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尼:彝族最早的祭司

 發發__彝 2016-05-08

彝族母语在线

YIZUMUYU

苏尼

彝族最早的祭司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作者

      夷城



“宗教是依靠仪式来得到展示的,没有仪式的宗教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赵旭东著:《文化的表达》,中国人们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第212页。)彝族原始宗教信仰同样通过宗教仪式来进行表达,而联结信仰和仪式的苏尼”和“毕摩”在凉山彝族的宗教生活中扮演了沟通神圣的信仰世界与凡俗世界的角色,是彝族原始宗教的祭师。


从图腾产生时代开始,彝族先民就相信万物有灵,到母系氏族祖先崇拜时认为人的“灵魂不死”。 这里的“灵魂”包括鬼魂。人们相信灵魂能单独存在,或变成孤魂野鬼,或变成“吉尔”(守护神)等等。人们相信,惟有通过祭祀仪式或超度仪式,祖先的亡灵才能回归祖界,成为“吉尔”护佑后代。在万物皆有灵的思想基础上,人们把宇宙世界分类成了三个领域:一个领域属“世姆恩哈”(祖灵圣地),一个领域属“迈出门槛”即是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孤魂野鬼或精灵世界),一个领域是人类的凡俗世界。于是,在彝族人的宗教生活中,人的一生要进行“超度亡灵”仪式,为亡灵指路,以便亡灵能够顺利达到世姆恩哈;进行“祭祀亡灵”仪式,以祈求祖先灵魂能够护佑或赐予子孙福泽;进行“驱魔、驱鬼”仪式,以求平安、吉祥。人们试图通过各种仪式来沟通和调和神际和人际的关系,这样便产生了专业的仪式操作者---巫师。仪式逐渐成为一种习俗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仪式也逐渐分化为“巫”和“祭”两大类型,其中专职祭祀类的成了“毕摩”,巫类的“巫者”便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为“苏尼”的巫师。


“苏尼”是彝族社会中专事作法驱魔、驱鬼的巫师。有苏业、苏涅、苏臬等音译。因彝区有不同的方言,还有“么尼”、“香巴”、“香么”等称呼。昆明彝族撒梅人支系称女巫为“师良”,云南金平彝族称巫师为“奔磨婆”,云南新平则称巫师为“尼加莫”、“尼比婆”。在凉山彝族社会中,一般将男性巫师称作“巴尼”,女性巫师称为“嫫尼”,两者也统称为“苏尼”。目前,学界对“苏尼”的词源和本意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苏”指“行走”,可以引申为“跳”或“舞蹈”。(李正文,罗曲·彝族巫文化中的苏尼【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有的则认为“苏”指疯癫,而“尼”指一圈一圈打转,源自彝族妇女捻羊毛线时纺锤的转动。“苏尼”是对具有疯癫特质的人不断转动的场面之描述。(落庆春,李春霞·苏尼/嫫尼与彝族历史及其研究,北方民族大学报,2011年第2期。)我们认为“苏”在最早的彝语言里和“毕摩”的“摩”意思略同,是尊词,意为“大”或“精湛”、“大师”等。“尼”在最古老的彝语中应是“面貌”之意,后来逐渐被引申为具有狰狞面目或面目若隐若现的鬼魂。因此,凉山彝族称“鬼魂”为“尼茨”。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最早的“苏尼”之“尼”之意应该是指向鬼魂的,与鬼魂打交道、沟通人与鬼魂之间的媒介“巫师”具有某种神秘的技能,或者拥有某种超自然的能力,故叫“苏尼”。


