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身的配角

 昵称535749 2016-05-10
2016-05-09 13:00 | 豆瓣:慧芸

看电影或电视剧的时候,往往觉得丫环总是比千金小姐好看,男二号总是比男一号更可爱。男主或者女主固然体健貌美三观端正,但很多对手戏中,总是容易被配角抢走光芒。在吃菜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配角照样大有可为。

有一道叫“焖锅”的菜,我很喜欢。虽然加盟的品牌有很多种,但大致的做法也差不多。平底的圆形锅子中放一块牛油,溶化后铺上红薯块、胡萝卜块、芹菜段、大蒜瓣等。稍盖锅焖一会儿,再码上腌制入味的排骨、鲶鱼、鸡翅、基围虾、鱼丸等,总之都是荦菜。再高火焖上十分钟左右就揭开盖子,全副武装的服务员这才亮出店家的独门秘方:用透明碗装着的褐色酱汁。酱汁粘且浓,用木勺舀起来时,能在空中扯成一片薄绸。服务员就分几次把这“绸”盖满整锅菜,旋转胡椒瓶洒几粒,询问口味后放几片香菜叶在上面,再郑重地盖上盖子。

对于饥肠辘辘的人来说,菜在后厨做着还好,而摆在眼前烹饪,这盖子的揭啊盖的,无疑让人更加饥饿难耐。我曾在焖制时偷偷揭开盖子,偷出一枚大大的基围虾,掐去虾头,去掉虾线,剥了壳生吃。食材很新鲜,虾子肉又紧又滑,糯糯的。一边暗笑自己口味重,一边又想再偷一个,服务员走过来板着脸过来说:“你要吃可以提前说好了拣几个生的给你,盖上盖子以后就不允许揭开的!”就像老师抓到上课作弊的学生,吓得我吐吐舌头,不敢造次。这下就乖乖等到最后,直到服务员拿走那个大透明锅盖,单手轻巧地向我一摊:“可以吃了!”

虾子通体发红卧在锅里,旁边是混搭的五花肉和撒尿牛丸。锅里并没有加过水,但锅底有浅浅一层汤汁,是由酱汁里的水分和最下面那层蔬菜沁出来的水分,还有那些肉食里的油脂混合而成。虾子已经熟透,却已经没有了急于要吃掉它的兴趣。拨开那层高高在上的鱼肉,看见五彩缤纷的配菜。红薯烂烂的,最靠近电炉,温度最高,又甜又烫。公安有句俗话,叫“一滚当三鲜”,这里的滚,就是滚烫的意思。胡萝卜不甘示弱,和红薯外形相似但味道截然不同,妩媚性感。芹菜不能久煮,待到煮得软趴趴,卖相就不好看了,所以必须先吃。传说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粗纤维”咬起来脆脆的。有人觉得芹菜有股药味儿,不能接受,这样就得先跟服务员说明才行。要是点了宽面条,就可以在锅里加些高汤下着吃。服务员打开一个迷你的小盒子,里面是大概七八片一指来宽的面片,她拿起一片来,像拉兰州拉面一样缓缓抻长,直抻到两臂伸开的极限,再放到锅里煮。面在肉汤里煮,就是比在清水里煮要香上十倍,甚至比锅里那些大荤受欢迎十部。吃着吃着,大家就会互相催着对方:“别不吃肉啊!别剩着这好多鱼丸,吃啊!”

进入腊月,本地人就可以吃一道好吃的腊月菜:腊排骨炖莴笋了。被紧实的肉包裹着的腊排骨,咸鲜可人,和碧绿的莴笋剁成差不多大小一起炖,那个香味,让路过的人都忍不住要深吸好几口气,相互交换一下眼神道:“腊排骨炖莴笋就香!”是腊排骨炖莴笋,而绝不是腊排骨炖胡萝卜、腊排骨炖香菇。好像只有莴笋的清香才最能烘托腊排骨的肉香。莴笋是冬日里打破沉闷的一道亮色,是满目腌熏之中让人心动的一抹娇嫩。

