至使用暴力,那效果只能适得其反。如果你告诉他,孩子,你今天晚上千万别再尿床了,再尿就没有衣服换了。他偏偏就尿了。父母应该循循善诱,鼓励孩?说,孩子,有尿就哭好吗?如果你告诉孩子,把那个茶杯拿过来,递给爸爸,千万别摔碎了,偏偏就摔碎了。你应该说,孩子,把那个茶杯递给爸爸,抓紧了,抓紧了,慢慢地,哎,就这样,递给爸爸,孩子果然就抓紧了。

   做家长的老埋怨孩子逆反,其实不是逆反,是你在强化孩子的形象记忆,是你方法有问题。孩子幼儿园时期,自律性自觉性和控制力差,就需要慢慢地培养,道德方面的教育,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一生为人的准则。所以平时大人的行为要格外严谨,榜样更重要。智力方面的教育以讲故事为主,读书也采用智力玩具,以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为主?不强制。因为只有孩子喜欢并采纳,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在孩子遇到困难或缺乏自觉性的时候,以鼓励为主,并举出孩子的优点,增强其自信心。

   小孩的自尊心也很强的,同样有喜怒哀乐的变化,在爱的前提下,尊重其情绪和对事物的选择,如不能同意或满足孩子的选择和要求时,应将原因向他讲明白。总之,多些耐心,少些简单粗暴。平时更不能以大人的心态和情绪,反射到孩子身上,这就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

   循循善诱是孔子教育艺术的精髓。“循循”讲究教育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循循”是有步?、有顺序,由浅入深的状貌,它体现的是教育的智慧。

   “循循”呼唤教育的预设,没有事先精心的准备、精密的思考,哪来“循循”的魅力?“循循”要关注人的成长规律,如果教师随心所欲,自以为是,哪来“循循”的魅力?“诱”者,启发引导之意也;“善诱”指善于启发,擅长诱导,体现了教学艺术之境。循循善诱可谓教育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要求教育者吸引学生,让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欲罢不能;不是哗众取宠,喧宾夺主,自我展示,浮躁跟风,花拳绣腿,而是因材施教,真心加耐心。

   有位老师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候,叫学生读课文,一学生把“拨草寻蛇”读成了“拔草寻蛇”。学生出现了错误,老师怎么办?老师没有责怪学生粗心大意,而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拨草寻蛇”这个词,让读错的同学上台分别表演“拔草”和“拨草”动作,然后告诉学生,“拔草”,一般是用双手去拔,而“拨草”一般是手拿来棍去“拨”,因此,“拨”比“拔”字多了一根木棍,右边是“发现”的“发”字。接着,老师让学生想象林冲“拨草寻蛇”的招式,然后和洪教头“把火烧天”的招式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洪教头“把火烧天”招式是打对方的头盖骨,欲置人于死地。而林冲“拨草寻?”招式是打对方的小腿骨,是点到为止。

   通过“拨草寻蛇”和“把火烧天”的比较,突出林冲比武点到为止的高境界,由词之义达人之品之境地。反观这一教学案例,就很好地体现了“循循善诱”的道理。

感悟:《论语》是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论语》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的无比强大,即使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也常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论语》终极传递的是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以及后来人。孔夫子以他天地人合一的宽广胸怀告诉他的学生们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而孔子的这种儒家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论语》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仅要拿的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内心充满幸福感。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