彝族巫师“苏尼”产生的历史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易谋远认为彝族先民在母系氏族时期就可能产生了女巫。(易某远:《彝族史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2月第二版,第542页。)据彝族经典《祭请地神经》(《穆神动》)记载,最早的苏尼起源于上界世姆恩哈。是一个叫斯乌的神人发明了羊皮鼓并进行了巫术仪式。彝族民间也有关于苏尼渊源的传说。相传在远古之时,世姆恩哈妖魔鬼怪横行,天界一片混乱,总管天界的万能之神恩缇古兹为了世姆恩哈的安宁,派遣了一个叫斯惹呷洛的神人专门负债驱魔驱鬼,并传授了驱鬼的咒语和羊皮鼓,斯惹呷洛是个巨大无比的神人,妖魔鬼怪看见斯惹呷洛就会心惊胆寒,争先恐后地离开了天界,纷纷逃往人间。妖魔鬼怪开始在人世间肆意祸害人们,人们苦不堪言,只有祈求上天惩治妖魔鬼怪,但上天却置若罔闻,任凭妖魔鬼怪继续在人间横行。有一次,一个叫姆乌斯吉的“兹莫”(注解: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握有至高无上权利的、世袭的惟一最高统治等级。)带领随从到一个叫尼姆俄觉的大山上去狩猎,群人遭受妖魔鬼怪的突然袭击,“兹莫”姆乌斯吉的随从都被妖魔鬼怪所吞食,只有姆乌斯吉一人逃进森林里深处,并爬上了一棵大树,然而大树已被妖魔鬼怪围得水泄不通,姆乌斯吉无路可逃,只能继续往上爬。当爬到树梢时,他发现树杈上挂着一面羊皮鼓,于是猛击羊皮鼓,树下的妖魔鬼怪听到鼓声惊慌失措,作鸟兽散。姆乌斯吉没有想到妖魔鬼怪害怕羊皮鼓,从此经常用羊皮鼓来驱赶妖魔鬼怪。后来,天界的神人斯惹呷洛听到人间的敲声,便来到人间视察,他发现那些横行在天界的妖魔鬼怪都跑到了人间,于是神人斯惹呷洛把驱魔驱鬼的巫术传给了姆乌斯吉,从此人世间便有了“苏尼”。


苏尼在进行巫术仪式中叙述苏尼渊源时,说远古时有一个叫穆尔甘罗的神人在作苏尼,而后又有一个叫乌撒拉曲的人作苏尼。穆尔甘罗和乌撒拉曲应该是姆乌斯吉神授作苏尼之前彝族社会“兹”还未和“莫”结合时代的巫师。据彝族典籍《勒俄特依》记载,“兹”最早出现在彝族“生子不见父”的石尔俄特时代。石尔俄特“要去买父亲,要去找父亲”最后找到“兹阿地都”家,与其姑娘“施色”结婚,从此生子就见父了。“这个娶妻生子的故事,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曲折反映。随着父系氏族的出现,便产生了家庭公社的最高首领兹”(易谋远:《彝族史要》第445页。)由此可知,姆乌斯吉作为首领“兹莫”兼为巫师“苏尼“进行驱魔赶鬼时,凉山彝族先民已进入了“以神守(兹莫)统治为标志的奴隶占有制社会。”(易谋远:《彝族史要》第447页)彝族社会进入“兹莫”时代后,苏尼姆乌斯吉之后主要形成了三支:一是穆乌斯吉·色吉·阿普·且吉·阿体·毕体支;一是姆乌斯吉·色吉·俄祖·喇嘛·阿拾·俄界·阿独支;另一支最为出名的为补约“兹”支:姆乌斯吉·色吉·斯依·色依·拉木·拉此·俄郡,此一支子孙世代传承苏尼职业,其谱系为俄郡·木娜·顺惹·勒惹·吉且·阿史·克波·约呷。


由以上苏尼在进行巫术仪式时叙述的苏尼渊源中可以看出,苏尼与氏族首领“兹”或“兹莫”的身分往往是合而为一的,氏族首领往往同时执行巫师的职能。通过从姆乌斯吉作苏尼之后形成的三支苏尼谱系中,我们可以推断,在远古之时,苏尼非“无师自通”者,“苏尼”和后来的祭司毕摩可一样,可能是需要传承的。