极鲜脆的莴笋,总是十分不经炖,粗鲁些的筷子一伸过去,筷子头上却落了个空。那块瞄准的尖头块儿已被一夹两断,碎在了锅里。于是只得调整力道,轻轻巧巧地出手,小心夹到碗里。小口一啜,那莴笋头儿就在嘴里抿烂了。吸足了腊排骨的油脂和腊香,口感轻盈又丰富。莴笋吃得差不多了,旁边有一竹篓洗好的莴笋叶,大簇地往沸腾的荦汤里赶紧涮涮,又赶紧捞到碗里,唯恐稍迟些菜就不脆了。锅子里最先被吃完的,倒不是那油滋滋的排骨。于是,腊排就显得落寞了。

鱼头火锅里的固定搭配是白萝卜丝。一个硕大的白萝卜,卡嚓卡嚓切成丝,稍焯一下水,垫在锅底。煎好的鱼头、鱼尾搁在上面,加汤熬煮。鱼头淹没在汤里,拼尽全力释放着自身的精华和甘美。终于,汤汁浓白了,只加少许盐,满屋子就全是这锅鱼头的召唤。

炖鱼头的时候,我坐在桌旁,盯着热气蒸腾的锅子,觉得鱼到底是比肉的脾气好。从来没听说过谁用高压锅来压鱼头的,上到大厨子,下到一般主妇,都很少做出半生不熟让人难以下咽的鱼肉来。当然,鱼生本来就很美味,那又是另一种会吃的境界和课题了。

终于要开动了,大家挑的挑鱼眼睛,夹的夹鱼嘴唇,稍戳几下之后,就拿起汤勺,小心地避开张开舞爪的鱼头,翘着翅翼的鱼尾,对着底部满满地舀起一勺白萝卜丝来。切得细细的萝卜丝,已经煮至透明。在脂浓膏郁的鱼汤里,没了半点下锅前的骨气,变得柔软纤弱,非用勺不能打捞。萝卜丝的甜味中和掉了鱼头的腥味,吃一筷子萝卜丝,喝一口鱼汤,倒把那剩下的鱼头忘在了一边。

香菜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口重者,鱼头火锅里是一定要下香菜的。还有茼蒿,在当季时也同时登场。更会吃的人,还会在鱼头汤里下鸡头梗。鸡头梗是芡实的茎,外面有许多扎手的黑刺,茎内是密集的小孔。外形和藕苫倒有几分相似,也同是水生的,但是口感更绵软。撕去外皮以后,切成段可爆炒,下到鱼头里,味道很鲜。但比起香菜、茼篙来,吃鸡头梗要更小心。鱼头里虽然以大刺为主,但不显眼的刺倒也有许多。曾经听说一位朋友就不小心吞下了暗扎一根长刺的鸡头梗,刺卡在了喉咙里。赶去医院急诊室,医生看了看说,要去妇产科才行。喉咙卡刺了去妇产科?这是要闹哪样?医生无奈地说,刺扎得非常深,必须得用妇产科的扩宫器才能取得出。一个大男人,喉咙里用上这个……但性命到底比面子要紧,只是从那以后,只怕再不敢对“鱼头炖鸡头梗”奋不顾身了。

这些红薯、芹菜、莴笋、鸡头梗之类,说到底也算是配菜了,但它们不甘平凡,在不被聚光灯打在脸上的角色上,也默默无闻地尽力演出,一不小心就能获得翻身的机会。但是,这样的翻身,应该也只是获得“最佳女配角”的机会吧,绝不能一直翻身到把主角的位置给侵占了。试想一下,要是著名的焖锅里焖的是整整一锅蔬菜;一个腊排骨火锅里,五分之四都是莴笋,只把三五块腊排惨兮兮地踩在脚底;或者一大锅白萝卜丝只和一个二两重的小鱼一起炖,还要塞上香菜、鸡头梗之类,那该是多么让人没胃口、多么可怕的事情。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