另外,凉山彝族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女苏尼即“嫫尼”可能是甘洛的甘嫫娘娘和阿呷兹尼。传说甘嫫娘娘是与毕摩阿苏拉则齐名的一代宗师阿格硕祖之女;阿呷兹尼是一位在巫术仪式中歌巫结合者,是用美妙的歌声引诱妖魔鬼怪享用祭品的发明者。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凉山彝族地区,苏尼已不再如毕摩那样需要拜师学艺,成了无师自通者。当一人被“苏尼神“瓦萨”(精灵)选中后,此人便会患病,言行反常,出现疯癫之状,时有幻觉,常梦见飞禽走兽,或梦见妖魔鬼怪、神人等精灵古怪的事物。问及毕摩,经毕摩翻看经书、如确定是“瓦萨”作祟,需请毕摩用一只山羊作牺牲进行祭祀“瓦萨”仪式。彝语称此仪式为“瓦萨特给”仪式,意为“安抚瓦萨神在其身上”。毕摩击鼓并诵《苏尼源流经》,呼唤天地神灵。这时如果确有“瓦萨”附体,当事人会从毕摩手中抢过羊皮鼓,用嘴叨起已被勒死的山羊(山羊须勒死),再将已死山羊甩到肩后,一边敲击羊皮鼓,一边不停地旋转。此时苏尼会近乎疯狂地舞蹈,开始蹦跳作法,口说神谕,然后冲破屋顶瓦板而出,如跑入邻家继续蹦跳作法,邻家应用一只鸡让其当场作驱鬼仪式;有的则会跑入深山里找寻鼓柄或采摘神铃(有说去拔杉树,用其枝作鼓槌),如找回神枝等用物,将其收藏于里屋,羊皮鼓(此时已是苏尼专用的法器,彝语称“格则”)也要收藏待用。经过毕摩进行“瓦萨特给”仪式后,此当事人便正式成为苏尼,得到彝族民间社会的认可。毕摩在进行“瓦萨特给“仪式时,如当事人并未被“瓦萨”附体,则不会抢羊皮鼓而舞,如此则需接着进行另一场叫“囚刹”(镇伏、护送)的仪式,将纠缠当事人的病魔“囚刹”到深山密林中去,或等待当事人再有疯癫之举时进行第二次祭祀仪式。


附临苏尼的护法神“瓦萨”来源千奇百怪,每个苏尼都可能有自己奇特的“瓦萨”,有的可能是“博色洛色”(自然精灵)演变成了苏尼的“瓦萨”;有的则可能是自己已逝的先辈、亲人之魂变成的“瓦萨”;有的可能是先祖一脉相承的“尼神”附临当事人,希望他继承“苏尼”之职。与当事人有血缘或姻缘关系的已故苏尼所变的“瓦萨”也可能会附临当事人身上。

苏尼主要与妖魔鬼怪打交道,其巫术仪式也主要围绕驱魔赶鬼而进行,其巫术仪式有简有繁,主要依仪式对象而定。苏尼巫术仪式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为盖鬼仪式,彝语称尼茨哈。此仪式中苏尼用巫咒或其他巫术把妖魔鬼怪引诱到某个特定的器皿之中,然后用物将其掩盖在器皿里(或用荞麦粑);二种为赶鬼仪式,彝语称尼茨果。意为把纠缠当事人的妖魔鬼怪驱赶出去;三种为捉鬼仪式,彝语称尼茨余,意为将鬼怪捉住后装进特定的器皿里到野外埋葬;四是插鬼仪式,彝语称尼茨拖仪式,在此仪式中,苏尼施法将妖魔鬼怪驱赶出当事人家后跟随作祟的鬼怪到坟地用神签把它钉在坟地里,让其永世不能再兴风作浪;五是宴请鬼魂仪式,彝语称尼茨杂扎,在此仪式中,苏尼以恭敬的态度向鬼魂献媚,敬请鬼魂赴宴,然后引诱、劝导它离去。


苏尼在驱鬼治病活动中,大多以杀山羊祭神,这可能与鬼的起源有关。彝族毕摩经《涅茨波帕》(鬼的起源)中说,有人吃了鬼魂变成的山羊而致死,这些死去的人又都变成了鬼到处害人。从此,人世间妖魔鬼怪开始横行:

天地混沌渐分明,六个太阳七个月亮的时代已经过去。雄鸡鸣晓,云雀飞旋,天色渐亮,在彝族贵族首领阿基君长的领地,小伙子们吆喝着猎狗踏上出猎的山路,向森林走去。随着一声狗吠,一只花白色的獐子被撵出了竹林。白獐在奔逃途中,碰上了举世闻名的英雄----阿基君长的武士罕依滇古,不论白獐怎么请求和劝说,还是挡不住罕依滇古的射杀之箭,白獐被射中,箭折其颈,直穿其尾。人们跑到白獐倒下的地方却不见白獐的影子,这时人们听到前方有猎狗的吠声,便顺着声音前去查看,发现猎狗群正围着一棵开着红花的大树在叫。罕依滇古认为这棵树中藏有东西,他连忙拉弓搭箭向树射去,树枝被射落了一枝后就不见了,而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就是容貌漂亮无比的紫孜妮楂。

  一天,另一个部落的彝族贵族首领兹阿维尼库带着猎犬进山寻猎,与紫孜妮楂不期而遇,一见钟情,紫孜妮楂跟随阿维尼库来到他的部落寨子,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第一年紫孜妮楂是一位花容月貌的美妻,第二年紫孜妮楂是一位聪慧能干的贤妻,但到第三年,紫孜妮楂开始变了,变得凶恶无情,寨子里开始莫名其妙地连续死人。第四年后阿维尼库生了病。一天他询问紫孜妮楂的家世和来历,她如实地告诉了阿维尼库。阿维尼库听后大为惶恐,开始谋计整治紫孜妮楂,便佯装病重。紫孜妮楂为了给阿维尼库治病,一天,变成一只赤羽的山鹞,瞬息间飞到大海中的小岛上寻回天鹅蛋;一天,变成一只花斑的豺狼,转眼飞上高耸的大山,钻入黑熊的胸腔取回熊胆;一天,变成一只水獭,一溜烟潜入江底找回鱼心……,但均无疗效。一天,阿维尼库说除了武则洛曲(即四川境内的贡嘎山)雪山顶上的白雪能够治好他的病以外,什么也救不了他了。紫孜妮楂救夫心切,便决定不论怎样也要去千里以外那关隘重重的雪山采雪。


紫孜妮楂出门后,阿维尼库随即请来了寨头的九十位毕摩(祭司)和寨尾的七十位苏尼(巫师)在家中念经作法。而此时紫孜妮楂已历尽千辛万苦,正从雪山归来的途中,因毕摩、苏尼的诅咒她慢慢变成了一只灰白身褐红尾的山羊,而她为阿维尼库采来的雪还夹在蹄缝中、卷在皮毛里、藏在耳孔中,裹在犄角上……即使知道自己性命将绝,也要驾着风从雪山上往回飞。她要把雪送回来,表达她对阿维尼库至死不渝的爱情。而阿维尼库又遣来九十个男青年,用箭射杀精疲力竭的山羊,并将它捆缚起来打入山头的崖洞里。没过多久,紫孜妮楂变成的山羊从崖洞里被水冲到河中,落入乌撒君长家的三个牧人在河里布设的接鱼笼里后,被不知情的人们剥皮而食。结果,吃了紫孜妮楂变成的山羊而致死的人,又都变成了到处害人的鬼,乌撒拉且、维勒吉足、果足吉木、笃比吉萨……等部落支系的彝人都被这些紫孜妮楂变来的鬼给害尽了,各部落的毕摩、苏尼都在诅咒紫孜妮楂,千咒万诅,都说鬼的来源是紫孜妮楂。(巴莫曲布嫫:彝族鬼灵信仰田野调查手记之一走近鬼魅:美女与鬼源)


另据彝族民间传说:在远古部落战争时期,有一位勇士被敌人砍了首级,为了让其魂归故乡,朋友们不辞辛劳将勇士的无头尸运回了家。亲人们看到无头尸后感到很为难,因为“死无全尸”的人其灵魂是无法顺利回归祖界的。无奈之下只好杀了一只山羊,割其头代替勇士的首级和尸身一起火葬了。后来,勇士的魂果然没有回归祖界,变成孤魂野鬼经常作祟年轻人。故,只要是年轻人生病,苏尼驱鬼治病一般都要选用山羊进行祭祀仪式。苏尼的牺牲也不一定仅限于山羊,牛、猪、绵羊、鸡均可作牺牲来驱鬼治病。这主要看病因是什么妖魔鬼怪引起的,视情况而定。


本文是夷城论文的初稿部分,经其授权在母语在线首发,以飨读者。转载请注明作者以示尊重,谢谢!同时,编者在此对作者的支持表示感谢!




赞歌(彝人组合彝语版)



f

文化传播

for you

彝族母语在线

YIZUMUYU

彝族母语在线

YIZU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